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苟成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四章:荆州局面失控,刘表力不从心!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04章荆州局面失控,刘表力不从心! 朝廷令荆州出兵的诏令,很快传到了荆州襄阳州牧府邸。 原本袁术兵马盘踞在南阳,阻碍了荆州与朝廷的交通。 但随着袁术败逃淮南,南阳留守的袁术兵马或死、或逃、或降后,南阳已经落入朝廷之手。 当诏令传至襄阳后,刘表第一时间召集文臣武将议事: “陛下令我们尽快出兵驰援刘繇,若是继续敷衍了事,怕是会惹怒陛下,如今南阳有朝廷兵马坐镇,大军可直接兵临襄阳,诸位有何想法?” 大厅中坐满了荆襄的文臣武将,都是荆襄世家大族出身。 刘表单骑入荆州,可以那么快控制荆州大权,除了本身过人的能力之外,则是得益于荆襄世家的鼎力相助。 刘表与蔡氏的结合,更多的是联姻关系。 双方是相辅相成,且各有利益,随着关系盘根错节的深入,已经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 荆襄世家抗议朝廷的“摊丁入亩”赋税改革,刘表也不可能强行推广,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朝廷下令征讨袁术,但在他奔逃淮南,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后,荆襄世家阳奉阴违,刘表也是进退两难。 看似掌控荆州大权,但却是依赖世家联手,如今尾大不掉,刘表也很头疼。 但如今陛下已经平定冀州袁绍之乱,朝廷兵马挥兵南下只是时间问题。 且诏令下达,已经到了无法拒绝的地步,他们不可能继续与袁术维持和谐,必须做出一个选择了。 可惜刘表还是低估了麾下文臣的能力。 “主公,此事简单!” 刘表手下最重要的谋臣之一,蒯良说道: “长沙太守孙坚阵亡后,后由张羡继任。 “此将向来不服管教,阳奉阴违,可暗中令人撺掇反叛,携荆南五郡叛乱之势,我们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余力去驰援刘繇呢? “也不用插手朝廷和袁氏之争了!” … 蔡瑁等人立刻附和:“子柔此计甚妙!” “荆南五郡叛乱,虽然会影响荆襄稳定,但比起插手朝廷和袁术之争,以及驰援刘繇,可是小巫见大巫,毛毛雨而已!” 越来越多的人附和。 刘表闻言后,面上不动声色,心下却有些叹息,头疼无比! 不过荆襄世家,也不是铁板一块的! 这也是刘表故意为之。 一个政权如果没有多个派系互相制衡,一家独大,他这位主公也会被架空的。 任何的统治者,必须要学习的就是“制衡之道”! 这时,伊籍发言了,他也是刘表麾下的幕僚之一,皱眉说道:“我们如此阳奉阴违,怕是会惹怒陛下!” … “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呢?” 蔡瑁不以为意,轻笑道:“山高皇帝远,陛下对荆襄也是鞭长莫及!” … “冀州袁绍之乱已经被朝廷镇压,陛下下一步的军事动态,必定是直指淮南袁术,朝廷南下已成定局,真的是山高皇帝远吗?” 伊籍摇头说道:“如今是该做出选择了!随着朝廷南下战略,想要继续左右逢源、作壁上观,最后必定是鸡飞蛋打,被直接针对!” … “朝廷推行摊丁入亩,若是真的平定淮南袁术,荆襄世家将有覆灭之危。 “我们作壁上观,已经是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表现了。 “殊不知那些因为摊丁入亩而奔逃南下,避祸江东的世家大族,都在联手对抗朝廷。” … “我们可是拥有荆州水师,若是我们插手其中,朝廷的兵马根本过不了江淮天险。 “我们作壁上观,其实已经是对朝廷的退步了!” … 很快有人出言反驳伊籍,但也有人附和伊籍,不过力量比较微弱。 荆襄世家大族,以及奔逃荆襄的士族出身的文臣,自然有些抗拒“摊丁入亩”。 他们不愿与朝廷做对,更不愿意帮助朝廷镇压袁术,作壁上观,左右逢源。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只能望向刘表。 其实对刘表的态度,众人已经隐隐有些感觉到了。 因为伊籍与刘表是同乡,从小就依附刘表,伊籍如此强硬表态奉诏行事,显然是得到刘表授意。 果然。 众人望向刘表裁决时,他神色凝重,说道: “张辽已经挥兵进入南阳,朝廷兵马陆续分兵南下。聪明的人应该要审时度势,不应该负隅顽抗下去!” 刘表一锤定音,奉诏行事,驰援刘繇。 文臣武将无可奈何,这场会议最后不欢而散。 散会后,蔡瑁召集关系密切的同僚、家族同盟等文臣武将,又私下进行会议。 “主公决议出兵,你我该如何应对呢?”蔡瑁沉声问道。 自从刘表与蔡氏联姻后,快速控制荆州大权,而蔡氏也借此合纵连横,成为荆襄第一世家。 更因为蔡夫人生下子嗣,母凭子贵得到刘表宠溺,令蔡氏得到了兵权。 如今的荆州水师,有一部分是控制在蔡瑁手中。 “主公愚昧,但我们不能跟着自寻死路,朝廷推行摊丁入亩,这是要置我们于死地,我们帮助朝廷,不等于自掘坟墓吗?” “可陛下控制天下兵马大权,且杀伐果断。如今河北袁绍之乱已经被镇压,挥兵南下只是时间问题,我们挡得住朝廷兵马吗?” “为何挡不住?!” “袁绍之所以溃败,那是因为冀州无险可守,一马平川。朝廷麾下都是步骑,自然是摧枯拉朽、横扫千军了。” “可是,如今朝廷想要南下,面对的可是水网密布的江淮,没有水师部队,拿什么去度过淮河天险?” “就算是我们荆襄,也有襄江、淯水阻挡,襄阳城的护城河,都有数百米,朝廷可有水师部队?” 如果朝廷兵马要南下江淮,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从淮河度过,这需要击败淮南袁术。第二条,从襄阳度过,而后顺江南下江东。 原历史中,曹操走得就是第二条路! “袁绍也有训练水师部队,号称"渤海水师",战败而亡后,被朝廷接收了。朝廷可不是没有水师部队,我们不能大意!” “呵呵!大汉只有三支水师——淮南水师、江东水师,以及我们荆州水师,至于其他水师部队?不是我自夸,过家家罢了!” “这倒也是!” 这些人都是江淮地区的世家大族,水师部队进行水战,那都是家常便饭。 而北方兵马,多是骑兵作战,水战那是十分罕见。 这就出现了两种局面—— 北方多骑兵、南方多水师! 哪怕朝廷兵强马壮,且已经镇压北方诸侯,甚至连袁绍都败亡了,那又如何?! 来了江淮地区,没有水师部队,只能望河兴叹! 正是基于这种自信,他们才敢面对朝廷诏令时,还敢阳奉阴违,违抗圣意! 蔡瑁说道: “那我们就说好了,继续敷衍了事。主公怪罪下来,可要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不能被各个击破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主公奈何不了我们!” “这是自然!” “怪只怪陛下太狠了!摊丁入亩,简直就是掘坟墓之举,我们会自掘坟墓吗?自然不会!” “就此说定了!” 蔡瑁联手荆襄大部分世家大族阳奉阴违。 甚至都没有策动荆南五郡反叛做做样子,而是以军饷不足、粮草调集、众将士避战等借口,拖延出兵驰援刘繇。 荆州刺史刘表闻讯后,气得雷霆大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