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江城,秋风送爽,树叶泛黄。大学校园里,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讨论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各位同学,这次下乡活动意义重大,咱们可得好好准备啊!"吴孟森推了推眼镜,目光炯炯地扫视着会议室里的学生们。
韩致远站起身来,信心满满地说:"吴教授放心,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法律系的同学准备了普法讲座,教育系的同学要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农学院的同学更是准备了一整套农用技能大讲堂。"
"好!"吴孟森满意地点点头,"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再加点内容。比如说,咱们艺术学院的同学,能不能组织个文艺汇演?让乡亲们也感受一下艺术的魅力。"
话音刚落,艺术学院的李梅就兴奋地举起了手:"教授,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教村民们一些简单的舞蹈和歌曲,然后一起表演,这样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好主意!"吴孟森赞许地说,"就这么定了。对了,咱们还得准备些有趣的培训形式,比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之类的,让村民们更容易接受。"
会议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各种创意。
与此同时,芝麻山村的村委会里,王占奎正焦急地来回踱步。
"小付,你说这活动咱们能办好吗?"王占奎停下脚步,转身问道。
付平放下手中的文件,摇了摇头:"说实话,我心里也没底。本来以为就是请几个大学生来村里转转,谁知道搞得这么隆重。"
王占奎苦笑道:"可不是嘛!就像本来想去买一辆自行车,结果非要给你提辆劳斯莱斯。这下可好,全村上下都得动起来了。"
付平叹了口气:"是啊,镇委、县委、组织部,一个个都盯着咱们呢。这回可得好好表现啊!"
王占奎停下脚步,望着窗外的青山,若有所思地说:"小付,你说要是咱们能把这活动办好,会不会真的能给村里带来大变化?"
付平眼睛一亮:"那可不!咱们要是能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标杆,说不定以后就能进入高层视野,未来政策青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王占奎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可不是嘛!咱们村地理位置不占优、资源条件不占优,要想发展,就得另辟蹊径。这次机会可不能错过!"
正说着,村委会的门被推开了,小李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付干部,王村长,镇里的人又来了,说要检查准备情况。"
付平和王占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紧张。
"来得真勤快。"王占奎低声嘟囔道,随即整理了一下衣襟,"走吧,咱们去迎接。"
两人刚走出村委会大门,就看见镇里的副镇长王建设带着几个人匆匆走来。王建设脸上带着笑,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丝严肃。
"小付,王村长,辛苦了啊!"王建设一边握手一边说道,"这次活动可是咱们镇的重点工作,上面都在关注呢。准备得怎么样了?"
王占奎强挤出一个笑容,"王镇,您放心,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地准备。村里的环境卫生已经大大改善了,文艺节目也在排练中。"
王建设点点头,"那就好。不过,我听说你们村里有些村民对这次活动不太积极?"
付平心里一紧,赶紧解释道:"哪里的事!我们村的群众可都热情得很。就是有几个老年人,身体不好,参与不了,但他们也都支持呢!"
王建设意味深长地看了两人一眼,"希望如此。记住,这次活动不仅关系到咱们村的面子,更关系到整个镇的形象。千万不能出岔子!"
送走王建设一行人,付平和王占奎都长舒了一口气。
"小付,看来压力不小啊。"王占奎擦了擦额头的汗,"要是办不好,咱们这点香火情怕是一次就得耗尽了。"
付平点点头,"是啊,而且这可能是咱们村最重要的一次的机会了。要是错过,以后想再有这样的好事,可就难了。"
十月的天,透着股子凉意。芝麻山村的村民们一大早就忙碌开了,村委会前的空地上,桌椅板凳摆得整整齐齐,红底黄字的横幅在秋风中猎猎作响,上书“热烈欢迎大学生团队莅临指导”。
付平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这已经是他们今天早上第三次检查场地了。再过半天,大学生团队就要到了,这是芝麻山村的大事,可不能出一点差错。
"王叔,咱们再检查一遍吧,"付平揉了揉酸痛的肩膀,说道,"可不能出什么岔子。"
王占奎点点头,从口袋里懒洋洋地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准备事项。他眯着眼睛,一项一项地念道:"住宿安排,检查过了;伙食准备,村里的大婶们都安排好了;活动场地,也都清理干净了..."
就在这时,付平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他掏出手机一看,是组织部处长的来电。
"喂,王处长,"付平立即站直了身子,语气恭敬地说道。
电话那头传来处长爽朗的笑声:"小付啊,准备得怎么样了?我给你们送了两份礼物,算算时间,差不多该到了。"
付平一愣,下意识地环顾四周,却没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他有些困惑地问道:"礼物?王处,您说的是..."
王处长神秘地笑了笑:"你们很快就知道了。对了,具体准备情况怎么样?给我汇报一下。"
付平立即进入工作状态,详细汇报道:"报告处长,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大学生们的住宿问题,我们安排在了村里最好的几户人家;伙食方面,村里几位手艺最好的大婶已经准备就绪;活动场地我们也都清理干净了。另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当地特色的小礼物,希望能让大学生们感受到我们的热情。"
王处长听完,满意地说道:"很好,看来你们准备得很充分。那就继续加油,我相信这次活动一定会很成功的。"
挂断电话后,付平若有所思地看着手机,喃喃自语道:"礼物?什么礼物呢?"
王占奎凑过来,好奇地问:"小付,上面说啥了?啥礼物啊?"
付平摇摇头,说:"不知道,王处长没说清楚,只说很快就到。"
两人正猜测着,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汽车的轰鸣声。顾海涛眼尖,一眼就看到了山路上驶来的两辆车,其中一辆车身上赫然印着“江州电视台”的台标。
“哎哟,小付,你快看,那不是省电视台的车吗?难道说……”王占奎激动地指着那辆车,话还没说完,就被付平打断了。
“还真是省电视台的车!看来这第一份"礼物"是媒体宣传啊!这王处长,真是大手笔,这份礼可太重了!”付平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人群开始聚集。大家都好奇地望着远处缓缓驶来的两辆车。村民们窃窃私语,猜测着来者的身份。
"你们说,会不会是省里的领导来视察啊?"一个老大爷摸着下巴,眯着眼睛说道。
"哎呀,别瞎猜了!"旁边的大婶拍了他一下,"就算是领导,咱们也得像平常一样,别惊慌。"
孙丽丽站在人群中,踮着脚尖往前张望。突然,她的眼睛一亮,惊呼道:"那是...那是我师父!"
话音未落,孙丽丽就激动地冲了上去。她的师父,一位精壮的中年人,正从车上下来。中年人人看到孙丽丽,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师父!"孙丽丽喊道,眼眶已经湿润,"您怎么来了?"
中年人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丽丽啊,别急。"他转身对着车内说道,"田老师,到地方了。"
随即,从车里缓缓走出一位穿着唐装的中年男子。他面容温和,举止儒雅,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村民们顿时安静下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位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