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光之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九章 青丘逸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天,殷远在读了一篇历史类文章后,心生郁闷,在房中来回走了几遍仍觉心绪难平。为了排解,殷远便随意另寻了本寓言类书籍来消遣。寓言篇章短小又富有哲理,有时还颇含有冷幽默似的调侃意味,这种风格自殷远读书起便喜欢上了。 殷远漫不经心的翻看着手中的寓言,不料读了几页后就被一篇名为《青丘逸事》的文章吸引,粗读新奇,再读后又余味无穷: 话说近古五国时代,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大小武装纷纷拥兵自重,相互攻伐。弄得百姓民不聊生、苍生流离失所。 这年又恰逢天灾,黎民无以为生,以至易之为食。四野则饿殍遍地,兽类横行。 再说北原青丘,本是山峦叠嶂水清地丰的清雅之属,但苦于天下颓废,现在也人迹杳杳野兽肆虐。偶有流民途经此地,也多成兽类口中充饥之食。 某日青丘忽有群狼至,见此地山峰秀美,物产丰饶,便盘桓勾连于此,不舍离去。它们日出夜伏,结队巡弋,常满载而归。狼群因而日渐壮大,添丁加口,好一派欣欣向荣之势,终成青丘一霸。 而天下事依然硝烟四起熄火不断。这一日有三、五壮汉路过青丘,其中一汉子虽衣衫褴褛,但身躯魁梧龙行虎步,眉目盼顾间颇有异象,俨然为头人,亦见此地山水清奇,丰饶旖旎。乱世之秋无以为家,头人与汉子们便心生占山为业之念,如能营营苟且于此,也可暂避风险。 竖日早起,众汉子却被群狼所围,狼势汹汹。壮汉们内心惶恐渐生去意,但彼此对峙而不能脱。幸而山下又有流民路过,群狼不耐,弃之而奔流民。不时,凄厉之声起,响彻青丘,继而灭。几人不复相救,自疾疾而去。 一月有旬,几人复返,脸有菜色,面露饥相身形委顿。在头人带领下,几人于山中筑穴为居,垒石为垣,意欲长住。群狼至,头人争先,刀劈脚踹,人人奋勇悍不畏死,终有斩获,退而食狼。 此后一旬余,人狼相争互有伤亡。然头人率壮汉据垣为守,布机关而待,狼群日渐消减。而壮汉们日食狼肉渐成不败之象。 二月有余,消息走漏,流氓日至。头人偕壮汉立共克时艰之义,树纳粮保民之旗,流氓日多。 不多日,头人便与壮汉坐拥流氓之众,遂不复外出与狼斗。日食夜宴,风流快活。而黔民流氓众,老幼残弱咸有,群狼食丰,辄不再与头人争。两相无事,一年而过。 又一日,头狼体哀,狼崽尚幼。群狼汹汹,灭头狼夺狼位而逐狼崽,狼群裂狼。而头人、壮汉们一年来饱食而少动,又日夜宴饮,而狼群减少众流氓日艰,渐生异心,几欲奋起终因逡巡错失良机。流氓日散。 是年,岁末天寒,滴水成冰。北原青丘又累月大雪,举目苍茫不见树木。头人壮汉困,而狼群亦无食。 终一日,头人率壮汉因食与狼群决战于雪原。鏖斗中,头人力乏败亡,壮汉也无一人走脱,只余流氓数人血染衲衣,立雪原与残狼数只相望。夜为狼崽所亡。 殷远来回把短文读了三、四遍,反复品味。原本只是为了解闷,不曾想来回读了篇文章,心思更加郁结。也不知这篇短文是主星何时何人所著,朝代背景如何,为何又能流传至今。 真是初读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个人或是一个民族,大至一个国家或是一颗星球,真要是面临绝境走投无路时,他又该如何直面这种状况,是平静地接受死亡,或是奋而搏之以尽人力,抑或是寻求个人短暂的享受以麻痹自己?与其说这是一种选项,不如说这更是一种人性的体现,究其根源这就是文化底蕴、人文积累在最关键时刻的彰显和救赎。就如同此文中,头人能自强于绝境却不能共富贵于众人,蛊惑人心玩弄权谋伎俩,而自以为是,终至人散身亡,害人误己。又譬如狼群头狼不能因势利导,早作安排,以至狼群群体愤懑,继而群起而攻之,最后落得个族裂身死的结局。还青丘这天地一片白茫茫。 殷远不知这样解读这则寓言是否符合文章本义,但这则寓言也有它的局限性和隐晦性。临时因利益拼凑起的团队,那么维系这个团队的只能是利益,这与一个民族一个文明有着本质的不同。民族、文明的核心是群体的认同感。经年累世共同生活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是认同的基础,不断奖优罚劣推陈出新是认同的桥梁纽带,和而不同是认同的精神支撑,这是头人团队与群狼所不具备的。 殷远合上书,揉了揉眼眶,起身走了几步。蓦地发现他刚才所有的思考忽视了一个前提:科学技术。科技的进步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石。如果那位头人掌握的不是一柄刀而是一把离子枪,那他无论怎么做都不会身死人亡。那他会成为什么,殷远惘然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