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乌龙江轶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章 马义高代署县衙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四十七章马义高代署县衙 施宜生跑了,马义高到哪里去找县太爷派团丁呢? 事情的缘由是,州府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来公文,也没有给县衙下拨银饷了。县官施宜生担心换了皇帝,自己的官位和性命不保,整天为此坐立不安。前几天,他突然接到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亲戚写给他的一封信。他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是一首诗:“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施宜生不解其中之意,派人把马义高叫到了自己的书房。 马义高进屋后,施宜生啥子也不说,只把手中的信递给他。马义高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十五岁考取庠生,二十岁中秀才,直接被州府点为县府教谕,后又被施宜生聘为师爷。他当了多年的师爷,经常遇到县太爷给他出这样的难题,让他参详。他也不问啥子原由,展开信纸一看,失声地叫了起来:“天啊!这首诗的主人居然以商朝伊尹自比,敢冒天下之大不讳,梦想改朝换代,取而代之呀!” “小声点!”施宜生急忙伸手捂住他的嘴巴,朝窗外看了看,小声地对他说:“你晓得这是哪个写的诗?” 马义高把他那又鹞子眼,睁得大大,盯着施宜生,摇摇头。施宜生神秘地对说了三个字:“袁世凯!” “他呀?”马义高啥子都明白了,对施宜生说道:“时下,也只有他老人家才能够写出这样大气磅礴的诗来哟!” “此话怎讲?”施宜生不明白地问,向他催促道:“快坐下来,说给我听!”。 马义高走到施宜生座位的旁边,坐下来,喝了一口茶,开口对他说道:“你应该晓得,光绪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后,溥仪坐了龙椅,改国号‘宣统"。溥仪的父亲载沣也因此成为了摄政王。” “载沣成为了摄政王,又与袁世凯写的这首诗有何关系?”施宜生伸长脖子,大惑不解地问。 “关系可大着呢!那载沣一直与袁世凯不和,他不仅反对袁世凯的新政措施,还因为‘戊戌政变"一事,怀疑袁世凯向慈禧出卖光绪支持维新派。”马义高翕动着鹰勾鼻,侃侃而谈:“1898年6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在这年的‘戊戌政变"前,‘帝党"人物曾寄望于袁世凯的新军,谭嗣同和载沣都曾面劝袁世凯出兵围攻慈禧太后所居住的颐和园。结果,袁世凯没有对慈禧太后下手,‘戊戌变法"失败,慈禧把光绪幽禁至死。载沣就以此认为是袁世凯出卖了光绪,对袁世凯更是刻骨仇恨。” “这个我也晓得,”施宜生接过话来说道:“载沣当上摄政王后,解除了袁世凯的官职。袁世凯为求自保,借机称足疾,不是返回河南到老家了吗?” “你说的这个事情,就是这首诗的谜底了!”马义高捏着信纸,对他说道:“袁世凯回到河南后,隐居在辉县,表面上是养病,其实是韬光养晦,暗地里仍然操纵政事,等待时机复出。我估计,可能是袁世凯又到了安阳的洹上村,在那里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忙里偷闲写了这首诗。你可晓得,商朝时的伊尹,就是隐居在那里的呀。”ap. “哎呀!原来如此!”施宜生终于晓得袁世凯写这首诗的由来了,可他还是不明白地问:“你帮我想一想,我那朋友为啥子一个字都不写,而寄一首袁世凯的诗给我呢?” 马义高听了,狡黠地笑了。他慢条斯理地呷了口茶,回答施宜生说:“其实很简单,你那朋友在帮袁世凯招降纳叛网络人才呢!可能是想让你出来帮袁世凯,又怕你不接受,还担心你出卖了他,所以只寄了一首诗给你,看你懂不懂板眼呀!” “是这样啊?”施宜生方才如梦初醒,长长地反问了一声。他又急切地向马义高问他:“你说我应该咋个办呢?” “为今之计,必须当机立断,投靠袁世凯!”马义高老谋深算地对他说。 “为啥子?”施宜生在决定自己生死的大事面前不敢马虎。 “为啥子?”马义高眨动着鹞子眼,胸有成竹地对他说:“你可晓得,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成功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带动中国各地的革命者响应。前几天报纸上不是登载了一则消息:孙中山于12月20日,带着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为‘辛亥革命"筹集的资金赶赴到上海吗?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已经有17个省独立了,他们派出代表,推选刚刚返国的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今年1月1日,农历辛亥十一月十三号,孙中山已经宣誓就职。” “这是世人所共知的事情,与我投靠袁世凯又有何关联?”施宜生还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有何关联?”马义高喝了一口茶,盯了他一眼,把话锋一转,对他说道:“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力量却凭借的是各地团练,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旗下‘哥老会"的成员。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孙中山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人,致使革命势力呈现多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情形。在目前形势下,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你说朝庭不用袁世凯,又用谁呢?县太爷,你现在投靠袁世凯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呀!” 施宜生如梦方醒,急忙拿出县府的印信交给马义高,让他代为署理县府公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