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世子无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8章 入锦州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浩浩荡荡的九万大军兵临锦州城下,不仅吓坏了锦州城的的官员,也吓坏了锦州城的百姓。 锦州城紧急戒严,城门紧闭。 数千团练手持武器立身于城墙之上,一个个额头上冷汗直冒,脸上满是惊恐之色。 中军阵中,赵韵站在一辆巨大的马车车辕上,静静的眺望着锦州城。 硕大的锦州城,此时在他眼里,与待宰的羔羊没有什么区别。 宋晟骑着马守在马车旁,见赵韵眺望着城池,不由得笑着开口道:“锦州城的百姓,似乎不太欢迎咱们啊!” “没事,等到大军进城,百姓们会为本世子欢呼呐喊的。” 二人的交谈声惊动了马车里的姜媚,她探出头来,皱眉道:“赵韵,我知道你心里有气,但百姓毕竟是无辜的,你不能伤害他们。” 赵韵挑了挑眉,回过头看着面若寒霜的姜媚,笑道:“你想多了,我爱百姓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伤害他们,毕竟今日过后,锦州的百姓可就是我赵韵的百姓了。” 这话一出,顿时噎得姜媚说不出话来,只能以幽怨的眼神盯着赵韵。 “别用这种眼神看我,既然你选择嫁给我,就应该预料到了这一天!” 赵韵摊开双手,露出一副无赖样。 二人交谈之时,统领前军的程风也打马走出了大军,来到大门紧闭的城楼前方,在不算宽阔的护城河前止步。 他抬起头,看着城楼上满头大汗的团练士卒,沉声道:“锦州城的弟兄们,你们也看见了,本将身后是九万大军,你们挡不住的,没必要做无畏的抵抗,现在打开城门迎接世子殿下,将来你们便是从龙的功臣,本将承诺,我大军进城,定然对锦州秋毫无犯。” 听着程风的劝降,城楼上的一众将士更是汗如雨下。 九万大军来势汹汹,领头的还是那位令人谈之色变的世子殿下,更关键的是,指挥大军之人,还是当世名将之一的宋晟。 如此情景,换做谁,谁能不怕? 一个校尉颤颤巍巍地开口道:“程大将军,非是吾等不开城门,主要是刺史大人,他......” 那校尉话没说完,身后忽然传来一道惊慌的声音。 “刺史大人逃了,刺史大人逃出城去了!” “什么?” 听见身后传来的大喊,城楼之上的一众士卒不由得神色大变。 城楼之下的程风自然也听见了这道声音,他抬起头,看着城楼上一众士卒,摇头道:“连你们的父母官都逃了,你们独自坚守,也没有什么意义,还是赶紧打开城门吧。” 士卒们面面相觑,脸色都很难看。 谁能想到在大军兵临城下之时,大喊着要与城池共存亡的刺史大人,竟然会丢下满城百姓率先逃走? 程风继续说道:“你们现在打开城门,本将保证,大军进城对百姓秋毫无犯,否则等到大军攻城,那就很难说了。” “程大将军,此言当真?”最先开口那校尉满头大汗地颤声问道。 程风沉默一瞬,淡淡道:“本将驻守山海关那么多年,在你们眼里,连这点信誉都没有吗?” 这话一出,那校尉顿时浑身一颤,急忙大吼道:“开城门,打开城门,都放下武器,迎大军进城!” 校尉一声令下,守卫在城门之后的团练士卒急忙转动绞盘。 “砰!” 护城河上的吊桥稳稳的落在程风面前,紧接着,对岸的城门打开。 上千名团练冲出城门,将武器堆成一堆,跪在道路两旁。 程风见状,不由得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旋即拨转码头,朝着中军走去。 他径直走到赵韵和姜媚乘坐的马车旁,对着站在车辕上的赵韵拱手道:“世子殿下,锦州城门已开,还请殿下移步城内!” 赵韵点点头,就这么盘腿在车辕上坐下。 一旁的宋晟挥动马鞭,大喝道:“全军听令,进城!” 宋晟一声令下,大军瞬间动弹起来,缓缓入城。 随着九万大军进城,整座锦州城,也瞬间就变得拥挤起来。 程风带着先头部队清空了刺史府和府衙,城内团练的驻兵之所就成了大军的临时落脚之地。 宋晟住进了军营,负责约束士卒和接管城防之事。 赵韵则是带着以杜渊为首的一众文人住进了刺史府。 锦州刺史很没骨气的带着家眷跑路了,虽说趋吉避凶也算是人之常情,但刺史跑路了,锦州这么大的地方,赵韵总不可能任由锦州变得混乱无序。 毕竟从现在开始,辽东可就成为他麾下大军的大后方了。 辽东一乱,他的大军也就乱了。 刺史府正堂之中,赵韵和杜渊相对而坐,两人中间,还堆着一大堆锦州前任刺史没有处理完的政务。 赵韵看着眼前的一大堆折子,无语片刻,试探着问道:“要不然,大兄你来?” 杜渊摇头道:“为兄我在书院学习的是治国理政之术,处理地方的政务,实在不是为兄的强项。” 这话一出,赵韵不由得嘴角一抽。 杜渊这句话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我学的是怎么做宰相,处理地方政务这种事情,那是是大材小用。 当然,还有一个更直接的翻译,就是懒。 关键问题是,赵韵也懒啊。 要他一个连上床睡觉都要姜媚爬上来自己动的人,来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不是扯淡嘛? 二人沉默片刻,赵韵有些无奈的问道:“你招揽来的那些文人里,就没有一个刺史之才吗?” “你要说纵横捭阖之人嘛,倒是不少,精于理政之人,也不少,可刺史之才,还真没有。” 杜渊一句话,顿时让赵韵的心沉到了谷底。 不过,稍加细想,其实也能理解。 大夏一共三十四个州七百余府,县治近六千,能做到一州刺史的人,整个大夏,也就三十四个人而已。 封疆大吏,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属于高级人才,封疆大吏干的事情,也就在赵韵和杜渊眼里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而杜渊招揽过来的人,绝大多数都属于治理一府或一县有余,治理一州则不足的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