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天将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一章 南霁云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02章南霁云 沿海百姓对李瑄的崇敬如同神明,特别是那些受益的百姓。 李瑄灭掉劫掠他们海贼,灭掉欺凌他们的豪强,分出田地,留下钱财。 这是百姓们梦中都想象不到的美好。 如今却被李瑄实现! 不少穷苦百姓,像祭拜佛像一样祭拜李瑄。 以后两浙一带,李瑄的声望会越积越深。 这种现象对只酷吏来说,将来不会有什么用处。 但对李瑄来说,天下裂变的时候,再来临海,绝对可以一呼百应。 四月十日,李瑄得到一个消息,令他非常伤心。 大诗人贺知章去世。 他的家人,以道士礼简葬。 李瑄送去悼文,一来一回需数日时间,李瑄走不开,只能缅怀。 他很怀念在曲江柳岸与贺知章相遇,那种精神矍铄的面貌。 他多次去贺知章家中拜访,对这个大诗人,大学者,万分尊敬。 贺知章留下的诗集,李瑄将来会好好拜读。 在一个月前,李隆基终于忍受不住李白的性格,对其“赐金放还”。 四月,年仅三十三岁杜甫与大诗人李白,在洛阳相遇。 杜甫也开始他第三次漫游。 这种增长阅历,了解天下的方式,使杜甫将来能胸怀天下。 “我准备回京向圣人复命。你们都是有罪之人,但念在你们缴纳贪污金银,又在这段时间勤勤恳恳,为百姓分田地,维持两郡局势,我就不再追究你们的过失,希望伱们能如同《后汉书》的清廉官吏,名垂青史。莫要再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 四月十五日,李瑄决定回长安述职。 不处理这些官吏,李瑄有自己的考虑。 见识到这次杀戮,他们再犯法的概率就会变低许多。 当然,新任的太守,肯定不会再从他们中选择。 李瑄不操心这样的事情,还是让朝廷决定委派谁过来。 “多谢将军开恩!” 一众官吏拜道。 他们现在看到李瑄就发抖,哪能不勤勤恳恳? 听到李瑄不再追究之前之事,他们很激动,有的更是流出眼泪。 终于保住一命。 当天下午,李瑄就决定离开。 他没有和大部队一起,大部队押送着许多豪强的家人,一车车钱财、一车车绢锦、金银珠宝。 他们回到长安需要三四个月时间。 李瑄不想浪费这些时间。 他将剿灭吴令光以来获得的金银珠宝、钱绢记录成册。届时转交给李隆基就可以了。 只有李瑄的亲卫和张兴,跟着李瑄一起回长安。 他们每人骑四匹马,白天狂奔,夜晚只在驿站休息四个时辰,十天内就能回到长安。 通过审问,李瑄得知豪强向李林甫贿赂黄金,将一份奏书呈给圣人。 他要回去看看,有没有机会再整一次李林甫。 当临海郡的百姓得知李瑄要离开,纷纷前来为李瑄送行。 他们不断地向李瑄拜礼,并将家中的食物拿出来,有的老者还捧着钱币,要送给李瑄。 临海城虽然不在海边,但是李瑄除去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豪强。处死了一批官吏,使整个临海城为一清。 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豪强的欺凌。 而且李瑄平易近人,在官吏面前李瑄是杀人魔头,但在城中,经常与百姓接近,了解他们的生活。 李瑄不让百姓叫他将军,而是称他为七郎。 临海郡的百姓有谚语相传:“七郎为郡守,草民愿折寿。” 寓意李瑄能让他们安稳生活,折寿在所不惜。 如此种种,让李瑄更坚信自己的道路。 李瑄没有收下百姓的礼物,他下马向临海百姓谢礼后,与亲卫一起策马离开。 许多百姓以袖掩泪,不得自己。 “汉代的酷吏离开后,有没有这样?” 有年轻士人聊天时不禁问。 “李七郎不一样,他一面是能臣酷吏郅都,一面清廉官吏赵广汉;他们二者合一,亦不能相比。官吏们畏他如虎,百姓们爱他如爱自家。” 一名年老的士人回道。 “他这样会得罪很多人,朝中官吏们畏惧他,也不敢与他太过亲近。与豪强有关系的大臣也找机会陷害他。” 年轻士人还是觉得李瑄太过鲁莽。 “他做这样的事,就一定考虑到这点。这是他的选择。” 年老士人回答。 “敢问您觉得他将来能当宰相吗?” 年轻士人好奇。 “他一定能当宰相!” 年老士人如是说道。 “非也!