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苟成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二章:万民臣服,刘备请战,刘虞拒绝袁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92章万民臣服,刘备请战,刘虞拒绝袁绍! 京师,德阳殿。 “报—— “启禀陛下,天降鸭兵之后,进攻河内的袁军撤兵,那些流民叛贼组成的叛军被朝廷兵马镇压! “河内太守王匡、屯骑校尉王方等将,正在清扫河内郡内叛军,尽快稳定民生,令河内安定下来!” … “报—— “河内太守王匡、屯骑校尉王方汇报,天降鸭兵之后,河内的蝗灾影响,情况大幅度减弱。 “不仅是蝗虫的成虫,就连地里的幼虫都被鸭兵吞吃。 “以鸭兵的灭蝗速度,长则一两个月,短则月余之内,就能将蝗虫镇压。” … “报—— “陛下,河内太守王匡、屯骑校尉王方接连收复失地,再次兵临冀州魏郡边界,与驻守冀州魏郡的袁军对峙。 “冀州等地也受到蝗灾影响,且也有天降鸭兵,在锦衣卫等密探的宣扬下,百姓们得知天降祥瑞,对陛下感激涕零,悔不当初。 “冀州各郡出现"反袁"声势,且蝗灾也在鸭兵的灭蝗下影响降低。” … 河内郡、冀州郡县传来的消息,都是捷报。 其实刘辩从“气运值”的增加,就能可见一斑了。每一个气运,都代表民心。 经过“天降鸭兵”这等“祥瑞”,从视觉上冲击天下人的精神灵魂,令他们完全臣服在刘辩的皇权之下。 这绝对是一种神迹! “报—— “京师洛阳、长安等三辅地区灭蝗大获成功……” … “报—— “兖州刺史刘岱传来急报,天降鸭兵后,蝗灾得以减弱,月余时间内可以得以镇压。 “东郡太守曹操也上奏,如今已经将近九月份,天气逐渐转凉,蝗灾很难起势。 “兖州各郡长官都在赞颂陛下的仁德和天命!” … “报—— “经过天降鸭兵后,兖州百姓对陛下五体投地,对皇权和朝廷敬畏有之。 “在百姓们上下一心,兖州各郡的汉室忠臣们团结一致下,接连镇压宵小。 “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曹操等长官,揪出不少与袁绍串通的世家大族的密信证据……” … 随着时间的过去,天降鸭兵之后,各地灭蝗工作大获成功! 而天降鸭兵不仅推动了灭蝗工作的胜利,也令百姓们对皇权更加敬畏! 以往说什么皇帝“受命于天”,皇帝是“天子”等等,百姓们是很不理解的! 那些开了智慧的读书人,心中更是嗤之以鼻,知道这是统治者愚民的手段! 然而! 经过“天降鸭兵”这个操作后,还有去年的天降红薯、土豆和玉米之后,所有人都为之震撼了! 百姓们对皇权更加敬畏,明白什么是“受命于天”了! 那些读书人对“子不语怪力乱神”,反而有些狐疑不信起来,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目光短浅,井底之蛙?! 在粮食危机的时候,天降红薯、土豆和玉米。如今在蝗灾爆发的时候,天降蝗虫克星——鸭兵! 这不叫“受命于天”,什么叫做“受命于天”啊?! 这就是真正的天命! 百姓们、读书人这么认为,就连那些士族们也开始谶语之学—— 说什么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光武帝陨石天降,当今陛下天命加持、祥瑞兴汉云云。 说的是一套一套的! 这些人对皇权越来越敬畏信仰,自然会逐渐偏向朝廷,或明或暗相助朝廷兵马长官。 旋即,那些隐藏在暗中的世家大族,想要支持袁氏、抵抗皇权、阻止摊丁入亩的家族们,就惨了! 哪怕是数十年、上百年的世家,家中肯定也有叛徒,什么家丁、奴隶、门客、私兵之类的,总会进行通风报信。 甚至就连家中庶出子、旁系子弟等等,想要撇清关系,或者献出投名状,也跳出来当污点证人。 在这些人的里应外合帮助下,刘岱、曹操等兖州各郡长官,对兖州展开了大清扫。 结果,兖州的不安因素,逐渐被清扫出来,皇权和朝廷的力量更加深入人心。 【您麾下势力掌控陈留郡全郡,获得一年寿命!】 【寿命+1】 【您麾下势力掌控东郡全郡,获得一年寿命!】 【寿命+1】 … 【您麾下势力完全掌控兖州八郡!】 