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贫小村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1章 六户人家搬迁背后的惊天计划!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日上三竿,很快到了中午,他们回到了村口。几个正在纳凉的老人看到他们,热情地打招呼:"付干部,二虎,这是去哪儿喝酒啊?" 付平停下车,笑着回应:"叔,我们买了点卤菜,准备在二虎家小聚一下。" 一个老人笑呵呵地说:"年轻人就是好啊,有精神!我们这把老骨头,天一热就动弹不得咯。" 王二虎接过话茬:"叔,您老可别这么说。您老平时下棋、遛鸟,那精神头可比我们年轻人还足呢!" 老人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付平和王二虎又寒暄了几句,这才告辞离开。 王二虎家在村子的西头,院子里种着几棵果树,此时正挂满了青涩的果实。他们把摩托车停在院子里,王二虎熟练地掏出钥匙开门。 "付平哥,你先坐,我去拿碗筷。"王二虎说着就往厨房走去。 付平环顾四周,屋子里收拾得很整洁。墙上挂着几张全家福,照片里的王二虎还是个小屁孩,笑得没心没肺。付平不禁莞尔,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王二虎很快端着碗筷出来,两人在客厅的茶几旁坐下。啤酒打开,泡沫溢出瓶口。卤菜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 "来,付平哥,我敬你一杯。"王二虎举起酒杯,神情郑重。 付平也端起杯子,笑道:"有什么好敬的,咱们兄弟俩喝酒,不讲这些虚的。" 两人碰杯,仰头一饮而尽。王二虎咂咂嘴,满足地说:"还是跟付平哥喝酒舒服,不用那么多规矩。" 付平笑了笑,夹了块卤牛肉,边嚼边说:"二虎啊,你刚才说的工程队的事,我仔细想了想,还是有些担心。" 王二虎一愣,放下手中的酒杯,认真地看着付平:"付平哥,你是不是觉得我做不好?" 付平摇摇头:"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觉得,你现在的做法可能会让自己陷入被动。那些工人跟你套近乎,很可能是看中了你的背景,想两手准备。" 王二虎皱起眉头,似乎在努力理解付平的话。付平见状,继续解释道:“你想啊,如果你真的能接到活儿,挣到钱,他们自然会跟着你干。但问题是,你对这些人能有多少掌控力?如果掌控不住,带着这些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王二虎听完,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付平哥,我还真没想到这一层。我就觉得能找到人干活就不错了。” 付平笑着拍了拍王二虎的肩膀:“这就是你的问题所在。做事不能只看眼前,要往长远了想。你得建立自己的班底,而不是依赖别人现成的人手。” 王二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给自己倒了杯酒,一饮而尽。他放下杯子,问道:“那付平哥,你觉得我该怎么做?” 付平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慢慢品了口酒,目光投向窗外。夜色已经完全笼罩了村庄,远处的山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他转过头,认真地看着王二虎说:“我建议你从村里找一些年轻人,从头开始培养。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辛苦些,但这些人会真正成为你的班底。” 王二虎眼睛一亮:“对啊!村里不是有好多年轻人在外面打工吗?我可以把他们召集回来。” 付平点点头,补充道:“不仅如此,你还可以找一些刚毕业的技校学生。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正适合你来培养。” 王二虎越听越兴奋,连连点头:“付平哥,你这主意太好了!我明天就开始联系人。” 付平笑着举起酒杯:“别急,慢慢来。今晚咱们先好好喝一杯。” 两人又碰了杯。王二虎喝完,突然想起什么,问道:“对了,付平哥,你刚才说你也用过那个"欲得其中,必求其上"的方法,是怎么回事啊?” 付平神秘地笑了笑:“你还记得啊。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在镇政府开会的时候用上了。” 王二虎好奇地追问:“具体是怎么用的?” 付平靠在沙发上,慢悠悠地说:“县里准备在咱们村建一个工业园,原本计划投资500万。我就提议说,与其建个小型的,不如一步到位,建个中型的,投资1000万。” 王二虎惊讶地张大了嘴:“这么多?县里能同意吗?” 付平笑着摇摇头:“当然不会全部同意。但最后他们同意追加200万的投资。这不就是"欲得其中,必求其上"吗?” 王二虎恍然大悟,由衷地赞叹道:“付平哥,你真是太厉害了!怪不得镇里的领导都这么器重你。” 付平摆摆手:“哪里哪里,我也是在不断学习。” 两人酒过三巡,菜也差不多见底。 王二虎收拾了碗筷,坐回到付平身边,感慨道:“付平哥,虽然有时候觉得在村里混日子挺没劲的,但和你聊完,我觉得我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付平拍拍他的肩膀:“对嘛,年轻人,总得有些干劲。只要方向对了,努力下去,总会有收获。” 王二虎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斗志。 中午吃完饭后,芝麻山村的村委会院子里,几只麻雀在电线上蹦跳着,一时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村委会的会议室内,灯光明亮,几张木质长桌拼在一起,桌面上摆着几杯斟满的热茶,茶水氤氲着微微的白气,在空气中缓缓升腾。 屋内的村干部们,穿着朴素的衣裳,神情各异,有的在低声说笑,有的则沉默不语,显得有些拘谨。付平坐在靠窗的位置,微微侧身,望了一眼窗外渐渐沉落的夕阳,心中随即又回到了眼前讨论的事项上。 王占奎一向是个办事稳重的人,此刻他坐在长桌的正中间,身子微微前倾,双手搓了搓,清了清嗓子,会议室里的轻声交谈瞬时停了下来。村委会的几位成员也都纷纷将目光移向他,等着他开口。 “今天把大家叫来,主要是有件事要和大家商量。”王占奎慢慢地开口,语气平静,但含着几分郑重,“今年村里的产业园区试点已经批下来了,这是咱芝麻山村的大事。