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花间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章 终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烈日之下,杨采薇站在白小笙身旁,面露忧虑。 “糟了,潘樾还没有回来,时辰就快要到了……” 香炉之内,一炷香也已经燃尽。高公公宣布:“时辰已到!” 众人一听,顿时打起了精神,潘瑾站在远处,也脸色一变。 白小笙焦虑地说:“怎么办,杨姐姐,潘大人怎么还不回来?莫不是阿江发现的东西是假的?” 杨采薇强作镇定,摇摇头。 “不会的,阿江以性命换出来的证据不能有假,潘樾也一定会找到证据,回来救我的!” 此时,贾太尉却冷哼一笑。 “杨采薇,午时已到,潘樾恐怕是找不到证据,弃你而去了吧!” 杨采薇反驳:“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是背信弃义的小人吗?” 贾太尉请禀:“皇后娘娘,午时已到,按约定潘樾未能回来,该将罪犯杨采薇拖出午门问斩!” 府兵上前押住杨采薇,潘樾也被府兵擒拿,押到了贾太尉和皇后的面前。 高公公上前,对皇后禀报:“查验各处,并无所得。” 贾太尉得意一笑,皇后怒道:“通通给我拿下!谁都不得求情!” 白小笙和凌儿也被府兵包围,胜负已分。 皇后微笑着对贾太尉说:“方才为了厘清疑点,让太尉受委屈了。” 贾太尉行了一个大礼,说:“皇后娘娘言重了,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只要能查明真相,臣受点委屈没有什么。” 皇后满意地点头,又严肃神色,望向潘樾,当众宣布: “潘樾,当众造谣,恶意诽谤,是杀是剐,任凭太尉发落。” “是!” 贾太尉领取旨意,转向潘樾,假惺惺地叹了口气。 “唉,潘樾,你罔顾皇恩,辜负郡主,犯下弥天大罪,还不知悔改,如今,我只能将你处以极刑,以儆效尤了。” 潘樾被府兵反扣双手,用仇恨的目光瞪着贾太尉。 “你我都知道,该死的人是你!” 贾太尉慢悠悠走到他身前,低声说:“那又如何?成王败寇,现在胜负已分啊。” 潘樾与他对视,忽然冷冷一笑。 “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他猛地向前踢了一脚,贾太尉毫无防备,直接被踹倒在地,潘樾挣脱府兵束缚,拔剑直指贾太尉咽,说: “你说得对,成王败寇,胜负已分。” 当时在太尉书房,潘樾说:“将军,为避免殿上生乱,还望将军前往军营,调配人马前来护驾,以防万一。” 殿前宿卫点头:“好,公子放心,我这就去!” 潘樾装作毫无发现,束手就擒,高公公禀报皇后:“查验各处,并无所得。” 说着,却悄悄向皇后手里递了一张纸条。 皇后疑惑,展开纸条,上面写着:“找到贾荃罪证,谨防狗急跳墙。” 此刻,高公公将刚才潘樾找到的账本呈于皇后面前,皇后细细翻阅,脸色愈发铁青,最后气得双手发抖,将账本往地上一摔。 “贾荃通敌,证据确凿,贾荃,你罔顾圣恩,还有何话可说!” 贾荃自知进了圈套,阴鸷一笑。 “潘樾,你确实够聪明,没想到我筹谋几十年,竟然败在了你小子手上!” 潘樾剑指贾荃:“多行不义必自毙!” “贾某在朝中谋划几十载,早就料到或许会有今日这一遭,难道你们以为我真的会全无准备?” 贾荃说罢,神色一凛,手持弓弩的府兵从暗中现身,将众人包围。 高公公指着他喊:“贾荃,你竟敢谋反?!” “有什么不敢!反也是死,不反也是死,有这么多贵人陪葬,我不亏!” 潘樾的剑还架在贾荃的脖子上,贾荃伸手拨开剑刃,威胁潘樾:“放我走,否则都得死!” 忽然,房檐之上,殿前宿卫带领一队禁军现身,万箭齐发,叛变府兵纷纷倒地,贾荃阵营寡不敌众,只能就擒。 皇后冷笑,缓步走下台阶。 “多亏潘樾运筹帷幄,找到账册后,就着人去搬救兵,贾荃,你通敌卖国,逼杀郡主,陷害忠良,桩桩件件,万死莫赎,来人,把他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禁军上前擒住贾荃,将其押送出府。贾荃盔甲掉落,狼狈不堪,再不复方才的意气风发。 忽然,他双臂一振,利用坚硬铠甲挣脱禁军束缚,直冲向皇后,横刀挟持。 “都让开!!否则我就杀了她!” 高公公大惊失色,潘樾喊道:“贾荃,你不要一错再错!” 