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光宗耀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章、江南被动?安然高卧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人事任命向来是官场最敏感的内容之一。 何况这一次的范围很大。 承天门外有公示的榜,上面写着一个个的官职、拟任人名。 这里并无人在张望,大家都记在心里。 通政使司的门房只看着对面新设在锦衣卫署门房处的司礼监外书房时时有人去送奏本,相比之下通政使司倒要冷清很多。 而外书房的太监们搬着一叠叠的奏本去紫禁城时,又必定要先穿过右边左军都督府和右军都督府之间的走道来到天街,左右中前四府对面的吏户礼三部及宗人府便都能看见他们往北而去。 更靠近紫禁城的六科廊里,六科言官自然看得更清楚。 位于紫禁城内的司礼监内书房十分忙碌,刘若愚所在的乾清宫御书房里则更加忙碌。 一份份奏本,最终被梳理出一条条信息。 为了满足皇帝对于这种分析、统计的需要,司礼监经厂已经制作了专门的雕版。那种带线条的大纸,越印越多,而后装订成册。 西暖阁西边的一个小门进去,便是乾清宫里存放这些册子的架格库。 到了朱常洛面前,他看着满案桌的资料,而后拿出朱笔圈了一些人名。 沈鲤、朱庚、叶向高、李三才、郭正域、李廷机、方从哲、顾天埈…… 他的嘴角露出微笑:公示只有七天,南京诸官得知这个结果之后,又将有什么反应? 路途遥远,他们不在中枢,就无法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后面自然得更加抱团。 于是朱常洛又拿着朱笔对田义说道:“把两京官员补选改任的那份内阁题本拿来。” 片刻之后,两个字写到了上面:照准。 时间还只公示的第一天,但皇帝已经准了,只是暂时不发出去。 这一次,本就只是让他们在朝堂搅的,搅得派系越分明越好。 内阁那边,沈一贯和申时行看着王锡爵:“这下,免不了要跋扈一二了。元驭兄,仗义执言还要赖兄出面。” 王锡爵不以为意:“大不了,明年京察。” “免不了啊。” 申时行叹着气。 对这一次补选改任不满意的,这次自然不会阻拦明年的京察了。 内阁面对群臣不满,主动提出明年京察,更有进一步让新增加的阁权稳固的意思。 京察就是战场,就是清革对方党羽、纷纷劾奏的时刻。 那么这一年里,就是搜罗对方错漏处、污点和证据的时间。 在朝官员由于这突然的“任前公示”已经纷纷躁动,还没资格在朝的应试举子们也心神难宁。 会试三场,正月初九、十二、十五。 到了将近黄昏时,贡院的大门再次打开。 魏云中、程启南、孟希孔三人再聚首,长吁一口气。 “如何?”魏云中问道。 “岂能说如何?”程启南回望了一下呆了这么多天的贡院,“待二十八放榜吧。” 裁决他们命运的,是会试的主考、同考们。 如今,会试主考两人,一般是阁臣一个加翰林院学士一个的组合,又或者两个六部侍郎的组合。 这次的会试主考,是沈一贯和翰林院编修顾天埈。 顾天埈此前并无太大名气,但他族中的出过大有名气的一人:嘉靖年间做过内阁首辅的顾鼎臣。 他是顾鼎臣的族孙。 主考之外,还有若干同考,他们是阅卷的。 这阅卷官是苦差,但也不见得起不到作用。毕竟若是认出了笔迹或者其中暗示,便可做些手脚。 同考都是由礼部推选的,目前的规则是只从翰林院官和京官中当年登第靠前的人之中选,排除在国子监等地方任官的“教官”。 这个夜里他们还不用出场,因为所有的考卷都要糊名誊录、对读无误后交到收掌所,而后才交给同考们批阅。 但他们要先到贡院那边,准备明天开始封闭阅卷。 这个夜里,宫正司六尚局的院子里,也确定了第一轮的淘汰结果。 山西十美里,顿时已经只剩下四人。 这个结果让其他人心里多少安定了一些:虽然此前好像既能加塞、又在太后太妃召见时站立前方,但现在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 京城里举子们翘首以盼,范元柱在淮安刚以来此闯荡的商人身份逐一拜会到孟川飞宅中,而南京一些要员们专门构筑的私信往来通道则全速运转着。 承天门外那张公示的榜文太过重要,应对是来不及了,但消息要第一时间传到南京。 兵部尚书府上今晚设宴,新任的辽东抚按和总兵官都出席。 这显得坏了规矩,但大司马好像并不惧皇帝知晓,也不惧随后有言官弹劾。 扬州府的运河段,江西、湖广的漕船都已经到了,在此排队准备过淮河。 李三才在驿馆里,所享招待在驿馆账目上丝毫没有逾越规矩,但他带在身边的师爷还是不知从哪为他变出了一桌酒菜。 “江南漕船还没过长江?” “消息是这样的。” 李三才品酒吃菜:“你辛苦一下,持我名帖去扬州钞关,让他们吩咐下去。其余民船尽数暂缓,多安排些纤夫拉漕船过闸,让漕船先行。漕粮为重,前面还有数关,不必在此处严查。让他们误了过淮时间,不是公忠体国之举。” “是。” 长江在夜色中流淌,南面的南京城里,南京户部尚书张益再看了一遍自己写的题本。 关于二十万两新增的金花银是要给皇帝的,当然要运去北京。 但漕河运力就在那,四百万石漕粮还要不要运?二十余万石白粮还要不要运? 若要兼顾,解决之道便是让相对富庶一点的江南府州错开漕粮起运时间,将田赋折银以民运方式运去,再让负责他们田赋征收的南京户部来打理好。 毕竟漕军每年运完漕粮之后,是必须进行一年一度的漕船维护、保证来年漕粮运输的。 北京户部直接分派新增由单到各府州,有没有考虑到漕河运力的艰难? 虽然二十万两银子也要不了多少船来装,但如今所派府州分布诸省,让各漕总怎么安排? 运银相对轻松,若分配不均,漕军闹起来又如何? “明日一早呈上去。” 张益看完了,觉得没有问题。 这样的解决方案,朝中不论是三个阁臣还是其他朝参官,大多会赞同吧。 他们在北京城里争权,而为他们在暗中夺利的,是南京诸位。 这件事办不到,同乡士绅会怎么看他们? 操江都御史耿定力的家中,他在院里幽幽望了望东南面的方向,而后就先进房安然睡下。 若有事,门房自会喊醒管家,管家也自会喊醒自己。 这南京本就应该是安然高卧之所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