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能无限刷新词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叔母教诲,长辈关爱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看着他们去海边了。 赵同则是拿着铁剑,继续的舞剑。 不得不说。 虽然自己的词条被刷出了枪术宗师。 有了很多的武艺记忆,但是他的身体还没有做出过这些动作。 如今舞剑。 真正的是达到了妙不可言的境地。 身体和记忆融合,更加强了自己的记忆。 此刻一把锋利铁剑被赵同耍的虎虎生风。 又是一轮舞剑结束,赵同暂时的回味刚才的那种感觉,居然发现自己有了一些心得。 “现在就差有一杆钢枪了,如果用长枪的话,我应该会更有感觉。” 赵同自言自语道。 “咕……” 就在这个时候,赵同一瞬间只感觉肚子传来了叫声。 这是饿了。 “唉,果然,这练武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之前每日吃一顿饭,没有什么劳动,还能够坚持。这今日才舞剑两次,消耗也太大了,以后恐怕要消耗很多的食物了。” 穷人家,没有那么多的食物,根本就没有可能去练武。 毕竟练武消耗大。 一般家庭肯定是不行的。 “赵同!” 正在赵同感觉到自己饥饿感越来越强烈的时候。 一声呼喊,赵同朝着篱笆外看,发现正是换上普通衣衫的太史慈。 “兄长,你这么快就来了。” 赵同赶紧到门口迎接。 太史慈淡淡的说了一句:“刚才回家,发现我母亲体虚,我欲前往亭里寻一些草药。” 原来是这样。 难怪看着太史慈这么平静。 “兄长,叔母查出是什么原因了吗?会不会是思念你呢?” “具体不知,应该如此,我一年不在家,未在堂前尽孝,是我不孝。” 一听到赵同提到母亲关心,太史慈就知道是自己不在身边的原因。 所以也是懊悔不已。 “兄长,不如让我去给叔母看一下。” 赵同很是认真的说道。 这两天只顾着扩展自己的领地,都忘记了在村中的太史慈一家。 当然主要还是太史慈一年前就出去了,并不在家,而他们家和自己家分在东南两个方向,所以并不是邻居。 “赵同,你懂医?” 太史慈有点不信。 一年前走的时候,这赵同就是一个普通的渔民,还要出海捕鱼。 怎么才一年不见,居然都可以治病了。 而且刚才回来时看到了赵同还懂得剑术。 这让他更是理解不了。 这不是一个普通渔民所能够掌握的资源啊。 就拿自己来说,也是家境殷实,然后拜了名师学的武艺,又少有名声,才被拔擢为郡守效力。 这些的基础,就是自家有人,有名,有地,有财。 而赵同这样的,除非是有奇遇,得高人传授,否则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他看着赵同一脸的真诚,不像是骗人。 当然太史慈也知道赵同的秉性,也不需要骗人。 “兄长,我可以的,你要不就让我去看看,如果不是我擅长的,我陪你到亭里走一趟。” “罢了,你随我去家里。” “好,我们这就走。” 太史慈觉得自己母亲应该是相思成疾。 自己回来,这病也会慢慢的好的。 所以让赵同看看也好。 毕竟到亭里还要走一个时辰。 赵同什么也不带。 然后太史慈也没有说什么。 毕竟求医问诊的时候,看到的医生也是这样,他们最多也就带一点草药。 赵同没有也正常。 来到了家里,太史慈母亲已经下地,看着太史慈去而复返,还带着赵同回来,便好奇的问道:“慈儿,你带同儿回来是有什么事吗?”(我儿复回?当为何?) “母亲,同弟说要查看您的情况。” “叔母在上,同儿请见。” 赵同行礼。 太史慈母亲点头,然后继续说道:“我无恙,何须检查,只是头晕发虚,如今见得慈儿回来,已无不妥了。” 赵同看着这位叔母这样自信,也觉得应该是问题不大。 不过既然来了还是要检查一下。 于是他说道:“叔母,您只需要坐下来,侄儿只需要以手搭脉,很快就能够好。” “母亲,您就让同弟查看一番吧。” 太史慈很着急。 最终,太史慈母亲也只能是点头。 自己儿子着急,侄儿想要确定,她也不好再推辞。 很快,太史慈母亲坐下,赵同则是在旁边搭脉。 “查看词条。” 【卫氏,拥有词条:识大局(蓝)良家天眷(紫)长命富贵(紫)】 赵同只是查看了一下词条,就知道这位叔母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毕竟哪个人能够开局两紫一蓝。 而且个个都是不同。 最差的蓝色,说的就是卫氏是一个识大体的大家闺秀。 她做的一些事情,比很多谦谦君子都做的好。 如此一个健康人,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医药。 于是赵同收手,微笑着对着卫氏说道:“恭喜叔母,侄儿查看过了,并未任何的问题,您也就是思念我兄长,所以才会有头昏的情况,如今我兄长回来了,您也就没有任何的问题了。现在天亮,正午左右多晒晒太阳,对身体好呢。” “真的?我就说我没事,我自己的身体我很清楚的。” 卫氏在这一刻表现的很高兴,人一下子也看起来变得健康了许多。 一旁的太史慈听到是这个原因,此刻的他直接的跪倒在地,对着卫氏说道:“母亲,孩儿不孝,让您担心了。” “傻孩子,你是母亲的孩子,母亲不担忧你,还担忧谁呢?” 卫氏慈爱的摸着太史慈的头,然后让太史慈站起来。 “同儿,我听说,你把左家的媳妇,吴家的小丫头,白家的媳妇病都治好了?” 赵同就知道自己救人的事情肯定外传了。 这不,远在北村的太史慈母亲也都听说了。 “是的叔母,正好我会救治,然后他们已经好了很多。” “不错,我知你是得了造化,帮助邻居无可厚非,但是也要自己有点实力才能够自保,现在你兄长回来了,让他教你一些本事。” “是,叔母,同儿明白了。” 听着长辈教诲,赵同认真的点头。 左家的三婶是一个普通妇人,她的照顾,是出发本能,让赵同不至于挨饿。 而太史家的叔母却是一个有见识的长辈,给你指明方向,当然赵同小时候也被多次接济。 二者各不相同,但是却对一个人的人生很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