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贫小村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6章 韭菜小麦?傻傻分不清!纸巾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饭后,大学生们跟着村民下地干活。在一片菜地里,两个男生正跟着王三爷学习种菜。 在一片郁郁葱葱的菜地里,两个男生正跟着王三爷学习种菜。王三爷是村里有名的种菜能手,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仿佛有魔力,能让任何植物在他的照料下茁壮成长。 "王大爷,这个绿油油的是小麦吗?长得真好啊!"其中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兴奋地说,他的眼睛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就像一个刚进入新世界的孩子。 王三爷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笑声爽朗,在田野上回荡:"娃儿,你眼睛是不是花了?这哪是小麦啊,这是韭菜!你们城里人平时吃的韭菜饺子,就是用这个做的。" 男生顿时涨红了脸,像熟透的柿子,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对不起,王大爷,我真的分不清楚。我们平时只在超市里见过切好的韭菜,没见过长在地里的样子。" 王三爷拍了拍他的肩膀,和蔼地说:"没事没事,城里娃不懂很正常。来,我教你们辨认这些菜。咱们农村人啊,就是靠这些菜养活自己的。" 王三爷弯下腰,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一片片叶子,仿佛在抚摸自己的孩子。他耐心地向两个男生介绍着地里的各种蔬菜,从韭菜到大蒜,从白菜到萝卜。男生们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尴尬慢慢变成了兴趣盎然。 "今儿个我们就来种点大蒜。"王三爷说着,弯腰从地里拔出一棵蒜苗,那蒜苗在阳光下泛着青翠的光泽。"等长大了,可以扯点蒜苗炒腊肉,再搞点小酒,那叫一个虚浮!" "腊肉?"一个留着寸头的男生眼睛一亮,口水差点流出来,"王大爷,我超爱吃腊肉!我奶奶过年的时候总会做,可香了。" 王大爷笑呵呵地说道:"把风干的腊肉,再跟蒜苗一起炒,香得很!等你们在这儿住久了,保管让你们尝个够。我家的腊肉可是用老方法做的,比你们城里买的那些强多了。" 另一边,几个女生跟着李婶在菜地里忙活。李婶虽然年过半百,但腰板依旧挺直,动作麻利。她弯着腰,熟练地在地里播撒着种子,就像在撒一把希望。 女生们则笨拙地学着她的样子,手中的种子时而撒得太密,时而又撒得太稀。 "李婶,这样可以吗?"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问道,手里捏着一把种子,有些不确定地看着地面。她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眼神里满是认真。 李婶直起腰,眯着眼睛看了看女生的动作,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差不多了,但是撒得太密了些。来,我教你。"她走过去,轻轻握住女生的手,"要这样,轻轻地,均匀地撒。就像撒盐一样,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在李婶的指导下,女生们慢慢掌握了播种的技巧。虽然动作还不够麻利,但她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就感的笑容。阳光下,她们的脸庞被汗水和泥土点缀,显得格外生动。 "李婶,"另一个戴着草帽的女生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好奇地问道,"你们平时都是这样种菜的吗?好辛苦啊。我感觉才干了一会儿,腰就酸得不行了。" 李婶笑了笑,那笑容里有着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智慧:"习惯了就不觉得辛苦了。再说了,自己种的菜吃着才放心嘛。你看这土地,它养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辛苦点,它就回报我们更多。" 女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低头专注地播起种来。她的动作虽然还不够熟练,但每一下都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敬意。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惊呼声。大家循声望去,只见两个男生手忙脚乱地蹲在地里,周围散落着一堆蒜瓣,就像撒了一地的珍珠。 "哎呀,你们这是在干啥子哟?"王婶快步走过去,看着地上的一片狼藉,不禁皱起了眉头。她那双布满皱纹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无奈和心疼。 两个男生满脸通红,像是熟透的柿子,其中一个结结巴巴地解释道:"王婶,我们...我们是想帮忙剥蒜瓣..." 王婶定睛一看,发现地上的蒜瓣不仅被剥了外皮,连里面薄薄的皮都被剥掉了,露出雪白的蒜瓣肉。她差点没忍住要骂人,但看到两个男生懊恼的样子,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你们呀,"王婶无奈地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几分宠溺,"蒜瓣不是这么剥的。种蒜只需要把外面的皮剥掉就行了,里面的皮是保护蒜瓣的,不能剥。你们这样,蒜瓣可就种不活了。" 