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苟成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五章:包拯的意外发现,刘关张觐见汉帝!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55章包拯的意外发现,刘关张觐见汉帝! 包拯和公孙策来到西凉军临时营地,在朱雀的令牌下,统帅"王方"竟亲自接待他们,一路陪伴着他们进行走访调查。 包拯和公孙策先是搜查了牛辅等将的遗物,但并没有什么发现,然后向张济侄儿张绣、李傕麾下徐晃等相关人员,询问细节。 张绣、徐晃等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并没有有用的价值。 包拯和公孙策两人,没有发现什么矛盾点和漏洞,西凉军这边连一丝线索都没有找到。 “牛辅等将的日常行程如何?有没有与其他人产生关联?这些人中有可疑人士吗?” 包拯扩大询问范围,当初西凉军分裂南、北,现在则向南军等将士询问细节,看看能否找到什么突破口。 “他们一直都在军营中,且因为京师变故,不敢擅自离开,生怕落单后被各个击破,除了西凉军营地内的将士外,应该没有与其他人产生纠葛。 “不过之后西凉军分裂,我们率南军驻扎北军五校驻地,这期间牛辅等北军将士有没有异常,我们就不得而知。 “就好像许攸什么时候出现在牛辅营中,我们就一无所知了。” 徐荣回答了包拯的问题。 两人如今还没有赴任,就算赴任,包拯是廷尉左平、公孙策是都官从事,也不用"王方"和徐荣亲自接待,好像跟班小弟似得。 但两人看的并非是包拯和公孙策的面子,而是他们背后的锦衣卫指挥使朱雀,以及更背后的陛下! 包拯和公孙策是查找“印玺丢失之案”的办案人员,而印玺事关国体,他们不敢怠慢! “牛辅等将的踪迹很简单,崇德殿废立风波后,就一直驻扎在北邙山的西凉军营地,似乎没有与人产生交集,暂时没有发现可疑之处!” 包拯心下有些失望,做出了总结。 因为牛辅等将的表现,相当于一个“宅男”,而他们对西凉军营地已经地毯式搜查,一无所获,陷入僵局了。 可就在此时,伪装成"王方"的白虎,想了想后说道: “军营重地,闲杂人等不得靠近,牛辅他们虽然没有离开营地,但严格来说,还是有可能与人产生交集的。 “人有三急——急功、急利、急色,牛辅时常会召怡红院的姑娘来相会,这也是他联络西凉军高层的手段,大家坦诚相见,称兄道弟。 “嗯,我对此深表谴责!不过牛辅一直留恋温柔乡,估计是董卓的女婿不好做,只能找野花发泄了。 “当时对我出手的时候,就是利用怡红院的姑娘,对我施展美人计,幸好我是正人君子,没有上当受骗,不然可能要阴沟里翻船了。 “事后那几个姑娘我们还送回去了,顺便将牛辅那厮的欠账结了!真他妈是人渣,这种事情还能赊账?!提上裤子就不认人了?!” "王方"对牛辅破口大骂,因为两人关系好时,牛辅时常请他留恋温柔乡,都是牛辅付钱。 他还感叹牛兄弟大方,谁知道全他妈是赊账,最后还都要他来结清。请客大方的是牛辅,最后结账的却是他。 “怡红院……的姑娘?” 包拯和公孙策对视一眼,这个地方他们很熟悉,倒不是他们去过,而是他们听太学院一些士子讲过。 怡红院属于青楼,而不是妓院,这里的女性称为清倌人,卖艺不卖身,最受文人墨客流连所在,青楼女子多是才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对于那些文人墨客而言,他们饱暖思隐语,可不仅仅只是为了发泄,而是讲究一个天人合一、阴阳和合、水乳交融的那种情感投入。 因此文人墨客、才子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来打动清倌人,引为入幕之宾。卖艺不卖身,但自愿献身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对那些青楼女子而言,她们也很懂得抬高身价,因而对满腹诗文、锦绣文章的才子尤为青睐,可能一手诗词歌赋,就能令她们自愿献身。 当然更多的清倌人,则是吊着才子的胃口。