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章 墙头草都不肯倒朕?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长途跋涉,回到天界寺。 道衍还没来得及修整,就被慧昙法师叫到方丈室。 他人还没靠近,就听见隐约的咳嗽声。 道衍站在门口问好,慧昙法师听见他的声音,十分热情: “道衍,你回来了?” “方丈大师,您要不要找人看个病?” 道衍见他的咳嗽越发严重,忍不住提醒一句? “不用,贫僧的身体贫僧自己知道……” 慧昙大师摆摆手,拒绝了道衍的提议。 “此次北上,你感觉如何?” 道衍简单讲了一下北方的见闻。 慧昙大师听着,脸上也是露出揪心之色。 “我佛门讲究众生平等,奈何人间本就有阶级! 南人与北人的矛盾,其实也是因为人有了分别心。 两者虽然同出一源吗,可这百年来的统治,北人和南人相互屠戮,也杀出了血性! 其实陛下北伐,抵抗力量中最大的一部分,恰恰是北人。 陛下想弥合人心,难啊……” “难,也要做,不是吗?” 道衍心有感触,道: “贫僧倒是觉得,这就是陛下成为皇帝之后吗,最大的职责!” 他知道慧昙和朱元璋有联系,所以故意说了这句话。 只可惜慧昙法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意思,只是回了一句: “确实,如果陛下有此心,我佛门也要跟上才行。 人分南北,众生不分…… 对了,陛下迁都的事,你看如何?” 朱元璋对应天不满意这件事,本身就不是秘密。 而这次皇帝出行,更是坐实了他想迁都的念头。 道衍无奈,方丈大师啥都好,就是身上背负的使命感太重。 从当上天界寺主持那一刻起,他就一直为佛门的前程担忧。 道衍只是庆幸他只活到洪武四年,若是他能见证洪武五年皇帝对僧道的禁制,恐怕会受不住给气死过去。 道衍一直说,当和尚不是长久之计,他要还俗。 除了因为他确实觉得自己不适合佛门之外,洪武五年,当和尚的红利期过去,也是原因之一。 既然方丈大师没几年好活了,道衍也就没啥好劝了。 “迁都,方丈怎么看?” 道衍并不想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反问慧昙法师。 “如果迁徙汴梁,对我佛门有利! 道分南北,我禅宗虽然也分南北,却没有那么大的矛盾。 可全真道和天师道,却势同水火。 张家虽然总领道教,但总而言之他们的势力却没怎么影响北方。 如今陛下将总领道教的权力交给张正常,但汴梁他们可没什么影响力……” 对于慧昙法师的积极进取,道衍只是无可奈何。 反正佛道二门都要一起被收拾,你争了又有什么意义? 若不是知道自己的警示可能会被朱元璋发现,他早就规劝慧昙法师好好安享生命最后的几年时光。 不过道衍转念一想,慧昙大师这么做,何尝没有他的意义? 也许,他在人生最后的几年认真为佛门谋福利,就是他觉得最幸福的事。 反正在洪武五年,朱元璋下令收拾佛道二门之前,方丈大师已经圆寂了,那就让他玩去吧。 不过道衍还是觉得,其实他担心都是多余的。 老张家的天师再受宠爱,也改变不了佛门在信阳史上暴打道门的事实。 其实很好理解,佛门虽然宗派甚多,但拜的就是同一个祖师,在关键时刻,无论禅宗、净土、法相、还是远在吐蕃的藏传,都可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而道门相比起来,简直比江苏还要散装。 你正一道被收拾,上清、灵宝之类的道派说不定还在一边卖瓜子酒水饮料…… 全真吃瓜之余,可能还给你递个洛阳铲。 张道陵在史书上的定义,是道教的创始人。 可他其实出了正一道,其他门派都不鸟。 这样的一个散装的道门,道衍确实很喜欢,可喜欢并不能改变在争权夺利上,道门弱势的事实。 只是道衍觉得可惜了。 佛教也好,道教也罢,在他而言都存在一种资源浪费。 朱元璋看到了这种浪费,所以屠刀霍霍,将两者一起收拾了。 不过他总觉得老朱收拾得不够完美,若是…… “道衍……” 慧昙大师等了半天,发现道衍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忍不住出声提醒了一下。 他不知道,他寄予厚望的门下,其实脑海中想的都是如何折腾佛道二门的东西。 “方丈大师,贫僧觉得陛下不会迁都汴梁。” “哦,为什么?” “因为不合适,具体贫僧也说不好,不过陛下一路风尘仆仆走到汴梁,一开始就做好了常住的准备。 可是我们住了不到七天,陛下突然就决定离开! 而贫僧也不曾听闻北方和京城有什么大事发生。 那陛下提前离开汴梁,肯定是他已经放弃了汴梁……” 慧昙若有所悟,但道衍继续说: “不过陛下想要迁都北方的心,应该不会改变。 毕竟一旦统一了天下,他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南北分裂的问题。 应天偏居江南,若不迁都,对北方的影响力就太小了。 也许洪武一朝尚能压制,但长久以往,肯定不行……” “看来,贫僧也要对北宗的寺院,做些资源倾斜……” 道门有全真和正一二道相争,禅宗何尝不分南北二宗? 慧昙大师如何安排和整合佛门资源,对于道衍而言并不关心。 给方丈汇报完,他就回去休息了。 不过皇帝却没休息。 从汴梁回来,他第一时间就将朝中重臣召集过来,开始处理国事。 大家呈上来的第一条消息,就让朱元璋皱眉。 三月,徐达打下济宁,算是彻底拿下了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济宁曲阜。 只是让皇帝高兴不起来的一点,就是孔家当代衍圣公,居然称病不出,并不愿意见徐达。 老朱一巴掌拍在书桌上,砰的一声。 “孔克坚这个老匹夫,他们孔家当得了金人的墙头草,当得了元帝的墙头草,就当不得朕的?” 一句诛心之言,说的在场的大臣脸色煞白。 “陛下,慎言!” 一众大臣赶紧跪下,哀求朱元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