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83年开始的娱乐大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电影开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十二点过后,依然有节目,而且节目质量也相当不错。 港岛歌手张名敏一首《我的中国心》一出,全场跟着低声哼。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开头的几句,就不知唱出了多少海外华人的心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这些词,则是把所有的人心底深处的一种情怀给唱了出来。 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不少都已经含着泪水。 是的,和外面经济差距很大。 可是,这里是根啊! 而从24年回来的黄泽,想想那时候,再想想这时候,四十年风云变幻,脑海里出现了两个词。 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看着台上的张名敏,知道这沧桑变化的黄泽有些激动不已。 同时,他也清楚。 84年春晚的记忆,只可能会是这首歌。 自己的两首歌,始终会差一线。 最后,在一首新歌,同时也是贯穿几十年春晚的《难忘今宵》之中,这届春晚落下帷幕。 其实不管谁是第一。 都无法抵挡一件事,黄泽是真的火了。 不只是年轻人喜欢,买买磁带的事。 即使黄泽已经没穿那一身西装了,坐火车返回沪海的时候,不管是公交车上,还是火车上,都时不时地有人和黄泽搭话。 “哎,你不是春晚上唱歌的那个吗?就涛声依旧,叫,叫黄泽,对吧?” “小伙子唱的真不错,我们全家都爱听你唱的,明年春晚再上去唱两首啊!” “哎,黄泽,我也是沪海人,你有对象了吗?” 这是一个穿着摩登,打扮前卫的年轻女人。 要是后世,黄泽一准得勾搭勾搭,验验货。 但是现在啊! 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黄泽为了减少麻烦,张口直接来了一句“已经有了”。 “是谁?”对方追问。 我凭什么告诉你? 心里嘀咕一声,回了一声“你不认识”,黄泽便不想再搭理对方了。 和一个小隔间的人聊了好一会儿,困意上来,干脆上床睡觉。 而这次春晚一上,所带来的影响不止于此。 远在哈市。 李九量被亲戚朋友一顿劝之后,对让儿子李键去沪影厂演戏的事其实是有些犹豫的。 万一孩子过的不好呢? 万一孩子学坏呢? 万一心野了,再也学不下去,然后在文艺圈子还没混出来怎么办? 那孩子不就废了? 但随着在春晚上看到了黄泽,认出对方就是之前来自己家的那个年轻人,李九量心里的顾虑便都被彻底压制住了。 这年轻人都能上春晚了,那跟着他拍一部电影,对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条出路啊! 唱歌,拍电影,总比自己武生要来的轻松的多。 于是乎,在家里过了个年后,他和老婆就带着李键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了。 亲自去接上了《后进生的春天》里最重要的小演员, 黄泽领着李键和李父李母把沪影厂参观了一遍,最后,目的地便是自己家。 父母和老妹这边黄泽都沟通过了。 非常热情的迎接了一下李键一家人。 “呀,这就是我们家阿泽说的小天才啊!”老妈笑着摸了一下李键的脑袋,“还蛮可爱的嘛,以后就把阿姨家当自己家,想吃什么,跟阿姨讲就行了,千万不要见外。” “额。” “麻烦你们了啊。”李键父母看到家里的陈设,电视冰箱都有,也是心里一惊,略带局促地道。 “嗨,说这些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嘛。”老妈带着李键走向了黄泽的房间,指了指患者腾到上铺后腾出来的下铺,“这个就是你的了,有什么要是不敢跟我说的话,跟黄泽哥哥说也一样,千万不要什么也不敢说。” “放心吧阿姨。”李键重重地点了点头。 “以后真的麻烦你们了。”李键父母再次表达了谢意。 次日,对孩子在沪海居住再无顾虑的李键父母便坐上火车回家了。 而黄泽则是开始了待在家里,教李键音乐,唱歌的日子。 “低了,再高一点。” “这里不要换气。” “发音,把你的东北口音给换了,你见过谁唱歌还有口音的?跟着我念十遍。” “好了,今天练了一个多小时了,歇歇嗓子吧。”为了保住对方的嗓子,时间一到,黄泽就停止了授课了。 可惜,自己停止了授课,李键依然不能下课。 自己授课的时候,老妹黄兰就在旁边看其他闲书。 待到李键一下课,立马拿出寒假作业,“李键,来替我做做这套题,这些题我都不会做。” “噗……”黄泽正在喝水呢,一口水差点喷出来。 “黄兰,你好歹是班级前三,都不会做?这你也能说的出口?” “想偷懒也不是这个偷懒法啊!” “你别管她。” “真不会啊!”黄兰扮了个哭脸,拿出一份题来,找到了黄泽,“这个方程怎么解?” “这样,这样,这样……” “那这个题怎么做?”黄兰把答案一填,立马问起了下一道题。 “哎,你是来找茬的吧?” “你做不做吧?” “真不会做啊。”黄兰一副有种你揍我的样子,搞地黄泽也是颇为无奈。 不做就不做吧。 自己小时候也没做过什么寒假作业,都是上学前两天熬夜抄。 黄兰最起码离上学还早呢就操心寒假作业了。 这孩子有忧患意识。 额。 换个角度看问题,顿觉天地宽啊! 管了没法管,黄泽也就懒得管了,反正李键也在家里待不了几天。 二月十五号。 《后进生的春天》便正式开机了。 所有主要成员齐聚一堂,互相认识了一下,便开始了一次次的排练。 主要排练明天将会开拍的第一场戏,老师周树进学校。 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拍摄。 没辙。 一来,这年头拍电影花销极大的一项就是胶片。 而电影的成本又是固定的,超过了就肯定赔钱,这无关于电影火不火。 大家能做的就是把一切都练到烂熟于心,尽量一遍过。 一部片子拍下来,胶片和成片长度比是二比一,三比一,才是现在制片厂的正常现象。 像后世姜闻那样烧胶片,绝对会被厂子里其他人给骂死的。 二嘛,那就涉及到一个魔术光线的问题了。 日出日落前后的各二十分钟,太阳处于地平线很低的位置,光线没有直射过来,相当于有全自然的背景灯光,无论是色彩饱和度还是被摄体的纹理都非常理想,是拍摄的黄金时间段。 明天的那段周树进学校的画面,便要争取在魔术光线时间内拍摄完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