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姚广孝是谁?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一本叫做《西游记》的书悄悄流传应天府。 它在问世的那一刻,就迅速风靡应天。 话本小说,本是元曲之后逐渐流行的一种民间娱乐行事,本上不了大雅之堂。 但这本小说却突然被皇帝亲自赐予朝中主要大臣,却让这本小说的话题度更上一层楼。 本来只是底层百姓的娱乐,但有皇帝参与参与之后,让这本书的话题度突然爆了。 李善长、刘基、章溢等朝中重臣有皇帝赐书,可没被皇帝赐书的官员们,也纷纷开始求购这本书。 一时间,《西游记》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应天府大大小小的官员,乃至认字的吏,都以求一本西游记为荣。 这股风潮在七天之内,蔓延应天府周围数省。 道衍在天界寺中清修,都能感受到这股浪潮带来的变化。 寺院中,也有不少和尚购买此书,并且在寺院中讨论剧情。 “道衍,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这书可让我天界寺的香火好了三重,甚至应天周边的佛寺香火,也十分兴旺……” 方丈禅房中,慧昙大师的心情很好。 《西游记》的出现,让他一心希望的旺盛的佛门,确实涨了一波流量。 道衍神色古怪,他发现慧昙大师居然不知道这本书是自己写的? 那天朱棣不是跟他在一块吗? 他却不知,面对朱棣皇子的身份,慧昙大师虽然与他一起,却哪敢多看他手里的书一眼? “贫僧此时才发现,原来一本好的话本小说,能给我佛门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慧昙大师并不理解流量的意义,可《西游记》真的太火了。 这本书不深究细节,总体而言对佛门还是比较友好的。 无法无天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却最终被如来佛祖收服。 除了对唐玄奘这位名僧的刻画有点不足之外,这件事就是佛门神通广大的最好的宣传。 “如今城里都在议论那位姚广孝是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写新书……” 道衍:…… 如果方丈知道他的新书是准备黑准提菩萨和阿弥陀佛的《封神演义》,大概会打死自己吧? 不过《西游记》的畅销确实出乎他的预料,道衍相信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中,《西游记》也不可能如此畅销。 因为不管它多好,在这个时代终归是一本让人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话本小说。 这种东西,只会流传于落魄的读书人,或者茶楼逐渐兴起的说书人中。 真正的精英阶层,也许会有人读到这本书,可并不会是所有人都会读这本书。 皇帝的作用,等于让一些本来不该是这本书受众的人,成为了此书的受众。 也是因为如此,姚广孝这个笔名,彻底出名了。 不过目前的这个时间线,大家知道他叫道衍,也知道他叫姚天禧,可知道他是姚广孝的人却不多。 “也不知道陛下推广《西游记》的目的是什么?旁白有一阵没一阵的,真不好用呀! 不过他会不会分我版税,好担心呀! 以皇帝抠门的个性,昧掉版税也不是不可能……” 朱元璋有大气的一面,可他的小气同样史书有名。 不说别的,就说道衍认识的大冤种张正常,其实也吃过朱元璋的亏。 当年老张被朱元璋请过来为百姓治病祈福,一毛钱都不给。 老张大概也没经历过这么抠门的统治者,前期认认真真画符。 后来才发现,合着皇帝一毛钱都不报销,他耗费掉的朱砂,符纸和人工,可是天价。 最后老张没办法,才学祖师爷玩符入水井,让百姓打水玩的套路。 别的皇帝不敢说,朱元璋很有可能真的不分红呀。 道衍担心之余,也是无奈。 自己和朱元璋的关联似乎越来越多了,什么时候才能当个小透明呀。 “贫僧想趁着西游这个风口,举办一场法会,百姓们经历了十数年的战乱,也该安抚人心了! 回头我去宫里求陛下准允! 陛下成立善世院,设在我天界寺。 从今以后,我天界寺就是佛门中心,统领佛教。 道衍,你还俗的事既然暂时定不下来,我准备推举你入善世院。 你辅佐我,咱们一起将佛门经营好。 只可惜……” 慧昙微微叹息,道衍却知道他可惜什么? “龙虎山终归拿走了统领道教的权柄,而且张家能在龙虎山,影响玄教院! 贫僧本不太看得起张正常,他虽然也算是个名道,学问,修行都有。 可张家在百年富贵中,早就逐渐忘了自己的跟脚所在,这次陛下本应该给他一个教训。 却不曾想,张正常舍得壮士断腕,杀出一条活路!” 道衍摇头笑,如果不是跳出这个时代,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前阵子的闹剧,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张家会被皇帝清算。 但只有道衍明白,皇帝只是想敲打张家,可绝对不会想要清除张家。 当然,天师位的剥夺。 对于张家的影响,也非常大。 天师二字,本身就从汉代一直叫到如今,汉朝的皇帝、宋朝的皇帝,人家都没在意这件事。 尤其蒙古人还在官方意义上承认了嗣汉天师的地位。 可你老朱把名词解释给改了,未来的皇帝,再也不可能从官面上认可天师之位。 老张家能接受就接受,接受不了大不了抑郁而死。 道衍并不想掺和在方丈的振兴佛门的计划中,不过在慧昙的帮我的要求下,他念及方丈对他确实不错,也是勉强答应下来。 等从方丈室出来,他还在想着朱元璋葫芦里卖什么药? “他总不能拿《西游记》反腐吧?” 道衍脑海中闪现出一个可怕的想法,他自己都觉得荒谬,于是将这个想法放在一边。 “也不知道那个叫做姚广孝的书生是谁?” 此时,皇宫。 正在等待皇帝接见的,参加晚朝的大臣们聚在一起,都在讨论姚广孝的身份。 他们之所以注意这个人,也和最近风靡的《西游记》有关。 不过大部分的朝臣,对这个姚广孝谈不上好感。 尤其是,皇帝给他们发完《西游记》,居然要他们写一篇读书笔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