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章 海上走私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南部海域之上,几十艘海上巨兽正劈风斩浪向东而行。 永兴号甲板上,郑和拿着千里镜眺望不远处的海面,狂风呼啸着穿梭于船队之间,吹得船帆猎猎作响,绳索在风中疯狂舞动,发出尖锐的呼啸。 “大人!” 一旁的副使王景弘趁机说道:“前面就到汉南了,过了这片海域,就是我们的大明了!” “三年了!” 郑和面满风霜,这一晃三年又过去了,顺利的话三个月就能到达松江,然后进京复名。 这是郑和第二次下西洋了,第一次是探路,这第二次就是真真正正的捞钱了! 移民,迁都,皇帝要做的事情全是烧钱的大工程,国内的农税和商税压根就无法支撑,只能依靠郑和从外面捞钱回来! 王景弘笑道:“想必陛下一定会很高兴!” 这一次出海,他们率领的宝船船队去了二十多个国家,换取了大量的财富,挣的可谓是盆满钵满。 丝绸,茶叶,瓷器,这些私人不得买卖的东西很暴利,而且深受海外小国的欢迎。 就算是民窑烧制的瓷器,哪怕是茶壶,盘子碗,拉出去都能卖上好价钱。 郑和却没有轻松的样子,说道:“大海之上瞬息万变,不到松江就不能掉以轻心啊!” 王景弘点头道:“大人说的是啊!” 说罢,拿起千里镜看了一眼前方的海域,突然,几个黑点出现。 “大人,好像有船队来了!” 自从开海后,下海的商人越来越多了,海上有船队并不稀奇,这一路之上已经遇到很多了。 郑和瞧了一眼,倒也没有在意。 “不对啊,大人!” 可随着对面船队越来越近,王景弘发现了什么。 “对面的船队怎么掉头了?” 船队在海上航行都要贴着陆地边缘走,谁也不敢离的太远,可这支船队朝着深海掉头了。 见此情况,郑和果断下令道:“船队全速前进,追上去!” “呜……” 悠长的号角声响起,郑和船队全速向前进攻。 相距几十米时,王景弘站在甲板上喊话道:“我们是大明远航船队,前方的船队,立即停下,接受审查!” 前方的船队大概有十几艘,这在海上商队中算是大规模了,当然和陆家那样船队是没法比的。 郑和之所以要检查这支船队,是因为这些船并非传统上的商船,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战船改的。 “再不停下,老子就开炮了!” 面对王景弘的喊话,这些商队并没有停下的意思,反而奋力逃离! “大人!” 郑和微微点头! 王景弘传令道:“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传令兵高举令旗,炮手立马开始装填炮弹。 “放!” 令旗落下,一发炮弹轰了过去,在海面上炸开,这一炮就没打算炸船队,意在震慑。 这支船队并没有束手就擒,反而冒险朝着深海前进。 如今的航海技术还不成熟,即便是郑和这样有些丰富航海经验的人也只能沿着陆地走,往深海前进几乎就是死路一条。 而且朱雄英曾经给他画过一幅航海图,南方海域几千里都是大海,压根没有地方补给。 “轰!” 眼看震慑没用,王景弘顿时来了脾气,在这大海上,几十个国家,还没有人敢不听大明远航船队的号令,当即一炮打了过去,在一艘船上炸开。 “大人,追过去吧!” 郑和当即说道:“算了,我们还要回去复命,不能耽误朝廷的大事!” “吩咐水手把那艘船钩过来!” 犯不着为了几个商船驶向深海,这要因为没按照航线航行而出了事,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待到接近时,船上的水手纷纷甩出钩子,将那艘还在着火的商船钩了过来。 “大人,我带人下去看看!” 郑和点头道:“注意安全!” 王景弘立马招呼十几个水手跳了下去,走进船舱,里面躺着几具被炸死的尸体,还有许多箱子。 “打开!” 水手立即上前,用刀子将木箱子全部撬开,只见里面稻草! 王景弘伸手抓开上面的稻草,白花花的精美瓷器映入眼帘。 “副使,这里还有茶叶!” 随着水手惊呼一声,王景弘回头一看,另一边几个箱子里面全是茶叶。 “全部搬走!” 一共十六箱,其中十箱茶叶,六箱瓷器! 郑和看到这些东西时,随手拿起一个盘子,仔细瞧了瞧,手感,做工,颜色,也就只比官窑差一点,但这绝不是一般民窑能烧出来的。 盘子后面全部印的大明永兴十七年制! 随后,郑和又抓起一把茶叶闻了闻,放进嘴里嚼了嚼,这应该是去年的茶。 “有活人吗?” 王景弘摇头道:“全死了,不过看这些人的打扮,倒不像是汉人,应该是汉南,占城那边的!” 郑和愁容满面道:“有人搞海上走私!” 王景弘却说道:“这有什么好奇的,海上的利润这么大,谁不想吃一口啊!” 郑和却叹息道:“不一样,这可是瓷器和茶叶!” 王景弘突然一愣,朝廷虽说允许商人下海经商,除了缴纳海税以外,有些东西是不允许买卖的。 丝绸,茶叶,瓷器,武器,粮食等……这是红线,谁碰谁死。 其中,茶叶,丝绸,瓷器都是由朝廷统一官营。 王景弘倒吸一口凉气:“乖乖,怪不得不要命的跑,十几艘船要是装的都是这些东西,这要被抓到了,全家都不够砍的!” 郑和看了一眼漂在海上已经损毁的海船,皱眉道:“这船应当不是我们大明造的,倒像是以前安南的风格……” “大人,你是说,有人在汉南走私?” 郑和叹息一声,说道:“不好说,这事不该咱们管,到了京城奏报于陛下处理吧!” 肩负船队重任,郑和不可能放着大事不干,去汉南查什么海上走私。 汉南这地方也并非很穷,河内地区有一年三熟的稻子,北部山区和中部沿海地区也可以种茶树,而且也不缺能工巧匠,不过是人口太多了,不够吃而已。 而且这样的走私看来不是第一次了,到底是汉南和占城本地的士绅豪门干的,还是大明派来的官员搞走私,这就不知道了。 一旦查出走私,最先倒霉的一定是曹国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