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七章 大机遇终于来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99章大机遇终于来了【求订阅】 距离攻破虎牢没几天,曹操便领兵回到了陈留酸枣大营,自己的地盘。 引起天下关注的各路兵马,并讨董卓。 这才没过多久,已开始内乱。 原因是东郡太守桥瑁和自己的上峰兖州刺史刘岱,公开火并。 结果桥瑁被杀。 联军没和董卓打起来,先自己拼死一路,还是同一个州郡的兵马。 群雄并起,因为内部火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散伙了。 兖州,豫州这一路,是所有联军中的主力,人最多,先散。 讨董的联军内乱,偃旗息鼓,董卓差点没笑死。 好在孙坚仍在虎牢扼守,连日跟董卓派出的兵马接战。 曹操也派张辽出兵策应,稳守虎牢。 董卓奈何不得孙坚,转而采取笼络策略,派密使,想和孙坚结儿女亲家。 还承诺给孙坚和他家人封官,希望拉拢孙坚。 但孙坚让人把董卓派去游说他的使者,舌头给割了,送还给董卓,软硬不吃。 曹操就是在知道联军内乱,不长久的前提下,回到酸枣大营,规避了一些事情。 此时的酸枣大营,曹操正在查看各方消息。 贾诩递过来一枚竹简: “孙坚没粮了,问我们能不能支援他。不然他只能被迫撤出虎牢,又不愿让给别人,想让我们去接管。” 曹操:“你专门把这条消息,挑出来与我说,有什么主意?” 贾诩比了个斩的动作。 他不是要杀人,而是要用计。 曹操已想到了是什么计策,但他不打算自己说出来。 毒计都让贾诩说,咱不背这个恶毒的名声:“你说,到底什么计策。” 贾诩无奈道:“东郡太守桥瑁死了,兖州刺史刘岱想直接接管东郡。东郡现在行事混乱,我们不取,别人就会取。 东郡在我陈留以北,离的太近了。” “而太守你素有雄志,这次出兵,兖州刺史刘岱对太守十分忌惮。他要取了东郡,必用各种手段限制我陈留,对咱们有害无益。” “伱想先下手为强?”曹操道。 “孙坚不是缺粮吗,咱们也不用动手,告诉孙坚啊,让他去拿东郡的粮备。 刘岱的人在那驻守,急着接管东郡。” 贾诩不紧不慢道:“孙坚去取粮,刘岱的人不可能同意。孙坚的性子,顺便就能把刘岱的人除了。” 曹操假装自己刚听明白:“然后咱们坐收渔翁之利。 这计策好,不费力气,刘岱要敢跟孙坚对垒,被孙坚打死最好。咱们发展兖州,少了一大阻力。 而我们只需要传个消息,顺手拨一拨,就能得到最合适的结果。” 顺手拨一拨,我用计很谨慎,贾诩常说。 他干巴巴的笑了笑:“太守都看出来了。” “我估计刘岱不会蠢到去找孙坚对垒,东郡的粮备,被孙坚取走,刘岱肯定忍气吞声。如果太守想对付刘岱,我就再顺便做些安排。” 曹操道:“把消息告诉孙坚,让他去东郡取粮可以,但现在没必要急着对付刘岱。” 贾诩点头答应。 他也觉得现在对付刘岱,早了。 发展过快,会被各方针对,成为出头鸟,阻力重重。 曹操做了吩咐。 贾诩便去实施自己献的策略。 孙坚若能得了粮备,多坚守在虎牢一段时间,让董卓不敢妄动,曹操也省心。 不过估计守不了多久了……曹操想。 时间进入三月,酸枣大营的各路兵马解散,曹操的声望倒是不减反增。 各地皆有人谈议,说的就是破虎牢关的曹操,孙坚,兵锋直指洛阳。隐然将他们和其他联军区分开来。 曹操、孙坚,鲍信,近来在天下人当中,风评极好。 虞氏,荀彧家里的颍川荀氏,都专门派了人过来走动。 老丈人虞文还送来一批物资,追加投资了算是。 曹操如今人望渐增,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然,这和贾诩让人到处传瞎话,专门吹嘘曹操的功绩名声有关,持续造势。 