贾荃已然陷入癫狂,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哈……我早已经回不了头了,回不了头了!今日,就算我死了,我也要让你们为我陪葬……” 话未落音,贾荃却突然口吐鲜血。 他一转头,只见不知何时,贾夫人手持弓弩,刺穿了贾荃的后心。 贾荃眼睛一瞪,踉跄着后退,贾夫人又哭又笑,神情恍惚。 “我要杀了你,是你杀了箐儿,是你杀了箐儿……” 众人愕然,贾太尉仍然不敢置信盯着夫人,缓缓倒在地上,离虎符近在咫尺,不甘心地咽了气。 * 街道上人来人往,百姓们生活如常,一派河清海晏之象。 青帝站在门口,望着来往行人,若有所思。 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正是云裳。她戴着镣铐,身后站着几名官兵监视,云裳走上前去,望着青帝。 “阿姐,对不起……” 青帝看着云裳,百感交集。 “不必了,不用说对不起我,往后余生,你对得起自己就行了。” 青帝忍住眼泪,转身走回了小院。 云裳望着她的背影,久久不愿离去…… 潘府之中,潘瑾正在书房批阅公文。墨色渐干,潘瑾没有停笔,吩咐下人:“没墨了,研墨。” 潘樾挽起衣袖,在一旁开始研墨。 潘瑾抬头,惊讶道:“是你啊?” 潘樾仔细研好墨,放在潘瑾面前,说:“我是来辞行的。今日面圣,我已请旨,继续回禾阳做县令。” “好,你去吧。” 潘瑾回答得干脆,反倒让潘樾有些意外。 “贾荃的余党,我一定会查清的。”他说。 潘樾望着父亲,欲言又止,转身准备离去。走到门口,潘瑾叫住了他。 “樾儿……” 潘樾站住脚步,回过头来。 “爹。” 潘樾微笑,说:“保重。” 此刻无需多言,潘瑾眼中含泪,欣慰地点了点头。直到潘樾走远,他才展颜一笑,擦干脸上的泪水,低头继续批阅公文。 * 疏雨院外,上官兰站在门口,与杨采薇遥遥相望。 杨采薇走上前去,面露歉疚。 “对不起,骗了你这么久……” “是芷儿有错在先,你没做错什么,我并不会怪你。”上官兰表情平静,顿了顿,继续说:“其实我今天来,是想再见你一面,也想……再见芷儿一面。” 上官兰望着杨采薇的脸,上官芷曾经的声音仿佛在她耳畔响起—— “哥哥,你回来啦。” “哥哥,你怎么这样啊!” “哥哥,你就答应我嘛……” 他不禁伸出手,想摸一摸上官芷的鬓角,忽然回过神来,收回了手。 杨采薇动容:“上官公子……” “或许,我能看到这个世界上,另外一个芷儿活着的样子,对我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上官兰说。 杨采薇点点头,上官兰转身打算离开,又回过头来。 “杨姑娘,能否再帮我一个忙?” 金谷园里,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躺在床上,神思涣散。 “芷儿……芷儿……” 杨采薇坐在床边,伸手握住老太太布满皱纹的手。 “太奶奶,芷儿在这儿呢!” 太奶奶开心地拉着杨采薇的手,将她拥入怀中。 “在就好在就好……太奶奶带你去吃糖!给你糖吃!” “好啊,等太奶奶好起来了,就像小时候一样,带芷儿去吃糖好吗?那太奶奶 现在要乖乖听话,喝药才行!这样,病才能早点好!” 太奶奶高兴地点点头,杨采薇端来一旁的药碗,一口一口喂给老人。 过了很久,杨采薇走出房门,上官兰等在外面。 “老太太睡着了,我刚才在旁边一直陪着她。”杨采薇说。 “多谢……太奶奶早就有些神思不清了,她一直都最疼爱芷儿,我不忍心将真相告诉她,才为难你演这场戏。” 杨采薇摇头道:“不为难。” 上官兰说:“以后如果你和潘樾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也会尽力去做的。” “谢谢。”杨采薇点头。 两人在金谷园门口道别,上官兰望着杨采薇离去的背影,喃喃道:“芷儿……” 杨采薇回头,莞尔一笑。 “哥哥,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 禾阳山上,风水清静之地,立着两块墓碑。 一块是“先考卓山巨之墓”,不远之处,正是“卓氏澜江之墓”。 白小笙一身白衣,跪坐在墓碑前,无声凝望。杨采薇远远走来,手里拿着桂花酿,放在了卓澜江的墓前。 “阿江,你曾经说过,等扳倒贾荃之后,就要一起回禾阳,还说要大醉三天呢。老地方的桂花酿,敬我最好的朋友。” 杨采薇拔开塞子,将酒洒在卓澜江墓前的土地上。 潘樾在旁边看着,思绪万千。 