产业园区搞不搞得起来,直接决定了咱村未来能不能富裕起来。”他的话音不高不低,却每个字都像是落在了地上,稳稳当当。 付平听着,微微点了点头。王占奎说得不错,这个产业园区对芝麻山村来说,确实是个机会,他也深知这其中的责任重大。村民们的日子虽然比以前好过了不少,但日子要真正好起来,还得靠长远的规划与发展。 “不过呢,园区的建设也不是说动手就能动手的。”王占奎继续说道,“这不,村委会附近有几户人家得先搬迁出去,才能腾出地来搞建设。但问题是,咱村委会周围这点地方,能安得下这六户人家吗?” 他话音刚落,坐在他旁边的一位村委会成员李大根便皱了皱眉,抿了抿嘴,低声说道:“王村长,您说的这个事儿确实棘手。村委会附近,哪儿还有地方安得下六家人哦?” 屋内忽然安静了几秒,大家的目光都落在王占奎身上,似乎在等他拿主意。付平也不急着插话,他知道王占奎此刻是在抛砖引玉,等着大家讨论出个合适的方案。 “是啊,这地儿是有限。”王占奎沉吟道,目光扫了一圈,似乎在等待更多的意见。坐在角落里的几位村委会成员互相看了看,似乎也在思量着这一问题的棘手程度。屋内的气氛有些凝重,大家都知道,若是解决不了搬迁安置的问题,整个产业园区的计划就难以顺利推进。 这时,付平抬了抬头,清了清嗓子,开口了:“我倒是有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他的声音不大,但众人立刻将目光转向了他,毕竟这位驻村干部一向思路清晰,总能提出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案。 “咱们村的老房子,基本上都是土屋,一家一户分散开来,占地面积确实不小。如果我们改成村长家那样的楼房呢?或者说,修成那种集中连排的平房,一家一家紧挨着,能不能省出不少地方?” 此言一出,屋内的气氛顿时有些活跃起来。有人点头,有人低声议论,更多的人则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楼房是好,可那成本怕是高吧?”李大根摸了摸下巴,脸上露出几分犹豫,“咱村里的条件,能不能负担得起?” 付平点点头,笑着说:"大根哥说得对。但是,我们可以分阶段来实施。先从这六户搬迁的村民开始,再逐步推广。" 他在黑板上画出了三个圆圈,分别标注了"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总体规划,然后挑选合适的位置,将这六户人家和愿意参与第一期建设的农户一起,进行第一期建设。" 村民们听得认真,有人若有所思地点头,有人低声和身边的人讨论起来。付平继续解释道:"第二期和第三期,我们可以根据第一期的效果和村民的意愿,逐步推进。这样既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又能照顾到大家的习惯。" 王占奎站起来,补充道:"而且,集中居住还有很多好处。比如,我们可以统一规划,建设更好的基础设施,像自来水、道路、排水系统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还能节省建设成本。" 付平点头赞同:"没错。而且,村里还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参与建设的村民进行补贴。这样既能减轻大家的负担,又能调动积极性。" 听到"补贴"二字,村民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一位年轻的村民举手问道:"付干部,我问一哈,要补贴好多钱。” 付平笑着回答:"这个问题问得好。具体的补贴金额,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测算。不过可以保证的是,村里会尽最大努力减轻大家的负担。" 他走到黑板前,又画了几笔,解释道:"我们初步的想法是,按照每户的建筑面积来计算补贴。比如说,每平方米补贴100元。当然,这个数字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村民们听了,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有人小声议论着,有人掰着手指头计算起来。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举手发言:"付干部,那大概要交好多钱哦?我们家里也没多少积蓄,怕是拿不出太多钱来。" 付平点点头,表示理解:"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考虑到了大家的经济情况。初步的想法是,每户先交一部分保证金,比如说5万元。剩下的钱可以分期支付,甚至可以等到房子建好后,通过各种方式慢慢还。" 王占奎补充道:"对,我们还在考虑和银行合作,看能不能为大家提供一些优惠的贷款政策。" 听到这里,村民们的表情明显轻松了不少。有人松了一口气,有人和邻座交换了一个赞同的眼神。 老李,村里的老党员,慢悠悠地举起了手:"付干部,那修得到好久呐?我们这些老年人,可经不起折腾啊。" 付平笑着回答:"老李叔,您放心。我们会尽量加快建设进度。初步计划是,从开工到交房,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 他走到老李身边,拍了拍老人的肩膀:"而且,我们会优先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比如说,给老年人的房子安排在低楼层,方便出入。" 老李听了,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这时,一位年轻的村民问道:"付干部,那房子的面积怎么定?我们家里人口多,怕分到的房子太小。" 付平回到黑板前,画了几个不同大小的方框:"我们会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来定。初步的想法是,分为60平米、80平米和100平米三种户型。特殊情况的,我们可以再商议。" 听到这里,村民们又开始热烈讨论起来。有人对着邻座比划着房子的大小,有人低声计算着自家需要多大的面积。 王大虎见状,站起来说道:"大家别着急,这些都是初步的方案。具体的细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完善。今天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付平接过话头:"对,我们希望这个方案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毕竟,这不仅关系到产业园区的建设,更关系到我们芝麻山村的长远发展。" 