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6章 退休师傅们的手艺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在我看来,约瑟先生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贵公司总裁没有当场表达支持与否的态度,对我们来说反而是好事。” 接到约瑟打来的跨国电话,知道事情出现一些小小的意外,林凯峰没有丝毫担心,反而主动安慰约瑟稍安勿躁。 史蒂夫总裁看出约瑟试图说服董事会,提前向北方机械公司下达电视机订单,其实是另有所谋。 看出归看出,史蒂夫总裁并没有点破这件事情。 反而态度鲜明地支持约瑟的想法。 由此可见,史蒂夫总裁对于和北方机械公司进行深入合作,也是有着一定想法的。 如此,后续许多事情都会变得简单不少。 若是史蒂夫总裁当场答应,同意林凯峰和约瑟的想法,反而会让林凯峰感觉到疑惑。 米国是个披着国家外皮的资本公司。 企业界考虑任何事情,都要先从自身利益出发。 一旦米国腾出手,必将对岛国经济进行连番打击。 这种情况下,岛国商品出口到米国的份额,将会逐年减少。 此消彼长,为了填补岛国商品减少这个问题,米国零售企业肯定会向其他国家订购同类商品。 生产成本低廉的龙国,必然会成为他们的首选。 北方机械公司有着和百思买集团成功合作的先例。 集团加大向北方机器公司订购家用电器,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无论谁,都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因为北方机械公司能够给百思买集团带来最大的利润。 同样一台电视机,百思买集团向岛国购买,成本价可能在一千美刀。 换成龙国生产的彩色电视机,成本有可能只要五百到六百美刀。 两者的差价足足差了一半。 对精明的生意人来说,何去何从,不是一个难以选择的问题。 “林先生的意思是,一旦史蒂夫总裁下定合作决心,即使公司董事们一块站出来阻止。总裁先生还是会将合作计划推行下去?” 电话另一头,传来约瑟不太确定的询问。 林凯峰淡淡一笑道:“我和史蒂夫总裁未曾见面,不过对这位总裁的商业风格,还是有些了解的。” “史蒂夫总裁能将一家小小的电器行,变成大型电器集团柜,连锁店遍布于米国各地,可见史蒂夫总裁的商业智慧有多高深。” “贵集团拿出部分资金与北方机械公司联手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百思买占据绝对多的股份,将合资企业变成一间彻头彻尾的米国企业。” “虽然方式复杂一些,却能避免许多的意外麻烦,对于我们日后的合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史蒂夫总裁不难看清楚,这项合作所能带来的利润,之所以没有当场答应,估计是在考虑两个问题。” “哪两个问题?” 约瑟急迫道。 “如何说服集团的董事和高管,第二,是否亲自过来和我见面。” 闻言,约瑟沉默不语。 “约瑟先生不用怀疑我的猜测,事实已经证明,史蒂夫总裁是一个有大魄力的人,同时做事又十分的谨慎,一旦贵集团和北方机械公司成为战略级合作伙伴,他肯定要亲自过来一趟。” “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么大的合作,集团负责人怎么能不亲自过来视察?” 林凯峰安慰道:“你尽管放心,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好消息传进我们耳中。” 随后,林凯峰和约瑟夫聊了一些,岛国电器在米国本土的销售近况。 米国高层不止一次透露,将本国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的想法。 岛国有样学样,做着将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的准备。 两个国家分别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人工成本一天比一天高。 继续将大量的工业企业和制造企业留在国内。 昂贵的人工成本和其他方面支出,将严重拖累其他新兴行业发展。 历史上,米国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把绝大多数的重工业和制造业,逐渐转移到海外。 集中人力物力,进行高科学领域的技术研发。 岛国方面做的也是不遑多让。 从最开始向海外进口廉价生产材料,由国内进行深加工组装,再以高出材料进口价几百上千倍的价格将成品卖往全世界。 今时不同往日。 岛国商品成本越来越高,这个时候走出去,属于最明智的选择。 “当当当……” 办公室门被人敲响,林凯峰抬起头说道:“请进。” 下一秒,助理白茹从外边走进来,满脸喜色道:“报告总经理,老师傅在发动机的研究上,取得的最新进展,打电话邀请您过去亲自视察成果。” “我就知道,这些退休的老师傅,绝对不会让我失望。” 林凯峰满脸喜色地离开办公室。 开车带着白茹,前往距离机械公司十几公里外的科学技术研究院。 林凯峰出资成立的科学技术研究院,初衷是为公司后续发展培养人才,积累大量研究经验。 通过以老带新,传帮带地办事,保证科技人员的持续供应。 有鉴于此。 进入研究院的技术专家,半数为半导体领域的科研人员。 另外一半,则是来自沈城柴油机厂的退休员工。 一大批退休专家,退休老工人,除了帮助林凯峰培养年轻技术骨干。 还带领着年轻人,进行着发动机的升级攻关工作。 老师傅们退休多年,手上的绝活一点都没有落下。 不夸张地讲。 即便是正值壮年的八级工,技术领域也未必是老师傅们的对手。 退休,不代表工人师傅们丧失了技术革新的能力。 恰恰相反。 每一名退休的老师傅心里,都憋着一口气。 与柴油机打了一辈子交道,冷不丁地闲下来,退休在家种花养鸟。 对于老师傅们来说,不是休息,更像是一种折磨。 来到研究院车辆试验场,林凯峰打开车门,走向前方的师傅们。 见林凯峰来了,曾任沈城柴油机厂总工程师的王工,带着一大批退休专家和退休劳模,一块迎了上去。 与此同时,林凯峰看到众人身后,停着一辆两轮摩托车和一辆农用三轮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