刘辩可是拥有“天子长生术”,只要麾下势力掌控一郡之地,就可以获得一年寿命。 而经过“天降鸭兵”之事后,曾经若即若离的兖州,终于被刘岱、曹操等汉室忠臣们完全掌控兖州。 那些不安定份子被清扫出来。 经过麾下臣子的努力后,刘辩的寿命上限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寿命:19/56岁】 【完全掌控之州:司隶、青州、兖州(3/13州)】 【气运值:两千多万】 … 相信等刘辩完全统一大汉天下十三州,长命百岁轻而易举。 可以终结东汉皇帝短寿的命运了! … “报—— “青州牧刘备上奏请战。 “自从济南一战,青州军击溃袁绍驻扎在平原的部队,缴获大型战舰二十多艘。中型艨艟三十多艘。小型游艇、赤马舟等三十多艘。 “如今青州已经具备一支成规模的水师! “刘备认为应当夺下平原郡,这里原本就属于青州辖地,但因为在黄河对岸,被袁绍强占。 “刘备想要夺回平原,在这里驻扎兵马,成为进攻冀州的桥头堡。 “值此袁绍大军在河内溃败,且平原郡驻军也接连大败。再加上天降祥瑞、天降鸭兵,震撼人心! “刘备及其麾下一致认为,可以趁胜追击!” … 当青州刘备趁着捷报连连请战的时候,刘辩其实是有些心动了。 这确实是一个趁胜追击的机会! 如今九月份,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沙场秋点兵”,从古至今秋季都是出兵的最佳良机。 袁绍经此败绩,朝廷兵马士气如虹,应当更进一步。 … 许是看出刘辩想要趁胜追击的想法,荀彧劝谏道: “陛下,袁绍大军虽然退出河内,但并非是溃败,而是见势不对选择撤兵。 “袁绍的主力部队、有生力量还在,这时候趁胜追击,或可占据主动,但冀州是袁绍主场,也可能陷入鏖战之中。 “京师等地、兖州、青州,都经受过蝗灾影响,这时候应该修生养息,养精蓄锐。百姓们方才从灭蝗的喜悦中走出来,不应该继续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且冀州也受到蝗灾影响,百姓们筋疲力尽,还有不少地方因为传信不便,还误以为这是上天降下的警示,是对陛下的不满! “这时候如果出兵冀州,只会引起冀州百姓的反弹! “我们应该暂缓出兵,宣传"天降鸭兵"的祥瑞,令百姓们不再被蒙蔽视听,久而久之百姓们会对袁绍的统治形成反抗,反袁势力壮大。 “届时朝廷出兵冀州,将一呼百应、里应外合。” … 其实荀彧总结起来,就是后勤问题。 大汉本就是国库空虚,就算刘辩以雷霆手段掌控京师。但粮草危机和财政问题,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了。 红薯、土豆和玉米,需要三年五载的种植,才能逐渐的形成推广效应,如今前期只能充当种子。 而雪花盐刚刚问世,盐税的收入初见成效,但还没有源源不断涌向京师,缓解财政问题。 荀彧希望刘辩不要太过急切,一口吃不成胖子,不然贸然出兵,节衣缩食确实可以强撑。 但结果就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 刘辩身为一国之君,对很多的数据自然很清楚,知道如今的大汉还经不起多番折腾。 很多人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却没有看到秦奋六世之余烈,这才有一统六国的基础! 汉武帝打得匈奴分裂,漠北无王庭,但也是因为文景之治的后勤积蓄! 而刘辩有什么?! 灵帝留给他的只是一个烂摊子! 甚至! 当初刘辩连皇位都快保不住,过得朝不保夕! 董卓及其西凉军虎视眈眈,幕后还有袁氏妄图篡汉。刘辩可以力挽狂澜、翻云覆雨,已经是奇迹了! 这也让刘辩深深的明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 刘辩没有固执己见,暂缓出兵。 令刘备在青州养精蓄锐、继续修生养息。 令兖州刘岱、曹操等屯田农耕,恢复蝗灾过后的民生。 大军虽然屯兵河内、兖州、青州黄河沿岸,对峙冀州袁绍兵马,但却进入了修生养息的阶段。 屯田种植,农耕蓄养军资。 且也在进行丈量田亩、摊丁入亩! 