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玩行述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四章 明代遗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随着清理深度的加大,这只黑酱釉色的坛子逐渐露出了它真实的样子。 正如罗翰说的一样,这确实是寻常百姓家腌菜、装水、装油用的窑变釉四系牛头罐。只是罐子外面有着一圈一圈均匀的玄纹。这也是典型安口窑瓷器的特征。 “古人腌菜用的罐子都做的这么讲究,这么漂亮吗?” 蹲在坑边,盯着罐子看的李碧瑶赞叹地说着。 点头一笑,秋霁白说道:“虽然是实用器,但古人也会为这件东西增加一些美的元素。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优良传统。” 秋霁白和李碧瑶一直在饶有兴趣地谈论着一只破罐子,罗翰忍不住了,“霁白!你们别光说这只破罐子了,看看里面到底还有什么。别忙活到头空欢喜一场。” 韩美琪也跟着点头。 看到两个人这么心有灵犀,秋霁白和李碧瑶相视一笑。 伸手向罐子里摸去,先探了探里面黄沙的厚度,手指尖传来的感觉不是太厚。又衡量了一下罐子五十公分直径、五十公分高度的体量,秋霁白觉得凭他和罗翰两个人的力量不见得能轻松搬动。就算是能搬出来,也不能百分百地确保罐子,以及里面黄沙下的东西完好。 用手把罐子里的沙土一点一点地往外掏。在掏了十多把后,秋霁白的之间碰到了东西。 “有东西。” 伸手又往四下里探索了一下,心里有数了,手里触碰到的应该是一只高足杯。 轻轻地把这只杯子从罐子里面取出来,果然是一只直径九公分、底足直径五公分、高八公分的花龙纹海水江崖的高足杯酒杯。很难得的是底款上写着“大明宣德年制”六只楷书款。 “这是元青花吧?值多少钱?有没有那个鬼谷子下山罐值钱?” 在罗翰的潜意识里,世界上的古董就只有那只鬼谷子下山罐最值钱。所以,每看到一件青花的瓷器,他都会这么问。 这回秋霁白没有怼他,而是专注地把杯子里里外外全部观察个仔细后,才解释道:“这不是元青花,而是明青花,明朝宣德时期的东西。虽然不是官窑,但做工也属上乘了。好东西!” “值多少钱?” 罗翰不死心地问道。 这回秋霁白可没再惯着他,怼着说道:“你能不能问点儿有技术含量的问题?难道这么精美的古代艺术品就不能去去你身上的铜臭味儿吗?” 当着韩美琪的面,秋霁白本应该不这么说,但罗翰总是把钱挂在嘴上,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儿。秋霁白是担心,万一韩美琪因为这个把罗翰定义成是视财如命的人品,他们两个人也就没有下一步了。 好像也意识到自己言语有失了,罗翰嘿嘿一笑,说道:“我这不是不知道怎么衡量古董的价值嘛!反正你告诉我那只鬼谷子下山罐最值钱,我就一直用这个当标尺。” 听完罗翰的解释,秋霁白简直是哭笑不得。 不过,好在韩美琪倒是满不在乎地咯咯直笑,完全没把罗翰的话放在心上。 把杯子轻轻地放入坑边的沙土中,确保不能损坏。秋霁白又从罐子里取出来三只同样规制、纹饰的杯子。然后就是一只同样纹饰的“玉壶春”瓶。 把一瓶四杯放在一起,秋霁白说道:“这是一套完整的酒器。这只瓶子大概能装一斤左右的酒,把四只杯子倒满,基本上壶就空了。古人的智慧真是我们不敢想象的。” 最后,秋霁白又伸手从罐子里取出四只直径二十公分左右的青花龙纹小盘。至此,罐子里再没有其他东西了。 “我的妈呀!这里面藏着这么多的古董啊!” 韩美琪赞叹地说道。 “准确地说,这行应该是文物。” 秋霁白说道。 “文物不是古董吗?” 李碧瑶疑惑地问道。 “古董和文物还是有所区别的,古董除了经济价值外,还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文物就不一定有经济价值了,它更侧重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秋霁白拿起一只杯子,耐心地解释道:“这只杯子是如果按照市场价值来评估的话,大概应该在五十万到八十万之间。” “这么值钱?” 这回是韩美琪惊讶了。 “这还只是一只民窑杯子的价格,如果真的是大明宣德本朝官窑器的话,恐怕要在两千万以上的水平。” 秋霁白报出这个价格后,罗翰和韩美琪瞬间就不淡定了。 “我勒个去,这要是真找到一只官窑杯子,这辈子不就拿下了嘛!” 罗翰瞠目结舌地说道。 秋霁白一笑,说道:“你先醒醒。你以为这只杯子是我们的了吗?” “我们发现的当然是我们的了。总归不会等着三、四百年前的失主回来找吧?” 罗翰振振有词地说道。韩美琪也瞪着眼睛等待秋霁白的解释。 摇摇头,秋霁白说道:“根据国家文物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这只杯子,包括整只的罐子都是属于国家的,我们要上交的。” “上交?不会吧!那我们不就白忙活了嘛!” 罗翰不甘心地说道。 笑了笑,秋霁白说道:“怎么能是白忙活呢!如果没有这样的发现,那我们能这么近距离欣赏明代的瓷器吗?能够亲手把三、四百年前艺术品挖掘出来的,捧在手心里感受它的艺术生命,这是多荣幸的事儿啊!” 也许秋霁白的话说的有些高深了,不过,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几个人都听明白了。 “那我还是亲手摸摸吧!别费劲巴力地白忙活一场,什么没捞着。” 罗翰的话把韩美琪和李碧瑶都给逗笑了。三个人也在秋霁白的指导下,逐一把几件瓷器都端在手上欣赏了一遍。 就在几个人认真欣赏这几件瓷器的时候,正有两双眼睛远远地盯着四个人。眼中闪烁出来的怨毒,让人不寒而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