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锦绣农女种田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89章 改观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一波孙氏和王翠莲是半点功夫都没有,所以她们俩只能等过年的时候再给孩子们准备礼物了。 这小帽子戴的可真神气。 杨若晴调整了下哥哥头上的八角地主小帽,小帽底下的小脸蛋嫩到吹弹可破,身上nai香nai香的。 小琴,待会你喂完就赶紧回去看看,闺女醒了就把她抱过来,今个大家都过来了,你们全家也要到,咱一个都不能少。 杨若晴抬头又跟郑小琴那商量。 经过这三天的朝夕相处,又因为双方有共同的情感连接点‐‐俩娃。 所以杨若晴和郑小琴也已经混熟了,先前的那些拘谨膈应散去,杨若晴发现郑小琴这个女孩子人其实还不错。 之前自己不了解她,因为听说了郑小琴待嫁闺中就被姜先俊哄骗着生米煮成熟饭,因为那事杨若晴对郑小琴的感觉一度不好,觉得这种女孩子肤浅,草率,糊涂,甚至还有些不安分。 但后面姜家出了事,郑小琴不离不弃,顶着那么大的压力,孤身一人没有半件嫁妆,挺着一个大孕肚嫁进来帮助姜先俊撑起门户的时候,这份一往无前的勇气又让人高看了她几眼。 当然了,说一千道一万,最最最让杨若晴,乃至杨若晴身边的亲戚朋友们对郑小琴改观的事,还得回到给俩娃喂食这事上。 这件事真的是雪中送炭啊! 现在不管是王翠莲还是孙氏,那说到郑小琴的时候都是一口一句‘小琴小琴’,语气自然而然的亲昵。 所以杨若晴也是很喜欢郑小琴,至于绵绵那边,其实也不冲突。 绵绵跟姜先俊之间解除婚约,是因为两人性格不合,尤其是姜母从中作梗,所以感情破裂,没法继续婚约。 这跟郑小琴是没有关系的。 郑小琴不是第三者,她是在婚约解除之后才出现。 何况如今绵绵跟夜一情投意合,五婶透出风声,五叔都已经在给绵绵准备嫁妆了。 年内来不及成亲,就年后再说,总之大家各自婚嫁,都找到了合适的另一半,杨若晴他们这些夹在中间的人就更没必要去刻意的回避啥,反倒适得其反。 大家顺其自然,该正常的交往接触就接触。 所以等弟弟喝饱之后,杨若晴把睡着了的哥哥放回摇篮,又去接过弟弟,好让郑小琴腾出手来回家接闺女过来。 郑小琴说:晴儿姐,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今个晌午饭我们就不过来吃了,我娘家那边有点事儿,之前就约好了的今个过去看看,下昼再回来。 娘家有事啊?杨若晴下意识问了句,斟酌着郑小琴这话的真伪,会不会是她不好意思过来跟这边的亲戚朋友一块吃饭所以故意找的托词? 郑小琴忙地解释说:是真的有事,我大哥前几天帮我爹他们翻修猪圈,不小心摔到了腰,我和先俊商量了下,打算回去看看他。 哦,原来是这样,那确实需要去看看。杨若晴说着,将弟弟放到摇篮里,你等一下,我拿个东西。看書菈 她去床底下拖出一只大木箱子来,招呼郑小琴:小琴,过来帮我抬一下。 郑小琴赶紧过来,两人合力将沉甸甸的木箱子抬到旁边的桌子上。 杨若晴打开箱子,一股药香味儿扑鼻而来。 她从里面拿出一只裹成长条形的牛皮纸包交给郑小琴:这有两根獐骨,放到鸡汤骨头汤里一块儿炖,对筋骨的恢复有好处,你拿去给你哥用。 獐骨是什么东西,郑小琴听都没听过。 但郑小琴明白杨若晴送给她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 晴儿姐,我哥已经找大夫看了,也开了药,这些好东西你还是自个留着吧。 嗨,我这箱子里还有呢,这是给你的,你甭跟我客气。 晴儿姐,这东西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哎呀,咱是啥关系呀?给你你就拿着,也没你想的那么贵重,无非就是獐的脊椎骨而已。 贵重确实谈不上,但比较稀缺,难弄就对了。 但是对筋骨这块,效果确实不错,杨若晴这一大家子,夫妻儿女全都是练家子,所以这些强身健体的宝贝她喜欢攒着。 獐骨再次被塞到郑小琴手里,郑小琴推脱不得,只得道了谢接下了东西。 …… 郑小琴回到家,姜大过来了,正在堂屋里陪着老姜头说话,姜先俊在一旁抱着闺女踱步子。 郑小琴看到姜先俊抱着闺女,闺女的小帽子一会儿垂下来差点遮到鼻子,姜先俊就会轻轻把帽子往上提一提,不厌其烦的提。 郑小琴嘴角露出一抹温暖的笑意。 比起成亲前,和刚成亲那阵子,如今的姜先俊对她亲近多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生了闺女。 生了闺女后,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会因为孩子的羁绊,关系悄悄发生变化,成为没有血缘关系,却又是最亲密的一家人。 郑小琴跟老姜头和姜大那儿打着招呼进了家门。 老姜头对郑小琴说:听先俊讲,你们小三口今个不去骆家吃酒席了,要回娘家是吧? 郑小琴微笑着点头,又将娘家捎信来的事儿说了一遍。 老姜头点点头:回去看看也是应该的,我也准备了两斤烟叶子和一坛子烧酒,带回去给你爹。 郑小琴目光落到桌上的东西,颇为意外。 爷你自个留着啊,我爹是晚辈,咋能要您的东西呢?郑小琴说。 老姜头摆摆手,嗨,大家都是儿女亲家,不谈那些。 姜先俊也说:爷让咱带着,咱就带着吧。 郑小琴点点头,接过闺女回了西屋。 老姜头和姜大也起身,跟姜先俊这说:那你们拾掇拾掇就过去吧,打两把伞,别淋湿了孩子。 姜先俊点头。 姜大突然问:妞妞这是头一回去她嘎婆家吧? 姜先俊愣了下,再次点头。 姜大跟老姜头对视了一眼,老姜头叹口气,顾忌到西屋里的郑小琴,老汉将嗓门压低几分:当初成亲的时候闹了不快,娘家那条路差点就断了,也说好了往后不通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