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贫小村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一章 宣传插杆法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阳光温暖,春意盎然。芝麻山村的土地上洒满了春日的阳光,那棵枝叶繁茂的老槐树仿佛也被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树下,三五成群的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什么。 "你们听说了吗?据说今儿村里请来了个专家,要给咱们传授种蕲艾的新法子哩!"王大娘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对身旁的刘大婶说,语气里满是八卦的味道。 刘大婶不以为然,撇了撇嘴:"专家?别被他们唬住了,那不就是图个吃喝方便的托辞么。咱们可是世世代代种蕲艾的老手,他们有啥可教的?" 就在这时,村委会的大门被推开了,付平和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付平笑容满面,对大家说道:"乡亲们,这位就是我们专程从省农科院请来的唐运辉唐教授,他可是蕲艾种植的顶级专家。这次唐教授专程前来,就是要为大家传授种蕲艾的新技术哩!" 唐教授清了清嗓子,开口便是侃侃而谈:"各位乡亲们,大家都听说过‘插杆法‘吗?这项新技术可是能大幅提高蕲艾产量的妙招哟!"他顿了顿,见大伙儿都聚精会神地看着他,接着说:"我们经过多年试验,采用‘插杆法‘种植,亩产量至少能提高70%哦!" "真的吗?亩产提高70%?"人群中立刻传来一片惊呼声。 唐教授点点头,神态自信:"绝对真的不虚!如此一来,不仅能增产,而且采收时也方便多了。" 村民们听了,个个眼睛放光,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要是真能卖个好价钱,咱们何乐而不为啊。""就是,这两年蕲艾价格一直卖不出什么价格,多卖点自然是赚到了。" 但也有人表示怀疑:"我们祖祖辈辈就这么一路种下来的,哪有那么多花样?万一重蹈覆辙可咋整?" 王铁牛更是直接嚷嚷起来:"老唐啊,你这插秧法(风险)可不小吧?该不会是在忽悠咱们吧?" 唐教授连连摆手,解释道:"放心放心,这项技术我们已经反复试验,早已臻于成熟,绝对可靠!再说,万一真出了岔子,县里农业部门也会为大家买保险赔付的,大可放心。" "那我们还等什么?这么好的机会,何乐而不为?赶紧回去动手插杆吧!" 唐教授的话像一把火把,点燃了村民们的热情。 "就是就是,咱们赶紧行动吧!""对对,抓紧时间,争取今年多卖点钱!" 一时间,会场上响起一片叫好声。只有二组的刘春生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会议室外,夕阳西下,村里一片宁静。但在这宁静的表象下,却已经酝酿着一股汹涌的暗流。 第二天一早,刘春生刚出了家门,就看见村里热火朝天的景象:处处可见人们正忙着将木杆插入地里。有的人在挖坑,有的人在搬运杆子,有的则在指手画脚、分派工作。 "哎,春生,你怎么还不动手啊?"几个晚辈热情地招呼他,"赶紧的,咱们可得赶在蕲艾开花之前完工哦!" 刘春生讪讪一笑,没作声。就在这时,村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一个苍老的声音: "都别插了!都给我停下来!" 大伙循声望去,只见张老寡妇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跑来。张老寡妇今年已九十有六,是村里的活化石,从小就跟着家人种蕲艾。 "你们都被那个唐教授给骗了!"张老寡妇喊道,"插杆法?那能叫法子吗?那分明就是在糟踏祖宗的规矩!" 张老寡妇的喊声引起了一片哗然。大伙儿七手八脚地放下手中的活计,把目光投向这个万分气恼的老太太。 "啥情况啊?老张婆子,你这是怎么啦?"王三爷放下手中的木杆,走上前问道。 张老寡妇喘匀了气,慢慢开口解释:"你们还记不记得,从前咱们种蕲艾,那可都是严格按照祖训的方法?一切都有个规矩,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施肥的时候施肥,一步一个脚印,绝不能马虎大意。" "可是这唐教授竟说要插杆,这不是干扰了蕲艾正常生长吗?祖宗们怎么没想到这一招呢?他是不是在忽悠我们啊?" 大伙听了,面面相觑,一时无语。正当此时,村口传来一阵脚步声,唐教授和付平并肩走了过来。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都停下来了?"付平看到这一幕,疑惑地问道。 "付平啊,这位就是唐教授吧?"张老寡妇上下打量着唐教授,语气十分不善,"您可真是狠啊,竟敢颠覆祖训,糟踏规矩!" 唐教授被张婆婆一通训斥,不由得一怔。付平连忙解释:"老张婆子,你可要听我把话说完啊。唐教授这‘插杆法‘可是最新最先进的技术,是经过多年反复试验而得出的成果。" "怎么,您就这么看不起祖宗的智慧吗?"张婆婆斜了唐教授一眼,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蕲艾品种可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根基深厚。