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她们很懂得男人的心理! 包拯疑惑问道:“怡红院不是属于青楼吗?还能外召到军营中……发泄?!” 听"王方"描述,这不像是清倌人,反而是寻常的妓女。 然而"王方"却一脸“你是初哥”的不屑表情,旋即为包拯解释起来了: “青楼中除了清倌人,也有红倌人,青楼用清倌人吊着那些舔狗们。又用红倌人给一些甜头。这才是长远的发展,有利于青楼的良性循环。 “就算是清倌人,你们真以为她们卖艺不卖身?不过是哄抬比价,她们不需要庸俗的铜钱,而是要名声、要情感,甚至她们比不少穷书生还有钱……” "王方"顿时津津乐道起来,但听得出来他语气中有些酸涩,显然属于那种求而不得、又日思夜想的“舔狗群体”,这就是在自我介绍啊! 包拯和公孙策对视一眼,心下都有些无语! "王方"刚才还说自己是“正人君子”,这怎么看都不像吧?! 而且,他们昨夜通宵达旦浏览情报,也看过牛辅利用美人计对付"王方",如果不是大军来得及时,他早就命丧黄泉了! 看到包拯和公孙策狐疑的眼神,"王方"这才意识到什么,赶紧收尾,旋即掩耳盗铃的说道: “嗨,这都是我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我个人对此深表谴责!” “咳咳。” 包拯轻咳一声,旋即问道:“我们想去怡红院走访调查一下,当初那几位姑娘叫什么名字,你还记得吗?如果有牛辅召来的姑娘名单就最好了。” “萍水相逢,不谈感情。” "王方"害怕包拯听不懂,直白的说道:“事后是路人,因此不问姓名!不过她们都有个共同点,好赌的爹,生病的妈,求学的弟弟,和懂事的她! “当初那位服侍…咳咳,陷害我的姑娘,我记得她叫小红,自称从小被好赌的爹抵押给赌坊,后更是被卖入怡红院之中,凄苦一生,眼中都是灰色……” 包拯和公孙策,及两位锦衣卫护卫,从西凉军营地离开。 这一次走访调查,没有太大收获。 收获最多的就是"王方"关于怡红院的知识,令懵懂的两人忽然感觉长大了。 “怡红院怎么也不可能与印玺牵连上吧?”公孙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包拯点了点头,旋即又摇头说道: “不管有没有可能,仔细排查任何的细节,总会寻找到蛛丝马迹的。 “万一牛辅等将与那些姑娘……咳咳,深入交流的时候,不知不觉中透露了什么只言片语呢? “我们不能放过任何的可能,哪怕这个可能有些荒谬,说不定都是突破口!” 公孙策颔首。 … 两人和两位锦衣卫,回到了洛阳城,意外遇上了一支队伍,在禁卫军、锦衣卫的清道下,快马加鞭向着皇宫而去。 包拯和公孙策等四人立刻闪到偏道上。 队伍中有一位双耳垂肩的、一位面若重枣,髯长二尺的、一位燕颔虎须,豹头环眼的、一位浓眉大眼,阔面重颜。 一看就知道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以及赵云等将,入京汇报昨夜之战,同时负荆请罪。 因为汉帝口谕他们入京后第一时间入宫,因此禁卫军和锦衣卫为他们开道,不是拱卫刘关张赵等将,而是避免耽误了陛下的时间! 在队伍之中,他们甚至看到了朱雀这位指挥使。朱雀显然也发现了他们,策马奔腾的时候,余光扫来,只是微微颔首,并没有逗留。 “看来是陛下急招刘备等将觐见。” 包拯望着刘关张赵等将入京后,皱眉严肃道: “刘备他们入京,意味着关东诸侯溃败,关东门户已经被京师部队打通了。 “敌人若是想要运输印玺,有很多种办法,而我们连蛛丝马迹都没有找到。” …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不可能让陛下下令封锁关东门户。 “印玺需要寻找,但京师的物资也需要运输,来往的商路需要畅通,生活也需要继续。” 公孙策想要安慰包拯,至少不管他们能不能找到印玺下落,都已经提前得到陛下的赦免了。但想了想后,这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罢了! 