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却落入了罗马人的手里,这意味着匈牙利王国一部分的法统落入了朱家手里,而且亚诺什二世确实是跟朱家是一家人。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心里虽然有点遗憾,但是也就遗憾的一下下,他相信罗马人会遵守约定,哈布斯堡家族将得到斯洛伐克、外多瑙和斯拉沃尼亚。
这倒不是他天真的以为罗马人诚信,童叟无欺,而是因为他知道罗马人必须拉拢他,以及整个德意志地区。
现在罗马帝国几乎是在与整个西欧作战,作为德意志代表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一直没有对罗马教廷的呼唤做出回应,就说明他是站君士坦丁堡的。
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诸侯国也就没有发话,如果君士坦丁堡因为几块地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交恶,那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果然,几天后,君士坦丁堡派使者来到了了布达佩斯郊区的奥地利军营,给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献上了亚诺什二世亲笔签名的文件。
他同意了奥地利大公国,哈布斯堡家族马克西米利安,以及神圣罗马帝国获得斯洛伐克、外多瑙和斯拉沃尼亚地区的合法权益。
还有一份文件是亚诺什二世写给各地区贵族的信,一句话就是以匈雅提家族的名义将贵族他们的领地和人民转让给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和神圣罗马帝国。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笑得合不拢嘴,命令手下将这份文件抄几封,射进布达佩斯城内,让守军投降,君主都投降了,他们还抵抗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确实是有不愿意投降的,就比如贝尔格莱德,当地的贵族和指挥官仗着自己城墙又高又厚,亚诺什二世将这里当做前线指挥部囤积了大量物资,可以让一万人在里面撑一年半,靠着这两个优势他们就是不投降。
亚诺什二世都亲自跑贝尔格莱德城城下了,也没有用。
罗马军队也非常清楚为什么他们能如此硬气的拒绝君士坦丁堡给出的优惠条件,副元帅尤金告诉他们如果不投降,破城之日就是屠城之时。
贝尔格莱德当然知道罗马人是认真的,除了坚守城池外,城内守军派了许多人出去联系其他地方的贵族,希望再次组建一支军队,来一个力挽狂澜。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和地方都有贝尔格莱德这样的条件,此时罗马军队大胜匈牙利军队的震慑力还在,许多地区的村镇、城市看见罗马人到了就投降了。
还有一部分本来还想着抵抗一下下,看见了亚诺什二世的劝降信后,也找到了体面投降的借口。
抗拒情绪比较激烈的是克罗地亚和北特南西瓦尼亚地区的贵族,这还需要好好的和他们沟通沟通。
意大利半岛。
这四个月里,西欧联军发起了十几次钳形攻势,均没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双方打得是有来有回。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建议西欧联军分出一部分来,从意大利东部沿海向下去罗马教廷,拿下安科那和斯波莱托,威胁罗马城和那不勒斯王国,不能再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必须给亚历山大六世和信徒们一个交代。
路易十二觉得计划可行,他也确实被那个亚历山大六世烦得不行了,很想缝住那个家伙的嘴,既然贡萨洛这么说,就同意将一万士兵交给他去执行任务。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拿下了安科那大部分和斯波莱托,这两个地方罗马的驻军人数非常少,军队基本上都是在防守罗马城。
安科那沿海城市有罗马控制的港口,城内本来只有两个百人队驻守,本来那里只是一个小渔村镇,贡萨洛的军队快到这里时,城内守军立刻升到了一千,士兵们用石头搭建简易的棱堡,城内还有几门大炮、地雷,就连壕沟也挖好了。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用了差不多半个月时间一万多人围攻都没能拿下这个港口,最后只能围而不攻。
面对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将军的来袭,元帅玛基斯给那不勒斯的建议是与当年罗马共和国打汉尼拔一样,不寻求决战,而是跟踪、拖住敌人,至少要等到两三倍兵力才能出击。