你们这些所谓‘新技术‘又算得了什么?说不定哪天就被淘汰了。" 唐教授被说得哑口无言,付平见状赶紧替他解围:"老人家,你可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啊。现在可是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勿做守旧之人。" "你懂什么!"张婆婆不屑一顾,"我可是从小就听祖辈们讲蕲艾种植之道的。你们这些年轻人,对祖训一窍不通,哪懂得其中的精髓所在!" 说着,她拄着拐杖,气哼哼地走开了。大伙儿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人接腔。 沉默被付平打破:"乡亲们啊,你们可不要被这守旧的观念给迷惑了。科学无疑是发展的力量,我们应该虚心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而不是故步自封。" "可是,老人家说得也有些道理啊。"王三爷踌躇道,"祖宗都是怎么说的呢?咱们还是...... 王三爷的犹豫,似乎点燃了大伙内心的疑虑。 "对啊,咱们祖祖辈辈就那么一路种下来的,哪有那么多花样?" "万一真出了岔子,那不就前功尽弃了?" "到底该不该听唐教授的呢?" 各种质疑、担忧的声音在人群中此起彼伏。付平见状,连忙打圆场:"乡亲们啊,你们可千万不要被一时的疑虑给冲昏了头。唐教授这‘插杆法‘是经过多年科学实验得出的,绝对有它的道理所在。" "就算有风险,县里也会为大家购买保险,万一出了問题也有赔付。更何况,你们可得相信科学,相信进步啊!" "付干部说得有理!"唐教授终于开口了,"科学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你们若是固步自封,恐怕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可祖宗的智慧也不能被否定啊!"有人反驳,"咱们蕲艾品种可是世世代代一路流传下来的,根基深厚。您们这些所谓‘新技术‘哪天就过时了,到时可咋办?" "说得好!就听老人家的!"更有人直接喝彩。 场面一时陷入了僵持,两股力量相互角力、争锋相对。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刘春生开口了: "诸位乡亲,我理解大家的疑虑。不过,我想请教一下唐教授,这‘插杆法‘具体该怎么操作?是不是真的像张婆婆说的,会影响到蕲艾的正常生长?"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刘春生身上。唐教授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说:"插杆法就是在蕲艾苗周围适当插入一些木杆或竹竿,让蕲艾顺着杆子向上生长。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加有效株高,还能使叶片更均匀地接受阳光,从而提高产量。" "并且,插杆的位置和角度都有严格的要求,绝不会影响到蕲艾的正常生长。我们在实验基地上已经反复试验过多年,完全成熟可靠。" 刘春生点点头,又问:"那在生长的不同时期,插杆的方法是否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些什么?" 唐教授面露赞许之色,详细解答了刘春生的疑问。大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眼神渐渐平静下来。 过了半晌,刘春生终于说道:"我想我明白了。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但并非完全否定了祖训,而是在祖训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与其固步自封,不如虚心学习。只要用之恰当,‘插杆法‘并不会影响到蕲艾的生长,反而能使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刘春生的话像一阵和缓的春风,吹散了人们内心的疑虑。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渐渐地,点头赞同的表情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春生说得有理!咱们不能囿于成见,还是要虚心学习的。" "对啊,只要掌握了门道,这‘插杆法‘说不定真能使咱们捞个大便宜呢!" "那就按唐教授说的做吧,反正县里也给咱们保了险,有个顶盖总是好的。" 很快,现场再次热火朝天起来,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刘春生看着这一幕,不禁感慨万分。他想起当年那个固步自封、谩骂新法的张婆婆,又想到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祖训终将被新知所取代。但新旧之间,并非泾渭分明,需要一种融合、创新的智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