他环视了一圈,语气诚恳地说:"大家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我们会认真考虑每一个建议。" 会议室里顿时又热闹起来。有人举手提问,有人小声讨论,整个房间充满了积极的氛围。 老王的儿子小王,一个刚从城里回来的年轻人,举手发言:"付干部,我有个建议。既然要建新房,能不能考虑一下新能源的使用?比如说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光伏发电?这样长远来看,能省不少钱。" 付平眼前一亮,赞许地看着小王:"这个提议很好啊!确实,我们在规划时应该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使用新能源不仅环保,长期来看还能为大家节省开支。" 他转身在黑板上又画了几笔,补充道:"我们可以把这个纳入统一规划中。比如说,每户房顶都预留太阳能板的安装位置。" 王占奎和王大虎也点头表示赞同:"对,这样不仅能提高咱们村的生活质量,还能为以后的乡村旅游打下基础。" 听到"乡村旅游"这个词,村民们又议论纷纷。有人兴奋地说:"那我们村是不是也能像电视上看到的那些美丽乡村一样?" 付平笑着回应:"为什么不呢?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芝麻山村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美丽的示范村。" 这时,一直沉默的村会计老张开口了:"付干部,王村长,大虎,我有个担心。这么大的工程,村里的财政能吃得消吗?" 王占奎和付平交换了一个眼神。王占奎说道:"老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确实,这个项目对村里的财政是个不小的压力。" 付平接着说:"但是,我们已经做了初步的财务规划。首先,上级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其次,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申请专项扶持资金、争取银行贷款等。"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四周,继续说道:"最重要的是,我们相信这个项目能为村里带来长远的收益。产业园区建成后,不仅能吸引投资,还能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这样一来,村里的财政收入也会随之增加。" 老张听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眼看天色已晚,窗外的夜幕悄然降临,会议室的日光灯在黑暗中显得更加明亮。王占奎看了看手表,说道:"时间不早了,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大家回去好好想想,有什么想法随时来找我或者付干部。" 付平补充道:"对,这个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会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调整,争取尽快拿出一个更加详细的实施方案。" 村民们纷纷起身,有的还在小声讨论,有的向付平和王占奎道别。老李临走时拉住付平的手,感激地说:"付干部,你们真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啊。我老李第一个支持!" 付平握着老李的手,笑着说:"老李叔,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这件事办好,让大家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老李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慢慢走出了会议室。其他村民也陆续离开,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 付平和王占奎还有王大虎收拾着桌上的文件,整理着黑板上的笔记。窗外,夜色渐浓,远处的山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村子里星星点点的灯光亮起,像是点缀在黑暗中的萤火虫。 王大虎长舒一口气,说道:"今天的会开得不错,村民们的反应比我想象的要好。" 付平笑着回应:"是啊,大家都很支持。不过,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可不轻松。" 王大虎点点头:"确实。要把方案细化,还要考虑到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这可是个细致活儿。" 付平若有所思地说:"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实施细节。" 王大虎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我们可以从村两委中选几个得力的同志,再加上一些有经验的村民代表。" 王占奎赞同地说:"对,这样既能保证工作效率,又能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 几人一边讨论,一边走出会议室。村委会门前的老槐树在夜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村庄即将迎来的变化。 付平抬头望着星空,轻声说:"王叔,大虎哥,你说我们这么做,真能改变芝麻山村的面貌吗?" 王大虎拍了拍付平的肩膀,坚定地说:"一定能!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芝麻山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付平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后是即将迎来新变化的芝麻山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