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世子无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2章 大军压境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等待的日子总是令人煎熬,而且过得很快。 截至今日,甲子营离开山海关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时间。 可惜的是,一直没什么有用的消息传来。 而这半个月,赵韵也没有闲着。 他在熬鹰。 自从一个月前,小青将小紫拐回了山海关,并且强行与小紫结为了夫妻之后,小紫就只认同小青,对其他人一概不搭理。 但小青有他的任务要去做,不可能随时待在小紫身旁。 于是乎,战争结束之后,让小紫认主的事情,也就被迫提上了日程。 对于如何熬鹰,赵韵有着很丰富的经验。 纨绔子弟嘛,玩鹰斗狗只是基本操作。 作为纨绔之中的佼佼者,赵韵不仅有过熬鹰成功的经验,还不止一次。 因此,熬一只认别人为主的海东青,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太强的挑战性。 无非就是先饿它几天,让它明白,它的上一任主人已经放弃它了,然后再通过哨声或者铃铛训练它服从性。 等到服从性训练得差不多了,再带到野外进行诱导性的归巢训练。 总结下来,其实就是培养鹰归巢的习惯。 放在人身上,培养一个习惯需要二十一天,但放在鹰身上,这个时间会大大缩短,一周左右,便会养成归巢等候喂食的习惯。 下午时分,赵韵带着一脸疲惫之色,在无名的护卫下回到了山海关。 他的肩膀上,还立着一只紫青色的神俊雌鹰。 雌鹰左顾右盼之间,一双凸起的鹰眼中尽是锐利之色,天空霸主的威势一览无余。 姜媚迎上来,看着赵韵肩上的海东青,问道:“认主了?” “认主了!” 赵韵点点头,肩膀一振,海东青展翅高飞,稳稳的钻进了阳台上的巢穴里。 巢穴之中,还有一颗青蓝色的鹰卵。 姜媚见状,随手将几块肉条扔进了巢穴里,淡然道:“恭喜!” 赵韵点点头,径直走到大床边上,整个人身体一软就瘫了上去。 熬鹰可是体力活,即便他正值年轻力壮,此 时也只觉得疲惫无比。 “殿下,殿下!” 赵韵躺在大床上,刚准备闭上眼睛休息一下,影一的声音忽然从外间传来。 “怎么了?” 赵韵皱了皱眉,强忍着疲惫走出里间。 影一急忙拱手道:“殿下,镇景司的探子回禀,彭齐春,颜元麾下五万边军,已经穿过凉州,正朝着营州挺进,此外,关中来的六万大军,也过了晋州,踏足锦州境内。” “这么快!” 赵韵挑了挑眉,刚刚升起来的困意瞬间不翼而飞。 “传令诸将,靖边楼议事!” 赵韵一边传令,一边起身走下楼梯。 很快,得到消息的山海关一众将领便齐聚靖边楼内,与之一同而来的,还有杜渊和一些文人。 这些文人,大多数是得知杜渊在山海关后前来投奔的杜乔故旧。 也有一部份是准备拿命来博富贵的寒门读书人。 “见过殿下!” “免礼。” 赵韵抬手虚扶,示意众人不必多礼。 老将宋晟率先开口问道:“殿下召集诸将,可是朝廷的大军已至?” 赵韵环视一圈殿中诸将,点头道:“时间紧迫,我长话短说,彭齐春和颜元麾下的五万大军已经进入营州,关中来的六万大军,也在齐国公陆丰的率领下朝锦州挺进,两支大军,极有可能在锦州城外合兵一处。” “轰~” 一石激起千层浪。 赵韵的话音刚落,整座大殿之内瞬间嘈杂起来。 一众山海关高级将领瞬间议论纷纷,就连临时赶来参会的文人们亦是神色一变,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朝廷的大军正在朝着山海关开拔的事情,在山海关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众人还是难免有些激动和愤慨。 激动是因为他们等候许久的大战终于要来了。 愤慨则是因为他们刚刚战胜了元人的二十万大军,本该接受的是欢呼与奖赏,偏偏朝廷把他们定义成了叛军,并且派出了大军来剿灭他们。 击溃北元二十万大军,粉碎北元图谋辽东的大功,更是被朝廷抹去。 如此情景,换做谁来,谁能不愤慨? 听着诸将的议论声,赵韵轻咳两声,淡然道:“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这场仗怎么打,还请诸位尽快拿个主意出来!” 听见赵韵的声音,殿内的嘈杂声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尽皆看向人群之中的老将宋晟。 作为大字营的主将,宋晟在一众将领之中,拥有绝对的权威。 可以说,山海关能成功击溃北元十五万大军,至少有一半是大字营的功劳。 赵韵说完,也将目光投向了宋晟。 宋晟没来之前,行军打仗之事,一向是张玉负责,现在张玉率领甲子营前去营救杜乔,山海关内的一众将领之中,就以宋晟的军事水平最高。 迎上殿内诸将的目光,宋晟也不扭捏。 起身对着赵韵拱手一礼,沉声道:“殿下,末将以为,绝不能让陆丰和彭齐春颜元合兵一处。” 赵韵微微颔首,问道:“宋老将军的意思是,山海关应该主动出击,对彭齐春和陆丰进行逐个击破?” “不错!” 宋晟起身,环视一圈殿内诸将,淡然道:“彭齐春,颜元麾下五万大军,乃是朝廷的百战边军,战力强悍” “而陆丰麾下的六万大军,人数虽然多,却都朝廷临时召集的关中青壮,战斗力比起彭齐春和颜元麾下的大军相去甚远矣。” “此时,两支大军还未合兵一处,正是我军将其逐个击破的最佳时机。” “一旦等到两军合兵一处,边军带新军,则陆丰麾下六万大军必定战力倍增,对我军极为不利。” 听着宋晟的长篇大论,赵韵不由得皱了皱眉。 他承认,宋晟说得有道理,一旦让两军合兵一处,己方要面对的压力确实很大。 可若是逐个击破,谁又能完成这个重任? 这时,自会议开始便一直在沉思的杜渊忽然开口道:“我赞同宋老将军的提议,逐个击破,总好过让两军合兵,对山海关形成泰山压顶之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