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的话音落下之后,赵韵沉默了。
姜媚和如临大敌的梅姨也沉默了。
主要是变故来得太突然,他们被吴王辛还活着的消息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嗯,就是没反应过来!
书剑继续开口道:“我之所以知道这些隐秘,便是因为死在那场大火之中的三岁幼儿,是我的亲兄长。”
赵韵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这个解释。
姜媚也恢复了平静,淡然道:“梅姨,你先退下吧!”
梅姨点点头,轻纱上袭,缠绕房梁,脚尖轻点,便消失在了众人眼前。
赵韵拉着姜媚坐回原位,沉默片刻,问道:“所以,你的意思是,要我打着吴王辛的名义南下?”
“不错!”
书剑很诚实地回道。
赵韵面露沉思之色,问道:“那么,谁能证明呢?”
书剑知道赵韵的问题是什么意思,他果断回道:“幽州有一江湖门派,名为明教,取西秦明帝之中的明为名,多年发展,明教的触角已经不限于幽州一地,而明教的暗中的掌控者,便是家父。”
听完书剑的解释,赵韵又沉默了。
因为,这个教派的发展,连他麾下的镇景司都没有发觉。
书剑说完,见赵韵陷入沉默,不由得低声问道:“殿下觉得,孩儿军统领这个身份,能否证明吴王辛是明帝血脉?”
“能!”
赵韵回答得很肯定。
孩儿军,这是一个在历史上很少出现的名字,甚至就连大夏的官方文献,对孩儿军的记载都很有限。
但知晓孩儿军的人,都知道这三个字代表着什么。
那是一个比大夏太宗皇帝创立的百骑司组织还要更加严密的特务组织。
其成员全部由武功高强的江湖人组成,其中甚至不乏宗师境高手。
孩儿军,也是中原历代王朝之中,唯一一支由江湖人训练成军的特务组织,或许,用百骑司或者镇景司来对比,都有些小看了孩儿军。
用他一手训练出来的数字营来对比,才算勉强够格。
大夏如今立国不过三十二年,前朝老人并未死绝,知道孩儿军的人不在少数。
若是边昭现身说法,绝对能够压下那些质疑吴王辛身份的声音。
回顾了一遍孩儿军的发展历程,赵韵不由得深吸一口气,问道:“我现在有三个疑问,还请书剑先生解惑。”
书剑伸手示意道:“殿下请说!”
“第一,你们为何要与本世子结盟?”
“第二,你们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你值不值得我信任?”
听见赵韵一连三问,书剑不由得轻叹口气。
赵韵问完三个问题,便死死的盯着书剑,眼中满是怀疑之色。
书剑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我们积蓄的实力,还不足以动摇大夏的根基。至于目的,自然是为了推翻大夏,建立一个天下大同的世界,站在我的角度,我认为殿下可以信我。”
赵韵眸子微微眯起,眼中闪过一抹危险的光芒。
因为书剑的回答,他并不满意。
书剑继续说道:“沧海桑田,人心易变,孩儿军,也不都是忠于前朝皇室之人,也有忠于天下百姓之人。”
赵韵皱眉问道:“你是想告诉我,你忠心的是天下百姓?”
书剑沉声道:“百姓需要一条路,一条登天之路,这天下,不能只是权贵的天下!”
“这是你的想法,还是孩儿军的想法?”
闻言,书剑不由得一愣,问道:“有区别吗?”
“有,这要是你的想法,我可以信你,也可以用你,但这要是孩儿军的想法,我一定会将孩儿军连同吴王辛一同剿灭!”
赵韵面无表情的说出了区别,书剑顿时愣住,就连一旁的姜媚也不由得眉心微蹙。
他们发现,赵韵说这句话的每一个字他们都懂,可组合在一起,就让他们完全无法理解。
书剑沉默着,目光在赵韵脸上扫视,像是要找出一点赵韵在开玩笑的线索。
他是真的无法理解,赵韵怎么会就这么轻易放弃一个能够大大增强实力的好机会,难道以他的本事,还会怕孩儿军反客为主吗?
姜媚也很疑惑。
若是照书剑所言,孩儿军手中有吴王辛,还有明教那样的特务组织,那这就是一块肥肉。
一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壮大麾下势力的肥肉。
以她对赵韵以往的了解,就赵韵那样的饕餮性子,遇上这样送到嘴边的肥肉,哪怕明知其中有坑,他也会先吞进肚子里再说。
怎么今日就改了性子?
这还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视天下英雄为无物的赵韵吗?
赵韵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等待着书剑的答案。
沉默良久之后,书剑抬起头看着赵韵,直言问道:“为什么,殿下莫非还害怕孩儿军反客为主?”
“不是!”
赵韵摇头,以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书剑。
书剑缄默片刻,忽然抬起头直视赵韵,缓缓说道:“这是我的想法,也是部分二代孩儿军的想法,谁当皇帝,我不在乎,我只在乎谁能给我,给天下百姓一个公平!”
听见公平二字,赵韵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嘲弄,片刻后,他忍不住失笑道:“其实我也想要一个公平,只是没人给我,所以我只能自己去取。”
“殿下可否解惑,为我一人所思,殿下用我。孩儿军全体所为,便为殿下所不容?”
书剑静静的看着赵韵,仿佛没看见他脸上的嘲弄,重复了一遍刚才的问题。
赵韵摇摇头,淡淡道:“我劝你还是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深究下去!”
“为什么?”
姜媚和书剑同时发问,眼中满是不解。
赵韵没有理会姜媚,对着书剑淡然道:“我怕你接受不了真相,以至于道心崩溃,让我少一员大将可用。”
听着赵韵平淡的话语,书剑沉默片刻,忽然起身对着赵韵躬身一礼。
“是在下孟浪了。”
“无妨!”
赵韵摆摆手,没有多说。
书剑再度朝他一拱手,淡然道:“今日多谢殿下款待,如今吃饱喝足,在下便告辞了,殿下若是思量出结论,遣人告知一声,在下自会告知殿下如何与明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