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贫小村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2章 反木桶理论!县长拍板:集中力…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晨光微熹,李爱明早已起身。他站在镜前,仔细整理着衬衫领口,眼中闪烁着期待与忧虑交织的光芒。窗外,鸟儿啁啾,仿佛在为这个重要的日子奏响序曲。 "付平,咱们该出发了。"李爱明朝屋外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 付平应声而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李书记,我把材料都整理好了。您再看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不?" 李爱明接过文件,快速翻阅着。"嗯,很好。这次去见胡县长,咱们可得把芝麻山村的产业园区项目说清楚了。" 两人钻进车里,驶向齐夏县城。车轮碾过乡间小路,激起阵阵尘土。李爱明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心中五味杂陈。 "小付,你说胡县长会同意咱们的方案吗?"李爱明忍不住问道。 付平笑了笑,"李书记,您别太紧张。胡县长虽然严厉,但也是个明白人。咱们这方案可是实打实的好处理。" 李爱明点点头,"也是。只是这官场上的事,总让人捉摸不透。" "李书记,您就放宽心。"付平安慰道,"咱们做好自己的,剩下的就看天意了。" 吃过早饭,李爱明叫上付平,两人坐上了一辆老旧的桑塔纳,一路向县城驶去。车子驶出镇子,路两旁的田野渐渐被低矮的丘陵取代,清晨的薄雾笼罩着远山,像一幅水墨画。 李爱明望着窗外,心里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时不时地扭头看看坐在副驾驶上的付平,仿佛想从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找到一丝答案。 车子在坑洼不平的路上颠簸着,李爱明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一上一下地起伏。他多么希望这条路没有尽头,这样他就可以不用面对那未知的结局。 然而,县城还是越来越近了。高耸的楼房、拥挤的街道,无一不在提醒着李爱明,他即将踏入一个他并不熟悉的领域。 车子在县委大院门口停了下来,李爱明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走了下去。他抬头看了看那栋庄严的办公楼,感觉自己的双腿仿佛灌了铅一般沉重。 “走吧,李书记。”付平率先向楼内走去。 李爱明定了定神,迈步跟了上去。他的脚步有些迟疑,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要为芝麻山村的未来拼尽全力。 走进胡县长的办公室,李爱明更加紧张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摆放着红木办公桌和真皮沙发,墙上挂着几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无一不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胡县长坐在办公桌前,见他们进来,站起身来,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你们来了,快请坐。” 李爱明局促不安地坐在沙发上,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听说你们芝麻山村最近在搞产业园区,进展怎么样啊?”胡县长的声音洪亮而富有磁性,让人听了如沐春风。 “回,回县长,我们已经做好了初步的规划……”李爱明赶紧汇报,却因为紧张,说话有些结巴。 胡县长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李爱明定了定神,将项目的具体情况详细地汇报了一遍。他越说越顺畅,到最后,原本的紧张和不安也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嗯,很好!”胡县长听完汇报,赞许地点了点头,“你们的项目,很有建设性,也有前瞻性,我很看好。” 听到胡县长这番话,李爱明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连声说道:“谢谢县长!谢谢县长!” 胡县长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激动,接着说道:“不过,这个项目涉及面广,投资金额大。” 李爱明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他意识到,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李爱明急忙解释:"胡县长,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村民们也都很支持,只要县里能给予政策支持,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胡县长沉吟片刻,"行,这样吧。我会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这个方案,到时候再做决定。" 李爱明激动地站起身,连声道谢:"谢谢胡县长,谢谢胡县长!我们一定不负您的期望。" 胡县长摆摆手,"先别急着谢。常委会上还得讨论,你们回去再做些准备。有什么新想法随时跟我汇报。" 走出县委大院,李爱明长舒一口气。付平拍拍他的肩膀,"李书记,看来是有戏啊!" 李爱明笑道:"果然有戏啊!不过咱们还得再努力努力。" 两天后,县委常委会如期召开。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许向翰坐在主席台上,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常委。 "各位同志,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关于芝麻山村产业园区项目的可行性。"许向翰开口道,"现在请胡县长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情况。" 胡县长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同志们,芝麻山村的产业园区项目,是我们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尝试。"他顿了顿,环视四周,"这个项目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它能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比如村民增收、产业升级等。第二,它为我们未来的政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验田。" 话音刚落,一位副县长就提出了质疑:"胡县长,我觉得这个项目风险太大。万一失败了,对我们整个县的影响都很不利。"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低声议论。胡县长不慌不忙,"我理解大家的担忧。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观点——反木桶理论。" 众人疑惑地看向胡县长。 "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论,说的是一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胡县长解释道,"但反过来想,如果我们不去提高最短的那块木板,整个木桶的容量永远也不会增加。芝麻山村就是我们县里的短板,如果我们不去帮助它,我们整个县的发展都会受到制约。" 许向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胡县长说得有道理。大家还有什么看法?" 一时间,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记录员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场激烈的思想碰撞做着见证。 “我补充两句。”一位头发花白的副县长开口说道,“这个项目,关键就是两点,一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要有交代,二是要对未来的政策有把握。”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不出问题。” 这位副县长的话,看似是在补充,实际上却是在给项目设置障碍。 胡县长似乎早有准备,他微笑着说道:“王县长说得对,风险防控工作确实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项目万无一失。”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芝麻山村的这个项目,不仅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好机会,也是我们向省里展示工作成果的好机会。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机会,将来一定会后悔莫及!” 终于,许向翰开口了:"我赞同胡县长的考虑。这个项目确实有风险,但机遇更大。而且,马上就要召开省委组织部的会议,如果我们能拿出这样一个创新性的项目,对我们县的形象提升也会有很大帮助。" 听到这话,其他常委的态度明显松动了。那位最初反对的副县长也改变了立场,"既然许书记和胡县长都这么看重,那我也赞成试一试。" 胡县长环视四周,见大家都没有异议,便说道:"那我们就表决吧。同意芝麻山村产业园区项目的请举手。" “我也同意!” “我赞成!” 所有人的手几乎同时举起,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胡县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很好,项目获得全票通过。" 记录员的笔尖飞快地在纸上划过,仿佛要将这历史性的一刻永远定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