朝廷兵马没有趁胜追击,反而在“天降鸭兵”、灭蝗工作逐渐走入尾声后,进入了修生养息之中,这令很多人有些意外! 经过袁绍等世家大族的宣扬,天下人还以为陛下冷血残暴、杀伐果断,是绝对的暴君! 但如今看来,陛下并非像那些人宣扬的残暴不仁,陛下还知道体恤百姓,知道蝗灾过后不应该继续劳民伤财了! 朝廷下诏修生养息,也是令蝗灾过后的百姓们,有一个恢复打击的时间! 这其实是一种仁政,而不是穷兵黩武! 这番表现,令很多读书人对朝廷、对陛下的观感为之改变了! 更不用说,这一次的“天降鸭兵”,前面的天降红薯、土豆和玉米,都在证明陛下有大气运、大天命! 一位有天命和气运的仁君,其实是大汉之福,天下之福! 就连刘辩都没有想到,他只是选择从善如流,听取荀彧修生养息的建议,却能令读书人看出他的仁义! 君子论迹不论心! 嘴上说的好听没用,但行动上的表现,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位君子的仁义道德! 就好像刘备,所有人都说他是伪君子,但刘备虚伪在哪里? 就因为刘备太过仁善,令很多人自渐形秽,觉得这世上没有这么完美的仁义道德君子,就觉得他是伪装的? 可君子论迹不论心,刘备伪装了一辈子,他就是真君子! 反倒是某些真小人,表面上满口道德文章,背地里男盗女娼。 世家掌控话语权,宣扬刘辩的残暴不仁、冷血残酷。但他所作所为,他的为政举措,都是仁义的! 这就是仁君! … 朝廷修生养息,令袁营上下有些意外! 他们其实担心朝廷趁胜追击,更进一步。但如今看来,陛下比他们想象的更加理智! 以个人英雄主义而言,这时候自然应该趁胜追击,杀一个人头滚滚。 但站在一国之君的角度,蝗灾虽然被镇压,但百姓们却受到了灾害影响,这时候应该与民休息,而不是穷兵黩武。 政治格局完全不同! 其实袁绍及其袁营上下,反倒希望朝廷趁胜追击。 冀州属于他们的主场,哪怕势力不及朝廷,且经历多次失败,但短时间想要覆灭他们,根本不可能! 反倒是袁营主场作战,可以将朝廷兵马拖在冀州,陷入这个战争泥潭之中,拖垮朝廷的财政! 但可惜,陛下很有理智,且不是刚愎自用的君王! 不过如此一来,袁营也可以脱出手,对付幽州牧刘虞了! 这一次陛下开坛祭天,上天赐福,天降鸭兵后,刘氏江山的地位稳如泰山! 汉室的国祚犹在,气运犹在,天命犹在! 因此袁氏从一开始的“篡汉”,渐渐改变思想,变成了扶持一位“新君”,对抗当今陛下! 而这位新君人选,袁营上下看中了幽州牧刘虞! 正值刘虞挥兵十万讨伐公孙瓒,袁营已经派遣使者前往幽州,想要劝他退兵,同时带着扶立新君的提案过去。 弦外之意就是告诉刘虞,只要他答应,汝南袁氏等世家大族,将绝对支持他登基称帝! 至于什么天命、什么名正言顺等等大义,他们可以宣扬“谶语之说”,且刘虞在百姓中有足够的名望,阻力最小、希望最大! 然而! 袁绍等人低估了刘虞对汉室的忠诚! 当使者到来,劝他退兵,并且告知袁绍等人准备拥立他为皇帝的时候,刘虞直接将使者斩了! 不留情面,直接将使者斩了! 袁绍派遣的使者,自然也是士族出身,且地位不俗,但刘虞二话不说,直接将之斩了! 这是完全堵死了这道口子,没有任何的商量和回旋的余地。 并且直接上奏朝廷,一五一十的告知此事! 袁绍闻言后,大惊失色!!! 刘虞就算拒绝,也不应该斩了使者——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规矩啊! 但刘虞这么做,完全就是不留余地! 袁绍震怒,立刻发动舆论攻势,造谣刘虞有篡位称帝的野心。 公孙瓒就是发现刘虞的僭越之举,这才被他发兵十万讨伐。 与此同时,袁绍暗中派兵北上幽州,决定与公孙瓒里应外合,击溃刘虞。 敬酒不吃吃罚酒! 既然刘虞不同意被袁绍拥立称帝,那他们就强行将刘虞拥立称帝! 届时,以刘虞这位新君,对抗当今陛下! 这也算是另类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但不同的是! 刘虞如果主动,他还有一些皇帝的权威。但如今被动被强行拥立,那么只是一位……傀儡皇帝了! 当然,前提是袁绍与公孙瓒联手,可以击败、生擒刘虞先! 为此,袁营暗中抽调兵力,北上驰援公孙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