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篡清,从在咸丰头上种草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 给英国人上点强度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魏武从俘虏中找了两个中级军官,给了他们一条船和三十个水手,让他们把和平协议带回国内去,用来试探英国人的反应。 为了给英国人压力,他还传信给阿提拉,让阿提拉增加对阿富汗各个部落的援助力度。 甚至还拿出了一批崭新的米涅步枪。 米涅步枪虽然只是前膛枪,但因为其配合的米涅弹的尾部具有膨胀功能,提高了气密性,可以提升子弹的威力,再加上实验性的膛线,增加了子弹的准确性。 一把正常的米涅步枪的杀伤距离达到了骇人的9..米,哪怕精确射程也达到了五百米。 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狙击枪。 给阿富汗人打游击再好不过了。 这款步枪最大的劣势就是出现的太晚了。 高光时刻只有美国南北战争一次而己。 普奥战争时被德莱赛步枪(魏武目前使用的枪支的原型枪)轻松吊打后,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款枪在这个时代,英国人甚至都只有少量精锐部队实验性配备。 根本就没有大量配发。 阿富汗部落战士第一次在武器装备上拥有了优势。 配发了米涅步枪的阿富汗游击队更加活跃了。 带着步枪天天在丛林里和英国人打游击。 凭借超远的射击距离,每次都可以精确射杀数个英国士兵。 让英国人的伤亡陡增。 很多英国人甚至说阿富汗的树林里长满了游击队。 躲在大城市里,不敢离开。 但躲在城市里的爆破小组,又每天炸英国人的厕所。 让英国人狼狈不堪。 驻守在阿富汗的士兵渐渐不堪骚扰,意志越发消沉,渐渐露出了颓势。 阿富汗总督甚至开始提议退出阿富汗。 除了给驻阿富汗英军找麻烦之外,魏武趁着这个时间开始攻略广西和云南。 此时,英国人为了巩固印度的安全,开始西面出击。 除去北面的阿富汗之外,东边的缅甸也被他们列入了目标。 去年,英国人就派兵攻入了缅甸,占领了勃固地区。 并对下缅甸地区展开了攻击。 目前只有贡榜王朝偏安北方。 作为天朝上国,魏武能看着英国人肆意欺凌自己的藩属国吗? 不能够啊。 必须出兵扶缅灭英。 云南就是最好的前进基地。 在出兵之前,魏武一定要将云南拿下。 最好是再修通一条铁路线,这样更方便调动军队和后勤运输。 此时,魏武手中有2.个师,54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从夜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和警察。 这些人的专业素养可能不是太高,但都拥有一颗火热的心,行动力也很强,都希望建功立业做出一份成就。 可以说是气势如虹。 魏武盘算了一下,这些兵力己经可以拿下整个国家,便开始推进统一全国的计划。 魏武开始让人仿造圣旨。 先是以咸丰的名义发出圣旨,说是要派出钦差大臣进入各省进行巡视,希望各省各地官员细心接待。 随后,就是各个师拿着伪造的圣旨装作钦差大臣,进入各个省检查工作。 各地的官员接到圣旨之后,不光没觉得不对,反倒觉得很合理。 毕竟,咸丰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国库早就打空了。 肯定要下地方敛财。 原先是为了安抚各地稳定,隐忍不发而己。 现在好不容易发匪平了,终于可以大捞一波填补亏空了。 所以,各地官员根本就没有怀疑,还纷纷准备好了礼物和银两,准备好好的巴结一下钦差大臣。 说不定,钦差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他们的官位还能往上升一升。 很多人拿出了在位多年囤积的财富,准备讨好钦差。 没想到,这首接撞到了魏武的枪口上。 他们自己拿出来,还省的魏武去找了。 首接来了个人赃并获。 将这些官员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 财富全部没收,原本的隶员也全部裁撤,全部换上自己的夜校学生和警察。 不声不响之下,魏武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悄然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城镇。 只剩下少部分吐司没有进驻士兵管理。 对于这部分地区,魏武没有大动干戈。 光是目前鲸吞下的地盘就足够他消化一段时间的了。 这些边边角角的地方,等到他把之前的地盘消化了,再动手不迟。 这些新掌控的区域,魏武也做好了处理意见。 有矿场的,就建设矿场和铁矿场。 适合放牧的,就建国营牧场。 适合种田的,就建大型农场。 然后就是按照城市的特点建立一定的轻工厂。 尽量让农业机械化,降低农业从业人口,将劳动力投放到工厂里,推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若是还有剩余人口,就全部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中。 按照魏武的规定,所有城市必须通铁路,所有的村镇,必须通水泥路。 没错,这个时代水泥己经产生了。 是福伯在法国淘到的。 只不过,这个发明家只是用来制作花盆,浴盆,水箱等东西。 福伯发现这东西里面加上铁丝网后,强度会变得很高,立刻意识到了其作用,立刻把专利买了下来。 魏武得到后,大喜过望。 这水泥可是好东西,是大基建的基石。 如果没有水泥,很多工程甚至无法展开。 立刻命令,在所有产石灰的城市建设水泥厂。 以后的路面硬化,全部使用水泥来代替。 铁路的枕木,也全都使用水泥来代替木头。 房子和各种防御工事,也尽量使用水泥来建造。 为了起表率作用,魏武把所有的营地,全都用水泥进行了重新的翻修和加固。 各地的办公机构,也全都在水泥建造的新房子里办公。 看到魏武和新军都带头使用水泥,普通百姓也觉得这是好东西,渐渐的开始接受,和尝试使用。 在翻修房屋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水泥。 在一部分人试用之后,发现这东西十分的好用,耐旱耐湿,抗腐蚀,造出来的房子也比之前的要更坚固耐用。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的价格十分的便宜。 渐渐的,铺一条水泥甬路,用水泥盖房子,逐渐成了一种新的风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