不过罗马帝国对那不勒斯王国现在还没有强制的约束力,主要还是看君主和贵族愿不愿意配合。
当贵族们看见贡萨洛的军队进入那不勒斯境内在他们的领地里烧杀抢掠时,贵族们忍不住了,他们要求君主腓特烈四世国王出兵,击败这支入侵那不勒斯王国的敌军。
腓特烈四世有些犹豫罗马元帅玛基斯给他们的建议是“没有两三倍兵力不要攻击敌人”。
可他哪里可以拿出那么多人呀。
随着贡萨洛军队快要移动到那波利城,腓特烈国王只能让驻守这里的罗马将军帮忙组建,并指挥一支军队了。
驻守那波利的罗马军团长召集附近的罗马士兵,还有那不勒斯士兵集结了六千三百二十多人防守那波利。
没想到,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并没有攻城,而是绕过那波利城继续南下。
军团长紧随其后,一直跟在敌人屁股后面,快跟到了科森扎,还没有决战。
联军所到之处,村庄被毁,百姓流离失所,贵族们再次催促腓特烈国王让罗马人快点打,要不然这个那不勒斯全国都没有一块好的地方了,饥荒将在国内蔓延。
面对腓特烈四世国王的催促,罗马的军团长表示自己只执行元帅玛基斯给的战术,不这么做他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这引发了那不勒斯贵族的愤怒,现在他指挥的大部分人都是那不勒斯人,他不为那不勒斯王国服务,那是为谁服务的,他们的王国可不是君士坦丁堡的殖民地啊。
面对那不勒斯贵族的疯狂批评,罗马军团长依旧我行我素,军队里如果有敢轻言战争的要被送到军事法庭去审判。
这又成为了那不勒斯贵族不爽罗马人的一个原因。
而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发觉罗马人居然跟了那么久都还没有上当也感叹罗马人素质真的高,他们怎么就遇到了这种史诗级难缠的对手呢。
不过罗马的这个军团长还是没能忍住,严格遵守元帅玛基斯的要求,当贡萨洛军队转头北上的时候,他没有让开而是挡住了联军的路。
贡萨洛知道自己唯一的机会来了。
科森扎战役正式打响,联军依旧是一万多人,罗马军队有一万三千,双方兵力差距并不大。
贡萨洛引诱罗马军队冲击己方高地上的军队,如果能依靠地形和阵地搅乱罗马方阵,这局很可能就稳了。
不过罗马军团长并没有上当,就只是挡住他们前面。
果然还是不好骗呐。
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依旧击穿了罗马军队的堵截,那不勒斯军队虽然成长了许多,但是还是没能挡住敌人。
双方各伤亡两千多人,罗马军团长这一次没有打上头,没有紧追不舍,冷静的放他们离开了。
到了一五零二年的下半年,当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回到了阿雷佐时,距离这里千里之外的事情,已经开始对这场发生在意大利半岛的战争产生影响了。
乌鲁斯•雷斯上将所率领的海军开始了半海盗半护航的行动,加上与坎努尔王国和科钦王国签订了垄断合同,东方印度公司基本上完成了对香料贸易的垄断。
这让东方印度公司在与西欧和国内的贸易中获得了暴利。
东方印度公司也很识时务的将获得的一部分利润购买国债,支持君士坦丁堡与西欧联军、匈牙利王国的战争。
另一边,伊比利亚半岛
一五零二年五月一十一日,哥伦布率船四艘、船员一百五十多人,从加的斯港出发,第四次去美洲。
哥伦布第三次航行的发现已经让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国即兴奋又疑惑,当第一次发现所谓“亚洲”的时候,其实就有几个人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并非亚细亚洲,而更有可能是一个欧洲人未曾到过的“新大陆”。
于是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命令哥伦布再次出航查明情况,并寻找新大陆中间通向亚洲印度的水上通道。
发现所谓新大陆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他们真正的目的还是要找到印度,要香料。
与此同时,西班牙王国已经开始与葡萄牙王国商量组建海上联合舰队了,现在罗马帝国在印度洋实在是太强势了,光靠他们一个是不够打的,必须联合起来。
一五零三年,君士坦丁堡已经拿下了除北特南西瓦尼亚地区,以外的克罗地亚、匈牙利大平原地区。
贝尔格莱德城在坚持了数月后,在城内东正信徒的起义帮助下,罗马军队与城内东正信徒里应外合拿下了贝尔格莱德。
不过,在入城以后战斗并没有结束,双方士兵在城内爆发了血腥的巷战。
贝尔格莱德守军甚至点燃了军火库,要与罗马人同归于尽。
巨大的军火爆炸,还有之后的冲击波和火焰,烧毁了大半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