引用《左传》的一句话: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又一名士人加入聊天。他并不看好李瑄。 年轻士人看向年老士人时,年老士人却笑着摇头,他没有去争辩。 李瑄一行,四马轮换。 由于未带大军跟随,几乎每到一个郡县,就要被拦下查验身份。 当得知李瑄来到本郡县后,官吏和豪强恶霸无不战栗,他们关闭门户,竟然数月不敢打开。 数日后,李瑄率亲卫到达陈留城。 陈留城属于陈留郡。但陈留城并非郡治,西面的开封才是郡治。 太阳快要落山,连日高强度赶路,李瑄准备今日提前休息一番,养精蓄锐,明日再赶路。 陈留离洛阳已经不远。但李瑄来的时候未经过陈留,而是出洛阳从登封而下,走另一条道。 到陈留城,李瑄拿出鱼符向官差证明身份,官差大惊失色,立刻到县衙禀告。 李瑄没有在城外等,而是进入城内。 路人看到李瑄等一人驾四马,且马上携有盔甲,刀枪,这明显是官家人,皆避让。 陈留城是官道上的重要城镇,来往商人许多,带来繁华。 李瑄在想,李白和杜甫携手漫游的时候,应该会经过陈留城。 但这俩人到处跑,不一定会按照正常路线。 “好雄壮的马,这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吗?” 在所有人对李瑄避之不及的时候,一名三十岁出头的县兵上前问道。 此县兵身高六尺,容貌俊正。看起来像是一个练武之人。 他的出现,让李瑄的亲卫警惕。 “并非汗血宝马,这是草原马。” 李瑄回答道。 “我见过突厥马,不是长这样啊!” 县兵更惊奇。 “百人之中必有足下这种身高六尺者,万马之中得一良种,就不再稀奇了。” 李瑄一边走,一边耐着性子回答。 “有道理!英雄配宝马!” 县兵觉得李瑄一定是能人。 他只是一个维持街道治安的县兵,微不足道。李瑄愿意和他交谈,可见李瑄的气度。 李瑄微微一笑。 就在这时,陈留令慌慌张张地带着属下跑过来。 街上的行人惊诧,陈留令一向车马而行,今天怎么不顾体面地在街上慢跑? “陈留令……郑砚,拜见李将军。” 陈留令在李瑄面前停下,气喘吁吁,带着佐吏躬身一拜。 虽然李瑄屠戮豪强没过多久,但这种大事情,很快就传遍天下。让天下豪强敲响警钟。 李瑄灭豪强是因为吴令光海贼案。 只要此案的一切,公诸于众。一定有士人对李瑄的行为拍案叫好。 “我路过陈留,休息一晚就走。我们的食住从简,还劳郑县令费心。” 李瑄向郑砚回礼道。 如果不是携带数十匹马,他肯定不会麻烦县衙帮助。 “一点都不费心,您能驾临,是陈留的荣幸。” 郑砚不敢有一丝怠慢。 “南八,你在这干什么,还不快给将军牵马?” 郑砚才看到离李瑄很近的县兵,对他呵斥一声。 “是……” 愣了一下的南八反应过来,他上前想要接过李瑄的缰绳。 他没想到李瑄的身份这么大,还是将军,连县令都要唯唯诺诺。 看起来很年轻啊! “足下叫什么名字?” 听到郑砚叫南八,李瑄突然想起一个人,故而看着南八问道。 “在下南霁云……” 南霁云费解,李瑄这样的大人物,怎么会问他一个县兵的的名字? 他家境贫寒,幸得名师看重学习箭术、武艺。 本来想从军,但母亲身体不好,只能在家乡一边操舟为营生,一边侍奉母亲。 不久前母亲去世,他已经三十多岁,便失去从军边塞的想法,离开家乡,试图在地方上寻求上进。 但没有丝毫背景的他,只能靠着朋友推荐,当一个维护街道治安的小县兵。 “好壮士!” 李瑄心中一激动,拍了拍南霁云的肩膀。 他记得南霁云是顿丘人,离陈留不远。 南霁云的勇猛与忠义,在历史上留下动人的一笔。 前世李瑄看史书雎阳之战的时候,不忍卒读,就是看到南霁云搬救兵无果,自断手指,以表决心赴死。 李瑄很敬佩。 南霁云更为不解,不明白李瑄为何突然夸赞他? 他这一辈子就在黄河两岸,确定从未见过李瑄。 “将军认识南八吗?” 郑砚小心询问李瑄。 “并不认识!他看起来很果毅,我觉得他一定是勇猛之人。”李瑄摇头,赞许南霁云。 “南八,李将军是雪满弓刀的少年英雄,能被李将军称赞,你有福气了!” 郑砚心中佩服李瑄的识人之明。 这南八是陈留一百名县兵中武力最高,还精通骑射,例无虚发。 有他在街上,没有人敢横行,所以郑砚才记住南霁云的名字。 “原您是大名鼎鼎的李将军,南霁云失礼了。” 南霁云听到李瑄的名号,再次一拜。 怪不得县令会这样来迎接。 李瑄生擒双可汗的事迹传到陈留,南霁云还梦见自己追随李将军,一起驰骋草原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