白小笙一直沉默不语,意识到杨采薇正担忧地看着自己,轻声说:“杨姐姐,我没事。但我想多陪他一会儿,你们先走吧。” 杨采薇点点头,潘樾上前扶起她,两人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微风吹过,野花摇曳。 白小笙望着墓碑,往事一幕幕浮现—— 鬼市河畔,白小笙想要逃跑,被卓澜江一把抓住:“你跑什么!” 意识到有些不对,他变了脸色,惊呼:“你是女子?!” 小酒馆里,卓澜江和白小笙拌嘴,“怎么,只能在背后说人坏话是吗?” “当你面我也会这么说,我要教你做人,给你好好上一课!” 没有旁人的夜晚,白小笙和卓澜江并肩坐着喝酒,她微醺着说:“我和你们不一样,整天情情爱爱的……” 她说笑着讲述自己的身世,卓澜江看穿她内心的孤单,递给她一颗糖…… 银雨楼密室里,白小笙问他:“你为什么信我?” 卓澜江笑得开朗:“我去鬼市逼问你的时候,你都吓成那样了,也没有出卖朋友,我觉得你值得信任。” 醉酒的深夜,卓澜江与白小笙四目相对,近在咫尺。 “只有你在我身边时,我才会觉得,我像个人……” 姻缘树下,白小笙将写着两人姓名的木牌挂在树梢,闭上双眼…… 白小笙望着卓澜江的墓碑,在心里对他说: “那日我在姻缘树下许愿,我说,希望未来无论风雨坎坷,我都会在你身边,可惜实现不了了,挺可惜的。不过没关系,反正在我心里,我已经嫁过你千千万万次了。” 一阵强风吹起,纸钱飘扬在苍翠青山之间。 * 天晴日朗,惠风和畅。 禾阳城门处,潘樾,杨采薇一身便衣骑马来到城门下。 杨采薇深吸一口气,说:“还是禾阳的味道更好闻一点。” 潘樾一笑,二人骑着马进入城门。 没想到,刚进城门,突然之间,街道两侧的百姓纷纷涌了出来。 百姓们夹道欢迎,手持鲜花、锣鼓喧天,迎接潘樾和杨采薇归来。 潘樾和杨采薇都为之一惊。 “怎么回事?” 潘樾摇头,也一头雾水。此时,只见刘捕快带着一众官吏等在门口,见到潘樾和杨采薇,赶紧上前来。 “大人大人——上官小姐,你们回来啦!” 陈三拉扯了一下刘捕快,埋怨道:“瞎喊什么呢?” 刘捕快反应过来,连忙改口:“哦哦,对,是杨姑娘、杨姑娘!我就说嘛,杨 姑娘既善解人意,又温柔体贴,怎么可能是之前那个跋扈的小姐!” 杨采薇一笑,翻身下马。 “刘捕快,你是不是忘了我进县衙之时打你的那一顿了?” 刘捕快憨笑着摸摸脑袋,说:“不敢不敢!二位快里面请吧!” 潘樾牵着杨采薇的手,一起走入县衙。 刘捕快跟在后面念叨:“潘大人,我们还以为您去了京城就不回来了。这段时间弟兄们都快闲出病来了。” 杨采薇取笑他:“你这县衙的捕快,闲还不好?” “也好也不好……”刘捕快说。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 县衙院中,老姜头独自一人坐着,桌前放着壶茶,微笑着静静观望着这一切。 杨采薇扑上前去。 “义父!我回来了!” “回来了好,回来了好啊!”老姜头欣慰地望着杨采薇,又看看潘樾,“看来我猜得没错,你们总归是回到这里的!” 潘樾走上前,说:“师傅,还记得当初您给我的那番话吗?” 老姜头点头,捋了捋胡须。 “当然记得,我一直相信你有能力改变禾阳。” 日落时分,潘樾与杨采薇站在桥上,俯瞰禾阳百姓,烟火人间,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 “还记得,我们刚在禾阳重逢时的情形吗?”潘樾问。 杨采薇一笑。“当然记得,大人亲临禾阳,轰动一时,那掷果盈车的盛况,我怎么会忘呢?” 潘樾感叹:“那时候的禾阳,还是一个贤良沉默,残暴横行的罪恶之城,连你也差点成为了替罪羊。” “所以我那个时候就在想,希望有朝一日,禾阳的冤案能够得以昭雪,禾阳境内不再有不白之尸,只是没有想到,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无论是阿江还是郡主,抑或你和我,甚至在世间之人,往往都是身不由己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坚持心中所想。” 潘樾牵起杨采薇的手,微笑着望向她。 “只要有你,便不惧前路,不枉此生。”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点亮了禾阳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