一个男生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王婶。我们怕弄脏蒜瓣,还特意用纸巾垫着剥呢。"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巾,上面沾满了泥土和蒜皮。 王婶听了这话,先是一愣,随即哭笑不得。她蹲下身,拿起一个完整的蒜瓣,耐心地解释道:"娃儿们,种蒜不用那么讲究。蒜瓣是要种到土里的,哪能怕脏呢?再说了,这薄皮是保护蒜瓣的,剥掉了反而不好。你们看,"她轻轻剥开外层的硬皮,露出里面薄薄的膜,"就剥到这里就行了。" 两个男生恍然大悟,脸上的表情由尴尬转为了理解。其中一个挠着头问道:"那王婶,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这些蒜瓣还能种吗?" 王婶看了看地上的蒜瓣,叹了口气说:"罢了,这些是种不成了。不过也别浪费,回头炒个蒜蓉小龙虾,让你们尝尝我们这儿的味道。" 听到"小龙虾",男生们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王婶见状,笑着说:"行了,别傻站着了。来,我教你们怎么正确地处理蒜瓣。" 在王婶的指导下,男生们很快学会了如何准备种植用的蒜瓣。他们小心翼翼地剥去外层的硬皮,留下里面那层薄薄的保护膜。阳光下,他们的手指被蒜皮染得发黄,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王婶,"一个男生一边剥蒜一边问道,"为什么要留这层薄皮啊?" 王婶解释道:"这层皮能保护蒜瓣不受伤,还能防止水分流失。种下去后,蒜芽从这层皮里钻出来,长得才壮实。就像你们穿衣服一样,总得留一层保护自己吧?" 男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敬佩的神色:"原来是这样。王婶,你们懂得真多啊。这些东西,我们在学校里可学不到。" 王婶被这句话逗笑了:"哪里哪里,这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你们读过那么多书,懂的肯定比我们多。我们这些老农民啊,就是靠这点子经验活着。" 另一个男生接过话茬:"王婶,书本上的知识和你们的实践经验是不一样的。这几天我们可要好好向你们学习呢!你们的智慧,可比我们的书本有用多了。" 王婶欣慰地笑了,那笑容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好啊,你们有这份心就好。慢慢来,我们老百姓知道的东西,肯定都教给你们。只要你 王婶欣慰地笑了,那笑容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好啊,你们有这份心就好。慢慢来,我们老百姓知道的东西,肯定都教给你们。只要你们肯学,这地里的每一棵菜,每一粒种子,都有它们的故事。"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炙热的阳光洒在田野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和植物的清新。田野里,大学生们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虽然还有不少磕磕绊绊,但彼此之间的距离似乎正在慢慢拉近。 远处,一群鸟儿在天空中盘旋,它们的鸣叫声与田间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为这幅生动的画面配乐。阳光下,麦浪翻滚,像是金色的海洋,随风起伏。 付平站在田埂上,看着这一幕,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的目光扫过田间忙碌的身影,每一个大学生脸上的笑容都让他感到欣慰。他转头对身边的村支书王占奎说:"王叔,看来咱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些娃娃们虽然还不太懂农村的事,但学得很快啊。" 王占奎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是啊,年轻人就是有活力。只要他们肯学肯教,我们的村子就有希望。你看他们那股劲头,比我们年轻时候还要足呢。" 付平笑着说:"王叔,你这话说得可不对。你看你,现在不也是精神抖擞的吗?这些娃娃们来了,咱们村子都跟着年轻了。" 王占奎哈哈大笑:"你小子,嘴巴还是那么甜。不过你说得对,这些娃娃们来了,真像是给咱们村子注入了新的活力。你看那边,"他指着远处正在学习插秧的几个大学生,"他们插的秧虽然歪歪扭扭的,但那股认真劲儿,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可强多了。" 付平顺着王占奎的手指看去,只见几个大学生正弯着腰,小心翼翼地把秧苗插进水田里。他们的动作虽然生涩,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认真和专注的神情。 "王叔,"付平突然说道,"我觉得,这些娃娃们不仅是在学习种地,他们更是在学习我们农民的精神。你看他们那认真劲儿,那股子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不就是我们农民的本色吗?" 王占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得对啊,付平。这些娃娃们,虽然是来帮我们的,但说不定,他们学到的东西,比我们得到的帮助还要多呢。"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欢呼声。原来是一个大学生成功地插好了一排秧苗,虽然有些歪歪扭扭,但已经是个不小的进步。其他人纷纷围过去,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笑声在田野上回荡。 付平和王占奎相视一笑,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