印玺关乎国体,若是流失地方,将引发天下动荡,身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准则的读书人,他们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自渐形秽! 包拯闻言后,神色凝重的叹了口气。 等到刘关张队伍远去后,街道上再次恢复热闹,但主道上却鲜少有人。因为那是属于马车和马匹奔腾的道路,车道与人行道井然有序。 … 包拯和公孙策先去部门赴任,包拯得到了“廷尉左平”的官印文书,公孙策得到了“都官从事”的官印文书证明,旋即去锦衣卫报道。 他们此次主要负责“印玺丢失之案”,锦衣卫官署乃总指挥部,他们既是协助锦衣卫调查,也是被锦衣卫借调的官员。 这些公卿部门的官署都在一片区域,就是大汉皇城东南角,耗门和开阳门附近。 城东是“马市”,买卖租借马匹所在,他们就是在这里租借交还马匹的。 城南是“南市”,这属于洛阳最繁华的综合集市,相当于未来的中央商务区CBD。他们此次调查的怡红院,就在南市中。 南市再往南,就是“三雍”所在,即皇帝祭天祭祖的“明堂”、大汉第一学府“太学”、大汉国家天文台“灵台”。 大学城、中科院、中央商务区、4S店、以及三公等公卿部门官府机构,构成了京师最豪华的高档商业圈。 算上城西上西门和雍门之间的“金市”,这就是大汉的“工商业区”,嗯,属于皇宫、皇城(内城)的达官权贵、以及外国使者消费所在。 … 包拯和公孙策回到锦衣卫官署,准备申请“调查怡红院”的调查令。 怡红院可以开在南市这等高档商业圈,且受到士子名流、文人墨客青睐,不用想也知道背景深厚。 包拯和公孙策为了避免麻烦,还是提前做好准备。而锦衣卫的身份,无疑就是最佳的挡箭牌。 当然就算是锦衣卫,也不可能无故叨扰民生,说不定还会被御史言官弹劾,有一个调查令是最稳妥的措施,加上他们廷尉左平、都官从事身份。 可保万无一失! 不过他们四人刚刚回到锦衣卫官署后,却意外得到了一个收获。 有一名面带侠气、气宇轩昂的锦衣卫过来告知: “包左平、公孙从事,朱雀指挥使让我们调查的行军记录、相关人员的文字记录,已经顺利完成了,伱们是否需要立刻过目? “且当日参与追捕袁基的锦衣卫和玄甲军将士,就在锦衣卫官署中,你们还需要进行当面询问吗?” … “锦衣卫的办事效率真高!” 包拯对着这名面带侠气的锦衣卫拱手道:“烦请兄弟带路,我们需要查看文字记录,也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当面询问!” 这名锦衣卫点点头,在前方带路。 包拯得到了文字记录,同时也看到了当日参与追捕袁基的锦衣卫和玄甲军将士,总计有一百零七人。 他们仔仔细细询问细节。 最后。 经过文字记录和他们的仔细询问,包拯和公孙策发现了一个疑点! 包拯指着堪舆图中一角,皱眉严肃问道: “这一片区域有详细的区域图吗?是在南市哪里?都有什么建筑?我看你们的行军记录,在这里出现了交叉,是不是往返多次了?” 锦衣卫和玄甲军将士一看,不少人回想起来: “对!我们在这里追丢了袁基,一直在四周排查,但最后是另一条街道的弟兄们发现袁基的踪迹,警报后我们立刻包围上去……” 等到锦衣卫将详细的区域图拿来后,包拯和公孙策抬眼一看,直接被一个建筑吸引了目光—— 怡红院! 包拯和公孙策对视一眼,不知是不是错觉,包拯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巧合吗? 也许吧! 但对侦查和探案嗅觉灵敏的包拯而言,却从中嗅到了一丝“蛛丝马迹”的味道! 他们不怕千丝万缕的线索复杂难辨,就怕毫无头绪、大海捞针! 而现在,这个怡红院,给了他一种“头绪”。 “咚咚——” 包拯指着详细区域图上的“怡红院”,问道:“你们调查过这里吗?” “调查过,袁基在这里追丢,我们也好奇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但最后找不到问题。” 这名面带侠气的锦衣卫问道:“包左平,您觉得怡红院有问题?” 包拯颔首,旋即问道: “你们知道怡红院什么背景吗?能在南市这等地方生存,不可能就靠着清倌人吊着士子名流为她们站台吧?青楼可是很赚钱的行当!” 这名锦衣卫说道: “包左平,当初朱雀指挥使也表达过疑惑,并且下令调查。 “但因为京师动荡,锦衣卫抽不出太多人手,只是查到背后有一个"章台盟",据说它们控制着天下的青楼和妓院,但想要更进一步,却毫无头绪。 “朱雀指挥使认为,怡红院和章台盟背后肯定有猫腻,势力如此庞大,必有达官权贵、世家大族参与。但因为没有牵连到印玺,暂时搁置了!” 闻言后,包拯和公孙策对视一眼,都感觉有戏! 他们就怕怡红院单纯的如同白纸,只要有关系网,哪怕盘根错节,他们也能抽丝剥茧。 而最后,谁知道会不会抽到袁氏身上呢? “我们想要亲自走访调查一下,锦衣卫可以安排调查令和人手吗?” “我需要向上级汇报!” 这名锦衣卫闻言后匆匆离去,一刻钟后方才归来,不过带来了四个人: “这四人是锦衣卫百户: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从现在开始,十二时辰贴身保护你们,任由你们调遣。 “青龙指挥使说,事关印玺调查之案,你们可以任意抽调锦衣卫人手! “如果有需要,他也可以听候调令! “不管是怡红院,还是皇宫大内,只要你们有蛛丝马迹,畅通无阻! “但凡阻扰者,杀无赦!” 这名面带侠气的锦衣卫,给了包拯一枚“锦衣卫”令牌,旋即自我介绍道: “对了,我叫展昭,锦衣卫千户,从现在开始,直接负责你们与锦衣卫的对接工作!” 包拯和公孙策对视一眼,神色顿时凝重起来! 因为他们感受到,锦衣卫对“印玺丢失之案”更加重视起来! 就连他们这两位协助调查之人,权限都得到了提高。 锦衣卫指挥使秩禄二千石,堪比北军五校尉,这位青龙指挥使竟都可以任由他们调遣?! 还有……怡红院就算了,连皇宫大内都能畅通无阻调查?! 锦衣卫显然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那么只有背后的陛下了! 陛下对“印玺丢失之案”很重视,但如今似乎更加重视! 难道是刘关张等人入京请罪,带来了什么消息吗?! 包拯接过令牌后,想了想后还是拱手问道:“展千户,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能否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叫我展昭就好!” 面带侠气的展昭直言不讳道: “并州传来消息,南匈奴右贤王于夫罗率众祸乱上党,烧杀劫掠,以战养战,蔓延至周边郡县。 “幸好陛下英明神武,未雨绸缪,提前令上党太守张扬回防,两军正交战与并州。 “且随着交战,有消息传出来,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丢失,顿时如同瘟疫,蔓延开来!” … 包拯和公孙策对视一眼,他们虽然对政治方面不如探案方面灵敏,但可不傻! 昨夜浏览锦衣卫情报有一则内容——南匈奴右贤王于夫罗依附袁绍,屯兵上党漳水,会盟清君侧…… 那么这背后,肯定是袁氏从中作梗,兴风作浪。 这既是为了报复昨夜酸枣之战的溃败,也是一种拖延京师兵马的策略。 并且袁氏将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丢失的消息传播出去,很多狼子野心、意图不轨之辈,如果有心观察,会发现朝廷已经很久没有发布盖印诏书。 这会令他们产生联想…… 汉失印玺、如失其鹿,难道天命已经不在汉室身上?! 黄巾之乱后,朝廷无力剿贼,下放兵权。 如果任由这些狼子野心、意图不轨之辈作乱,那么就将造成群雄争霸、逐鹿中原! 这些乱臣贼子需要镇压,印玺也需要尽快找回! 包拯和公孙策顿时肃容,沉声说道:“事不宜迟,我们立刻前往怡红院调查!” 皇宫德阳殿。 太监宫女来往谨言慎行,小碎步前行,甚至连呼吸的节奏都压得很低。 现在已经是卯时正刻,大概早上六点多,太阳初升,朝气蓬勃,明明是一天新的开始。但他们却在崇德殿上空,感受到一种阴云笼罩,宛如暴风将至。 而在风暴中心,德阳殿之内,刘辩望着一份奏疏,神色已经愤怒到了极致! 就在刘关张等将入宫,刘辩召见他们的时候,与此同时,并州也传来了张扬的急报。 南匈奴右贤王于夫罗率众作乱! 刘辩对此早有预料,因为原历史中,南匈奴就曾经趁着诸侯讨董的时候,祸乱并州,劫走才女蔡琰。