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队伍前面,突然响起一阵愤怒至极的怒吼,引得大家伙儿都探着脑袋望了过去。
“这麦子,俺不要!”
王闩站在磅秤前面,气得直甩面口袋,嚷嚷道:
“大家都是一样上工,拿的都是一样的工分,谁也不比谁多长个球,凭啥就分给我瘪麦子?”
“俺也想多吃上几口好面,少跟我来这套!”
“让老少爷们儿评评理,你们这是不是欺负人?”
众人这才明白怎么回事。
原来,王闩嫌弃队里分给自己的麦子瘪,觉得自己吃亏了,说什么都不要,气得当场就闹了起来。
其实,瘪麦子就是灌浆时期没有充满的颖果,颗粒小,淀粉含量低。上磨的时候,磨出来全是麸皮。
那个年月,大家伙儿都想多吃上一口白面,谁也不想要这玩意儿。
“你吵吵啥!”
过秤的老杨头也是个暴脾气,同样扯着喉咙吆喝道:
“瘪麦子又不是只给你一个,咱们生产队的领导还专门蹲在谷仓里,一粒一粒挑出来特意欺负你王大闩啊?”
“你咋恁大的脸?”
“说了,今年年景不好,春天来得晚,气温低,麦子长势有问题,地里的麦子打出来都是这样,分给谁家的都有瘪麦子,哪个显得蛋疼欺负你?”
见两人吵架,原本众人都在笑呵呵地看热闹,可听到这话,一个个脸色都变了。
不少人都冲上去检查,甚至连王闩都丢下面口袋,挤了上去。
王巧安这样的小吃货,关乎自己饭碗的事情,肯定少不了凑热闹。
“咦,王闩,可别说了,这瘪麦子还真不少!我看哪个口袋里都得占两成往上,不只是你一家,咱们都要跟着吃亏啊。”
“灾年,灾年呐!这春季就这样了,秋季的收成还不知道咋样嘞!弄不好,又该作难啦!”
“你看看,又开始迷信了!不就是瘪麦子多一点嘛,又不是不能吃,吃麸子一样顶饱!”
“那行,你吃麸皮,都分给你。”
“放屁,凭啥?我才不要!”
奇怪的年景闹得人心惶惶,老少爷们儿议论着,脸上多少都带着点阴郁之气。
“哥,哥。”
正在这时,王巧安从里面钻了出来,戳了戳他,鸡贼道:
“等下咱们要最里面那几袋子。”
“我刚才都查探好了,就数那几袋小麦颗粒饱满,出白面肯定多!”
“咱们不着急,让他们先分,咱们最后过去。”
王禹安瞄了这机灵鬼一眼,有点忍俊不禁,继而眉头紧锁,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咋,王闩,你还要不要?”
老杨头抓着秤砣,瞪着眼睛问道。
“我不要这个,你能都给我换成饱麦子不?”
“放你娘的屁!”
老杨头气笑了,上去就是一脚。
王闩侧着屁股躲开,龇牙笑了起来。可还是叹了口气,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王闩,我跟你换。”
哪知道,正在这时,一道略显突兀的声音响了起来,“我用饱麦子换你的瘪麦子。”
“真嘞?”
王闩立刻抬起头来,想知道是哪个大冤种在说话,脸上满是激动。
老少爷们儿更是一阵愕然,不知道这是哪家的大聪明,干这种缺心眼的事情。
“哥,你干啥?”
王巧安都惊呆了,使劲拽了拽自己老哥,怀疑他是不是得了失心疯。
没错,说话的正是王禹安。
见大家伙儿都望向了自己,他索性直接走了出来,认真道:“王闩,等下分完麦子之后,你把瘪麦子筛出来,端到我家来,我全部给你换成饱麦子。”
嗡!
现场立刻就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老少爷们儿交头接耳,难以置信地盯着他,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
“禹安?”
王闩看到是他,缩了缩脖子,有些猥琐地笑道:
“咋是你嘞!”
“咦,别别。要是换成其他人,这稳赚不赔的买卖俺就做了,可你不行。”
“你可是咱们全村老少的救星,我要是占你的便宜,老少爷们儿还不得活撕了我!”
闻言,大家伙儿都笑了起来。
几个叔伯吆喝道:
“王闩,都说你小子是个独槽驴,现在看来你小子不傻呀,还能明白个事儿,不孬!”
“哈哈,你也知道禹安是咱们村真正的卫生员呐?这话你说得对!他小子犯浑,咱们当长辈嘞,能看着让他吃亏?”
“王禹安,你小子咋回事?当好人他也不是这么当的呀。你这不是善心,你这是憨傻。让外村人知道了,还不笑话死你?”
老少爷们儿都劝了起来。
经过昨天的事情,他在村里的威望又拔高了几分,基本上老老少少都开始向着他了。
“没有,我是真想要瘪麦子。”
王禹安心下感动,却不好当众言明自己的计划,只得含糊道:
“不只是王闩的,大家伙儿分到麦子之后,都可以把瘪麦子挑出来跟我换。”
“我拿来有用。”
“我家的麦子要是不够了,大家如果不介意,我也可以掏钱买。”
现场一下子就炸窝了。
大家怎么也想不通他究竟要瘪麦子干啥。那玩意儿磨出来全是麸皮,出面率极低,谁都嫌弃。他为啥要做这种让人笑话的傻事?
王巧安张着小嘴儿,整个人都呆滞了,听到他要把自家分的麦子也换出去,直想哭。
她想吃烙油馍可是想好久了……
可她毕竟是个十分聪明的丫头,明白自己哥哥这样做必定有深意。
所以,哪怕心里委屈得直噘嘴,小嘴儿撅得能拴头驴,甚至哼哼唧唧的,却一句抱怨的话都没说。
同样没有反对他的还有父亲王红河和母亲李玉珠。
老两口硬是挤着僵硬的面皮,脸上露出略显尴尬的笑,亲手把自家的好麦子,换了一筐一筐的瘪小麦回来。
一直忙到天落黑,不仅把家里分到的三百多斤麦子全部换了出去,王禹安还贴上二十多块钱,又买了两百斤回来。
总共算下来,家里整整弄了500的瘪小麦。
看着这满满几袋子的收获,王禹安嘴角上翘,心里满满的都是憧憬。
“小禹安,在家吗?”
正在这时,老杨头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忙了一下午,王红河和李玉珠又疲惫又沮丧,可听到声音,还是止不住心中的诧异,赶紧迎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