返回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章 七十年代的商业贷款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林凯峰同志,这里没有外人,你有什么难处尽管说,只要我们公社能帮忙的地方,你尽管开口。” “有问题,公社帮你们公司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创造问题我们也要帮忙。” 李朝阳当了多年公社主任,纵然眼界和商业头脑不如林凯峰。 依旧不影响他,明白林凯峰的言外之意。 显而易见。 能不能大量解决公社的富余劳动力,公社这边也要帮忙。 林凯峰说道:“李主任,你知道银行贷款吗?” “银行贷款?” 李朝阳愣了一下,不确定地说道:“你是说向银行借钱?” “对,借钱。” 见李朝阳对于什么是银行贷款并非一无所知,林凯峰不紧不慢讲起他的具体想法。 之前,林凯峰想的是机械厂全额投资。 帮助东山大队建立养猪场,购买进口长白猪。 等到养猪场具备规模,能够有序地提供优质长白猪。 林凯峰将会和市里商议,兼并县肉联厂。 县里企业当中,十个有七个先天存在问题。 79年之前,还能勉强依靠上面发下来的资金维持部分生产,给工人们开工资。 到了80年,国家正式开始实施政企分离,企业自负盈亏。 上面不再向国有企业提供任何资金上的帮助。 别说是县一级的工厂企业,陷入无米下锅的局面。 军工企业和各家重点研究所,同样是朝不保夕。 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 身处这个大背景之下,大肆兼并县一级的企业工厂,问题不但不大。 上面还会大力支持。 毕竟,谁也不会嫌身上的包袱越来越少。 不让机械公司兼并,这些企业就将成为市里的负担。 国家有决心壮士断腕,让国有企业自负盈亏。 省市两级未必能狠得下心这么做。 兼并不难。 难的是怎么养活原来的职工,保证他们的生活。 又要并厂,又要进行一系列投资。 需要动用大量资金的地方太多了。 来的路上,林凯峰想到一个借鸡生蛋的主意。 贷款。 从49年一直到79年,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经历了四个周期。 通过小范围帮扶,一点点理清商业贷款对于企业生产的帮助。 到了50年代末,商业贷款进入了一个空前高涨的发展时期。 出现了全额信贷。 国有企业和工厂的周转流动资金,统一由银行贷款解决。 仅仅59年一年。 贷款数量超过过去十年总额。 两年后,银行贷款进入第三个阶段,低谷期。 由于龙国已经完成了全面的工业布局。 国有企业的一切资金来源,全部由上级主管部门下拨。 已经不需要再向银行申请全额信贷,用作流动资金。 “李主任,同样是去年,国家颁布的好消息,可谓是络绎不绝。” “除了加大外派留学生数量,银行贷款的政策,也有了新的变化。” “一个八个字就能概括,区别对待,择优扶植。” 闻听此言,李朝阳似懂非懂地说道:“国家这是又同意,地方生产单位,可以向银行贷款了?” “不但同意,而且还会大力扶植有希望的企业。” 区别对待择优扶植八个字,包含了大量重要的信息。 林凯峰一边说,一边向李朝阳帮忙,寻找去年全年的报纸。 饶是林凯峰记得这项政策,也无法准确说出全部的内容。 只知道商业贷款开始复苏。 效益良好,发展势头喜人的企业,有资格向银行大量贷款。 好巧不巧。 机械公司正好符合标准。 见林凯峰来真的,李朝阳马上带着他去公社资料库。 寻找去年一整年的库存报纸。 “呸呸呸,找到了。” 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二人终于找了写有贷款精神的报纸。 林凯峰吐了吐嘴里的灰尘,念起报纸上的具体内容。 针对经济改革中存在经营问题,有关部门颁布了四点要求。 符合四点要求的企业,不但能向银行大额贷款。 银行方面还要给予各种政策帮扶。 五点要求分别是,保质保量完成计划。 执行生产合同中表现良好,不曾出现任何纠纷。 企业经营和管理优于当地同行业企业。 屡次为国家创汇立下过重大功绩。 “李主任,你仔细想想,我们机械公司,符不符合重点贷款的要求?” “上级明确要求,重点扶优有较好经济效益的企业,如果我们北方机械公司都不符合要求,还要哪家企业有资格贷款呢?” 李朝阳拿过报纸,仔细看着上面的内容。 不得不说。 这些内容仿佛是专门为机械公司制定的。 任何一项。 机械公司都做了堪称完美的地步。 “可是贷款这种事情,和我们公社有什么关系呢?” 李朝阳不解道。 林凯峰苦笑道:“李主任,我不拿你当外人,跟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我们公司最近太出风头了,如果一切好事都有我们占了,纵然市里领导不说什么,其他企业又会不会说怪话,给我们找一些麻烦呢?” “不招人妒是庸才,这句话说得没错。” “枪打出头鸟这句话,同样也是至理名言。” “因此,这一次的火腿肠厂生意,必须是合作生意。” “东山大队负责养猪,充当火腿肠厂的配套单位。” “公社作为东山大队的直属上级,也要做点事情。” “为我们公司担保,接下来会在下面的各个公社,大力推广饲养长白猪,保证火腿肠厂肉品供应。” 林凯峰压低声音,剖析这么做的好处。 火腿肠厂总投入五百万。 银行方面即便重点帮扶机械公司。 面对这么大的贷款额度,肯定也要顾虑重重。 李朝阳代表公社,配合林凯峰一块说服市领导。 市里领导被说服,巨额贷款的事情也就是十拿九稳。 除此之外。 还能表明机械公司不会吃独食,会带着公社和生产队一块致富。 堵住其他的悠悠之口。 公社和机械公司的合作并不只有养猪,火腿肠厂。 一次性筷子工厂,也是两家的合作项目。 索性一次性都借一点。 争取向银行借款八百万。 利用贷款完成机械公司的一系列投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