有些吹曹操的话,他自己都不太好意思听。 “孟德,你我二人一段时间不往来,竟是生分了。” 袁绍跟着亲军进入酸枣大营。 他身后是一众随员,风尘仆仆,看样子准备远行。 曹操道:“日前奔袭虎牢,没告诉本初你一起行事,是有原因的。 你若参与,太傅还在董卓手里,说不定会害其性命。我不与你说,免得你为难。” 这个借口无懈可击。 袁绍笑道:“公孙瓒在北方攻袭冀州牧韩馥的地方,他已先一步回去了。我也必须回去守住我的安身之地,免得被殃及。” 袁绍也要走了。 于是联军的另一路主力,河内大营,同样解散了。 联军组织起来,各自保存实力,聚集了一段时间,互相捅刀,然后散伙。 整个过程,只曹操赚足了声望,孙坚打出了名气,修复洛阳周边皇陵的义举,更是被天下称赞。 各路兵马散去不久,又传出一个消息,袁术起兵,偷袭孙坚的大本营。 于是孙坚刚去东郡拿完粮,以为能度过难关,多坚持一段时间。 想不到被袁术背袭。 孙坚无奈撤军,抽身离开虎牢。 董卓视为迁都的良机,随即强迫民众迁往长安。 四月份,董卓逼迫洛阳百姓,从西门出城,往长安行进。 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百里。 同时他还召集各地匠人,开始修缮长安。 然而董卓迁移人口去长安的路上,孙坚,曹操,鲍信,张邈的联军,联合兴兵。 孙坚是假意抽兵撤走,杀了个回马枪。 他与曹操汇合,趁董卓迁都,队伍绵延,兵马分散,根本无法有效防护。突袭其部众,予以重创。 这一仗打的极为惨烈,双方折损都很重,战端延续大半个月。 董卓声势惊人的迁都之举,被迫中断。 洛阳最终只二十余万人,被他转移到长安,大半人幸免于难。 历史上那场焚毁了洛阳的大火,因为多数人没来得及转移,仍在城内,也就没有发生。 有很多人脱离董卓后,想从洛阳迁居,不想再在这座杀人无数的城里居住。 曹操遂将一部分人口,引入陈留。邺城,由虞氏,颍川荀氏,也主导了一部分。 虽然曹操联合孙坚,破坏了董卓的迁都。 但洛阳已破败不堪,城内萦绕的血腥气,驱之不散。 曾经的天下第一大城,人口凋零,荒寂如鬼域,前后不到一年时间。 而董卓从洛阳带走了皇帝,大臣和无数财宝。 他在长安重新建立皇宫,仍想挟持献帝,号令天下。 又在洛阳到长安的险关要害地带,囤积重兵,层层布防。 防备再被人打过去。 只是此时的皇权,真正衰弱到已没有了对地方的约束力。 各地的贼寇,豪强,朝中的新旧官吏,各自把持经营自己的势力。 天下真正进入弱肉强食的混乱时期,也就是所谓人吃人的乱世。 汉末三国这一时期,许多军队都吃过人肉做的粮饷。 包括曹操,刘备的军队。还有一些地方豪强,为了维护兵权,笼络士兵,在缺粮的时候,将自己的姬妾杀掉,给士兵做军粮。 骇人听闻,却是真正发生过的事实。 董卓挟持献帝,政令已只能辐射长安周围的一小片区域。 出了长安的天下,更像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 曹操却在此时,迎来了他最大的一个发展机遇。 有一大批黄巾之乱以后,形成的流民,滚雪球般聚集,人越来越多。 他们号称黑山贼,有十几万众,像泥石流一样到处流窜,涌进了兖州。 他们进入的位置,是陈留郡北侧的东郡和魏郡。 新任东郡太守惶惶不可终日,吓跑了。 于是曹操最好的机会来了。十几万的流民,多为青壮,所以敢号称黑山贼! Ps:还有,不过估计很晚了,不排除和明天一起更 我昨晚上吧,真熬夜写了,没偷懒。我还写的特用力,加上之前攒的三章,弄了六大章,然后开始熬夜改,润色,折腾到差点天亮,越改越不满意。脑子熬夜不灵。我天,之前发的第三章上架我就觉得不满意,嫌赘述,做了些小调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