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天将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八章 王昌龄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右相府。 “李瑄这竖子,竟然把被刺杀的事算在我头上。若是我,必找一百弩射死他!” 回到右相府后的李林甫大为光火。 当时李瑄是暗指他心胸狭窄,他还没有机会辩驳。 他怎么没想到找强弩手暗杀这一点? “大人,岁暮之夜,何必动怒呢!” 李岫劝说道。 他心中也疑惑,难道刺杀李瑄不是父亲所为吗? 只是作为儿子,他不敢多问。 “我堂堂首席宰相,却卸任吏部尚书。怕是长安的权贵,都在笑话我。我必须再立威信,让他们知道圣人依然信任我,李林甫还未倒!” 别看李林甫还左相府嘲弄李适之,但他心里是十分不甘的。 “大人请三思!此时您宜静不宜动。圣人心中有芥蒂,您应该蛰伏起来,勤恳政务,为圣人分忧,待风波平静,再伺机而动!” “大人声望虽被打击,但大人还是宰相啊!”李岫最后还不忘向李林甫提醒。 李林甫恍然,值此之际,他不能再顶风作案,以免让圣人厌恶。 “大郎说得对!为父就暂时忍下这一口气。看李适之和韦坚能得意多久!” “方才见左相府喜庆,我们右相府不能落人闲话。把小郎和小娘们唤出来。” 李林甫开始安排过年事宜。 若传出去右相府年夜都未过,岂不是又输一头? 右相府,嘉猷观中。 “八娘,阿爷唤你宴会!” 李岫亲自去喊在嘉猷观中的李腾空。 平康坊斜曲最大的府邸是李林甫府,这曾经是李靖的府邸,被李林甫一再扩建。 李林甫非常会李隆基的心意,李隆基信道教,慕神仙。 李林甫表现成虔诚的“修道者”,将自己宅院东南角,建立一个道观。 正好女儿李腾空慕道,让李腾空为观主。 “新年将近,阿爷的罪孽太多,我要替阿爷悔过,替家人消灾。” 李腾空不同于盛唐其他女道士,是一个真正的修道者,她学习医术,钻研道法,修心养性。 她对道教悔罪、谢过的三元、八节斋法特别热衷。每到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李腾空都要实施斋法。 即将过年,她将在斋法中度过。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是《春秋》大义。阿爷虽然玩弄权术,但我们为人子也只能辅佐啊。” 李岫微微摇头叹道。 历史上有几个人会去举报自己的父亲犯法? 那些获得“大义灭亲”称号的人,看似名留青史。看平心而论,谁又会和他们交朋友呢? 哪怕意识上觉得对的,也会在心里唾弃他,因为这就是人! “阿兄身为家中长子,应该劝谏阿爷能及时收手。” 李腾空女流之辈,虽被李林甫喜爱,说话没有份量。 “兄会试试……” 见李腾空准备斋法,李岫不再提及去宴会。 上到圣人,下到黎民都信这个。 或许祈福真的有用呢! …… 元正日。 大清早庭中烧竹,“噼里啪啦”的响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到来。 左相府门前宾客云集,络绎不绝。 虽然右相府也有诸多宾客,但和往年光景无法相比。 左相府小,只能送完一批又来一批。 连那些郡王、嗣王、公主都派人来道贺。 府前车马将巷子填地严严实实,使后来的权贵不得不将车马停在其他的宅院门前。 左相府之人享尽尊贵。 李适之也将自己的五个儿子,派出去向老朋友、诸王、公主、大臣们道贺。 李瑄还特意拜访贺知章、王维。 去拜访李白的时候,他不在,据说他去长安为数不多的好友那里喝酒。 等李瑄回家时,已是黄昏。全家共饮屠苏酒,希望能避邪驱灾。 “七郎,你的鱼符、朝服、将甲,都已送至。” 闭门之后,李适之向李瑄说,并提醒:“明日辰时,圣人在花萼相辉楼下宴五品以上职事官、诸王公主、诸名士。” “孩儿知晓!” 李瑄回应。 虽然发生了让李隆基愤怒的事情,但天子的气度要有。 特别是值此佳节,李隆基决定宴群臣、长安名流,庆祝新气象。 翌日,李瑄换上新衣,和李适之、李霅,以及李适之的续弦王氏,李霅正妻张氏一起,前往兴庆宫。 宴会不需要穿朝服,那样不适合欢乐。 此等宴会,宗旨是欢庆。 五品以上官吏能携正室入宫。 其他名士、特邀的官吏,不允许携带妻子。 花萼相辉楼此时是天下第一楼,其他滕王阁、岳阳楼等,都远远不及。 