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县城汽车站已经喧嚣起来。付平和王二虎站在候车区,身旁是准备启程的孙丽丽和王百灵。四人神色各异,眼中却都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孙丽丽双手叉腰,一脸得意地看着付平,嘴角挂着狡黠的笑容:"喂,小付同志,等我们回来可得请客啊!"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调侃,又透着几分神秘。
付平无奈地翻了个白眼,摇头苦笑道:"哎哟,你这是吃上瘾了不成?我这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你可别指望太多。"他的语气虽带着抱怨,眼中却闪过一丝温暖。
孙丽丽眨了眨眼,神秘兮兮地笑道:"你肯定会请的!嘿嘿,走啦!"说着,她拉起行李箱,朝着候车区走去,留下一串轻快的脚步声。
王百灵跟在孙丽丽身后,回头对付平和王二虎挥了挥手:"保重啊,兄弟们!"
王二虎憨厚地笑了笑,朝着两人的背影喊道:"路上小心,有啥事就打电话!"
付平站在原地,目送两人远去的背影。他的心中泛起一丝涟漪,既有对未来的期待,又有对分别的不舍。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王二虎说:"走吧,咱们也该回村了。"
两人拎起行李,朝着芝麻山村的方向走去。晨风拂过他们的脸庞,仿佛在诉说着新的希望。汽车站的喧嚣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通往山村的宁静道路。付平和王二虎并肩而行,脚步坚定,心中满怀对家乡的牵挂和责任。
......
付平站在村委会办公室的窗前,眼睛紧盯着手中的手机,心跳快得像是要蹦出胸膛。他已经这样站了快一个小时,等待着那个可能改变芝麻山村命运的电话。
办公室里的老式电风扇"吱呀吱呀"地转着,却只是搅动着热浪,没有丝毫凉意。付平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用袖子胡乱地擦了擦,目光依旧不离手机屏幕。
突然,手机铃声响起,付平的心猛地一跳。他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喂,吴老师?"
电话那头传来吴孟森沉稳的声音:"小付啊,你还在村里吧?"
"是啊,吴老师。我这两天都没敢离开办公室,生怕错过您的电话。"付平说着,语气里满是期待和紧张。
吴孟森轻叹一声:"小付啊,我刚刚仔细地过了一遍,芝麻山村的基础情况太差,只要你们县里正常决策,的确不可能将这个项目落在芝麻山村。"
付平感觉心里"咯噔"一下,仿佛有什么东西坠入了谷底。他强忍着失落,声音有些发颤:"吴老师,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吗?我们村子里的人都盼着这个项目呢。"
"别着急,我话还没说完。"吴孟森的语气里带着几分神秘,"你还记得我上课时讲过的"非正常决策"吗?"
付平一愣,随即眼前一亮:"记得!吴老师,您的意思是......"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吴孟森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笑意,"在我国的政体下,政府的行动力是无与伦比的,甚至说只要政府想干的事就很少有干不成的,对吧?"
付平急切地点头,虽然知道电话那头的吴老师看不见:"对对对,吴老师您说得太对了!"
吴孟森继续说道:"那你还记得我上课的时候跟你们讲过的政策红利吗?所谓的交通也好,距离也罢,只要不违背客观规律,在强有力的政府驱动面前,都是可以被解决的,无非是成本问题。"
付平听得入神,不由得踱步到办公桌前,抓起笔就要记录。他一边写一边说:"吴老师,您的意思是,只要我们能争取到上级的重视,芝麻山村也有可能......"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吴孟森语重心长地说,"你想想那些红色名城的发展故事,还有一些莫名其妙就乘风起飞的公司,乃至于鹏城的迅猛崛起......这些不都是政府政策倾斜的结果吗?"
付平的眼睛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他激动地说:"吴老师,我明白了!只要我们能争取到领导的重视,芝麻山村也有可能获得这个项目!"
吴孟森却又泼了盆冷水:"话是这么说,但现在的问题是,芝麻山村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呢?就目前的条件来看,连城乡文化交流这样的小项目都勉强,更别说争取大项目了。"
付平的脸上的兴奋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他低声说:"吴老师,您说得对。我们村子太穷了,连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更别说其他基础设施了。领导们怎么会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这种小山村呢?"
吴孟森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小付啊,不要灰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先好好想想,芝麻山村有什么独特之处,哪怕是一点点特色也行。然后我们再好好琢磨琢磨,看看怎么把这个特色放大,引起领导的注意。"
付平听了这话,心里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他握紧拳头,坚定地说:"好的,吴老师。我一定会好好想想,争取找出芝麻山村的特色。谢谢您的指点!"
挂断电话后,付平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夏日的阳光洒在山坡上,将整个芝麻山村笼罩在一片金黄之中。他深吸一口气,喃喃自语道:"一定要找到突破口,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啊。"
就在付平为芝麻山村的未来绞尽脑汁的时候,江州市里的一家咖啡厅内,另一个故事正在上演。
孙丽丽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放着一杯几乎没动过的拿铁。她一只手拿着手机紧贴耳边,另一只手在桌面上不停地敲打着,显得焦躁不安。
"师父!我的纪录片什么时候播出啊?第一季的素材我都发你快两个月了!你是不是在磨洋工啊!"孙丽丽的声音有些尖锐,引得周围几桌的"省城高端人士"频频侧目。
电话那头的师父显然被孙丽丽的态度惹恼了,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悦:"丫头,你这是什么话?做纪录片是小孩过家家吗?台里有台里的流程,你以为你想播就能播啊?"
孙丽丽撇了撇嘴,但还是软了语气:"师父,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想问问进度嘛,您别生气。"
师父叹了口气,语气也缓和了下来:"丫头啊,你啊,就是沉不住气。本来我还想给你个惊喜的,谁知道你这么着急。"
孙丽丽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声音都提高了八度:"什么惊喜?师父,您快说啊!"
"你先别激动。"师父慢悠悠地说,"最开始我们这边凑了一群小伙儿花了两周没日没夜地剪出来,然后给台里报上去就没动静了。结果前两天,领导忽然说,报上去给宣传部和组织部的领导都看了,觉得很好,让尽快安排播出。"
孙丽丽听到这里,整个人都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她丝毫不在意,兴奋地大声问道:"真的吗?师父!是不是我的大作被台里赏识了,然后走了加急通道啊!"
师父被孙丽丽的反应逗笑了:"丫头,你这是在哪儿呢?怎么这么大声?"
孙丽丽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压低声音,但兴奋劲儿一点没减:"我在咖啡厅呢。师父,您快说说,领导们都怎么评价我的作品啊?"
"评价嘛,"师父故意拖长了声音,"他们说你这个选题很好,切入角度新颖,展现了基层扶贫工作的真实面貌。特别是你拍摄的那个年轻扶贫干部,他们觉得很有代表性,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精神。"
孙丽丽听得如痴如醉,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她小声欢呼道:"太好了!师父,那什么时候能播出啊?"
"快了快了,"师父说,"不过丫头,你别得意忘形。现在只是第一季,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得继续努力,把后面的内容拍得更好。"
孙丽丽连连点头:"我知道,我知道。师父您放心,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挂断电话后,孙丽丽兴奋地在咖啡厅里转了个圈,引得周围的人频频侧目。她丝毫不在意,拎起包就往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