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因此,刘辩得知张扬口述中,提起的南匈奴屯兵上党的消息,立刻令上党太守张扬回防并州,就是为了防备这一点。 但让刘辩震怒的,不仅是南匈奴祸乱并州,还有—— 他派遣前往幽州征调粮草的天使——幽州牧刘虞之子、侍中刘和,途径并州上党郡的时候,被南匈奴掳走了! 天使,天子使臣! 这是在打他的脸啊!!! 刘辩一言不发,但德阳殿、北宫,都似乎能感受到他的雷霆之怒,在一点一点酝酿,即将爆发! … 下方。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将,以及兖州刺史刘岱,诚惶诚恐,躬身行礼不敢起身。 他们面向地面,虽然看不到陛下的表情,但能感受到德阳殿的气氛,在锦衣卫探子的急报入殿后,立刻降至冰点。 他们心中很想骂娘! 刘备等人入京请罪,是因为他们受到袁氏矫诏的蒙骗,虽然临阵倒戈、幡然醒悟,且昨夜那一战立下战功。 但是! 围攻京师大逆不道、形同谋逆,他们必须做出这个负荆请罪的姿态! 哪怕陛下言及赦免,但他们也需要当面请罪! 这是为人臣子的生存之道! 他们谨小慎微的入殿后,陛下的情绪不错,显然是一大早收到捷报,心中喜不自胜。 刘备等人松了一口气,旋即立刻高呼“拜见陛下!!!” 可谁知道就在此时,锦衣卫急报入内,奏报:并州南匈奴右贤王于夫罗率众作乱…… 顿时令殿内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而他们,还躬身行礼之中,不知所措! 他们心中惴惴不安,唯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陛下迁怒于他们! 这令他们对袁绍大恨! 南匈奴右贤王于夫罗,可是依附袁绍的势力之一,他们轻易就猜出,这必定是袁绍授意! 按照时间推算,显然是袁绍自知“袁氏阴谋”即将败露的时候,飞鸽传书给于夫罗,令他在并州作乱,为袁绍拖住京师兵马。 念及此处,刘备等人对袁绍的狼子野心、意图不轨,自然深表痛恨! 只可惜昨夜夜战,给袁绍跑掉了,不然定要将他尸首分离! … 刘辩的心胸度量还没有那么狭小,从震怒中回过神来,逐渐将情绪压下,望向还在躬身行礼的诸人,洪声道:“免礼平身。” “多谢陛下!!!” 刘备等人眼观鼻鼻观心,不敢直视龙颜。 但从陛下的语气中,他们可以听到情绪的回转,心下略松一口气,也对陛下的胸襟为之赞叹! 不愧是一国之君! 刘辩将奏折“啪嗒”一声仍在龙案上,刘备等人心中又咯噔一声! 也别怪他们一惊一乍的,其实入宫的时候,刘关张三兄弟的身躯,都有些激动振奋的颤抖! 入殿面见圣上后,如果不是暗中咬着舌头、或者通过指甲掐进肉缝里面的疼痛来麻痹自己,估计他们会激动振奋到失态! 这是他们第一次面见陛下! 当然,兖州刺史刘岱的表现,比刘关张好许多。 不过刘辩登基即位的时候,他曾经入宫觐见,对比当时陛下的神色,那表现出来的胆怯,不似人君。 可如今,他余光偷偷一扫,那是一种雄主的霸气侧漏! 这股霸气,令刘岱都不由自主想要臣服! 这才是大汉之主该有的气势! 刘辩不知道这些人内心戏这么多,他扔下奏折后,沉声开口道: “并州动荡,百姓流离,这些乱臣贼子,都罪该万死!” 这时,刘岱立刻主动请缨道: “陛下,臣愿意率精兵驰援并州,必将南匈奴斩尽杀绝,以泄陛下心头之恨,只愿陛下息怒,不要伤及龙体啊!” “……” 刘关张下意识望向刘岱,这一路走来,甚至昨夜在酸枣并肩作战,他们怎么没有看出来,刘岱这溜须拍马的功力这么深厚? 不过,刘岱都以身作则了,刘备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其实闻言后,心中也是有些愤怒,因为南匈奴作乱,并州军民必将受苦受难了。 刘备沉声说道:“陛下,臣虽只是平原县令,但也愿意以卑贱之身,为国效力!” “我等虽然出身寒微、地位卑贱,但也知道忠君报国!”关羽也一脸严肃的说道。 张飞想了想,洪声道:“俺也一样!” 刘辩闻言后微愣,旋即颔首道:“众爱卿倒是有心了。不过对你们,朕另有安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