这是李隆基与民同乐的地方。 李隆基每年都会请一些平民长者入花萼相辉楼宴饮,展现他的爱民如子的风范。 臣子们相见,交相行礼,依旧在拜元正。 花萼相辉楼的大厅内,大臣王公们三五交谈,那些贵妇人们,也有她们的圈子。 “那是大诗人王摩诘。” 王维到场后,妙郁的风姿,成熟男人的魅力,让贵妇们两眼放光。 王维虽品级不高,但这样的宴会,必然会被皇帝邀请,皇帝通常会叫王维到台上,与之对饮。 “李太白也来了,别再喝醉了。” 同样有才华,但贵族们面对李白,和面对王维是两种全然不同的态度。 “大诗人王少伯,他不是在外面为官吗?” 看到王昌龄,不少人投来目光。 “王少伯至长安有公事处理。”有人知道王昌龄为何来长安。 这个时代,王昌龄与王维并称,虽声誉不及王维,却也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 他的边塞诗连李隆基都十分欣赏。 其他如诗人李颀、常建等,在长安者,皆被应邀。 其他还有一些才子,名士。 相比之下,权贵们更喜欢诗人。 诗歌是大唐的主旋律! 当李适之到来后,所有大臣们作揖。 稍后,人们将目光集中在李瑄身上,俊杰一时无两。 李瑄这种马上建功立业,是文人心中的模板,无一不敬重。 “李翰林,见你一面可不容易啊!” 在没有几人想要与李白亲近的时候,李瑄来到李白面前,执礼调笑道。 “几月不见李将军,如同相隔十年一般。” 李白回礼,感慨万千。 他指的是仅仅几月未见,他处处被排挤,长安虽大,几无立身之地,空有翰林之职,如同白衣。 而李瑄在几个月间,就立下不世的功勋。 他虽号称剑客,但知道执剑最多在市井争斗,无法上战场。 大唐的敌人,基本都是骑兵。士兵所执,皆为长兵器。拿刀、剑对抗骑兵,与送死无异。 “我与李翰林的友谊,还有很长的时间。我相信李翰林终有苦尽甘来的时候,就像伱诗中的那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瑄知道李白对官场心灰意冷,只会借酒浇愁。 李白很快就会离开长安。 在这个时候,皇帝都不喜李白,李瑄也无法对李白过多帮助。 他曾经提醒过李白,翰林院是出宰相的地方,可惜李白没把握住! “谢李将军之言。” 在个时候,能给予言语上的宽慰,足矣证明李瑄的情谊。 不过李白心态还是很乐观的,不外乎俗世的目光。 “这位是?还请李翰林介绍一番。” 李瑄看向李白身旁其貌不扬的男子。 “王昌龄,字少伯,现任江宁丞。拜见李将军。” 王昌龄自我介绍,并向李瑄一礼。 自江宁归长安,李瑄这个名字一直缠绕在他的耳边。 他昨日和好友李白喝酒的时候,一向孤高自负的李白,都对李瑄赞叹不已。 他曾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雪满弓刀的李瑄,完成他诗中的功绩。 “大诗人王少伯,久仰大名。” 李瑄拱手回礼,他没想到王昌龄会来长安。 对于这个半生都在被贬中的七绝圣手,李瑄很是敬佩。 王昌龄的官虽小,却不是第一次来花萼相辉楼,他在开元后期就来此赴宴过,并留下诗作。 宴会即将开始,李瑄也不能多聊,只是和李白、王昌龄约定明日一起饮酒。 在李瑄与王维交谈的时候,李林甫到来。 他脸上挂着笑,很和蔼可亲的样子。 亲近李林甫的大臣,都感觉他收敛了锋芒。 随后,太子李亨和诸王、公主驾到。 诸臣一起行礼。 李隆基对皇子皇孙的管理严厉,久居深宫之中,尊贵程度还不如李隆基兄弟的子嗣。 太子李亨也时时如履薄冰,他知道李林甫随时会出手对付他。 李林甫得罪太子,知道太子一旦继位他就玩蛋,所以必然会千方百计将太子拉下马。 同样的,安禄山也得罪太子。但安禄山选择的道路却不同。 一相一将,都是自己为自己争取命运。 正是因为他们与太子不和,李隆基才会宠信他们。 李瑄已经多次提醒李适之,可以尊敬李亨,但不能与李亨走得太近。 对于李亨提出的要求,直接婉拒。 “圣人至……” 辰时五刻,李隆基到达花萼相辉楼。 所有臣子都来到自己的座位前站直。 贵妇们则有自己的座位区域。 文人、诗人们的座位靠后。 诸王、公主驸马坐在左上角。 泾渭分明。 富丽堂皇的大厅上,各有百名乐工,列于大殿的左右侧。 琴、瑟、横笛、筝、笙、箜篌、琵琶、编钟、筚篥、萧羯鼓等等,各种汉、胡乐器,应有尽有!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