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帝重生六零乡村当神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82章 常永芳林影爆红,常永慧说乘势而上可以一飞冲天不可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然而,连料事如神的常永慧也没有想到,宣传京都大众养生用品开发营销有限公司的这篇报告文学在华夏国大爆炸了! 开始,常永慧觉得不可思议。 接着,常永慧冷静一想,就觉得这个大爆炸并不奇怪,恰恰在情理之中。 要知道,那个年代,华夏国的报纸上的文章千篇一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大话套话,格式化的文章。.. 突然间,冒出《华夏国大众的福音――京都大众养生用品开发营销有限公司诞生记》这么一篇开山辟地、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的文章来。 这篇报告文学真的是耳目一新,荡涤污泥浊水,读起来回肠荡气,字字句句都是入耳入脑的老百姓话。 其实,华夏国最权威的国家报纸上敢于刊登这样的报告文学,主要原因不是常永慧做了适度的工作,而是这篇报告文学顺应了时代和社会的走向和大势。 想想看,不用倒退时间太多,只倒退三年,谁敢发表这样的报告文学! 举国上下都在革命加拼命,你他娘的宣扬养生?! 人人都在艰苦奋斗,你他娘的主张吃好喝好?! 想不想继续戴着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总编的辉煌帽子了? 甚至,想不想要你那颗向上人头了?! 后来证明,华夏国的最权威的国家报纸刊登这篇报告文学的编辑和相关领导,也算是高瞻远瞩了。 确实,当时,编辑部领导们就想冲击一下人们的陈腐理念和落后的死板意识。 什么为了革命不要命?! 不要命,工人做工,农民种地,还有何意义?! 一石激起千重浪。 随着这篇报告文学在整个华夏国大众中的大爆炸,人们的观念和理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而以常永慧为主搞的京都大众养生用品开发营销有限公司,随之也“大爆炸”了。 幸好,常永慧提前在大白山区成立了一个办事处,而且,物色了两个得力干将李爱军和朴东方当主任和副主任。 要不然,京都大众养生用品开发营销有限公司的营养品肯定供不应求了! 脱销,也会失去顾客的。 另外,常永慧的神奇空间里,提供了半数以上的营养品,这也是强大的供货保障。 常永慧的广袤无垠的空间里,不仅大量生产人参、灵芝、三七、鹿茸、天麻、何首鸟等等名贵滋补上品,而且,空间里自行诞生一套装置,可以自行快速加工。 常永慧只要得知或者自己研究出某种营养品,只须用意念输送给空间里的流水线,空间里的无烟工厂就批量生产出来了。 当然了,空间的产品可以源源不断,但并不是无限量生产,它有着每天生产一定数量的限制。 限定的生产数量达到,流水线就自动停止了。 若是无限量生产,那还要现实世界的产品干什么呀。 京都大众养生用品开发营销有限公司发达了,而常永芳和林影两个人也一下子跟着发达了。 就像是后世的网红,凭着一首歌、一副魔鬼身材、一张绝美的脸蛋或者漂亮的擦边球一夜窜红一样。 仿佛是一夜之间,常永芳和林影两个人就成了华夏国最年轻的“著名作家”! 常永芳和林影出名了,出大名了,这也给青大和京大两所大学争了不小的光。 常永芳和林影分别是这两所大学的学生啊! 两个大学分别表彰宣扬奖励了常永芳和林影两颗新星。 当初,常永芳和林影就只想保质保量地完成常永慧交给的任务,哪里想到,就凭这篇一万多字的报告文学,一下子成了著名作家! 接下来,常永芳和林影两人都发现,所有认识她们的人,包括同学,老师,等等,看她们的眼神完全不一样了! 再接着,华夏国各地报刊编辑部找常永芳和林影约稿的信件,如同雪片般飞来。 而全国各出版社约常永芳和林影两人出书的信件,也是一封接一封。 再接着,上门约稿的编辑,接踵而来! 甚至,有的出版社约稿编辑开始“蹲坑”了。 所谓“蹲坑”,就是来找常永芳和林影约稿的编辑就近找家小旅馆住下。 然后,盯着看好的两位作者,采用请吃饭、送纪念品等方式,缠着常永芳和林影两位作者给他们一部书稿。 “常永芳,你把过去的旧作整理一下,改编一下,弄个几十万字,给我就行了,剩下的事,你就不用管了!” “林影,你是文学系的学生,一定读过许多文学方面的书吧,按照那些书的套路,随便写写,给我,我立刻给你出版!” 常永芳和林影,面对突然而至的狂轰滥炸,刚开始时非常兴奋,接着就有些慌恐了。 编辑们这样操作,这不是逼着我们粗制滥造吗? 常永芳和林影两人越来越感觉不对劲,于是都来找自己的师父常永慧求解了。 常永芳和林影遭到的情况,常永慧早就注意到了。 面对两个徒弟的求解,常永慧微微一笑―― “永芳姐,林影姐,不是有句话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世界上不是有一种花,叫作昙花一现吗?” “乘势而上可以,一飞冲天不可以呀!” 常永芳和林影顿时明白了师父深入浅出讲的道理。 常永芳和林影的头脑清醒了。 面对雪片般的约稿,面对上门蹲坑编辑们的缠稿,常永芳和林影两人绝不粗制滥造。 常永芳和林影后来踏踏实实地成为真正的作家的事实,证明了师父讲的道理。 不管你是歌星、影星或者其他什么星,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红大紫,千万要保持自我,而不能失去自我。 失去自我,后果堪忧。…………………………… 仲秋的一个上午,十点多钟,青大校园里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 她一米七左右的个头,身体胖而不失优美的线条,牛仔裤和夹克衫在她身上显示出独特的活力。 她扎着两条城里人不多见的半尺长的羊角辫子,圆脸蛋白而红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