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章 不起眼的文官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交州府,湘王指挥部! 听到黄中大败的消息,湘王没有震惊,没有愤怒,反而很是平静,这个结果在他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并非是黄中吃了败仗,而是感慨黎利,当真不是一般的对手,居然识破了自己的计划,甚至撕破脸吃掉了多年的合作伙伴。 这倒也没什么,而黄中的两卫兵马,是湘王故意送给黎利吃掉的。 这几千人是黄中的嫡系,对他绝对忠诚,即便湘王收了他的兵符,只要黄中一声令下,照样能掌控这些军队。 换而言之,湘王不是杀不了汉南的这些骄兵悍将,而是杀他们容易,但他们的军队一旦失控了,那就麻烦了。 “千岁!” 胡荣走进衙门大堂,抱拳道:“陛下派人来了!” “带进来!” 片刻后,一位三十多岁的文官走了进来,行礼道:“下官四夷馆主事王骥见过湘王千岁!” 湘王微微点点,说道:“免礼!” “陛下可有圣意?” 王骥当即说道:“回千岁,陛下并无圣意,陛下担心千岁在汉南的安危,加上还有战事,特命下官前来探望……” “陛下为千岁带了两件棉袍,一些茶叶等,还怕千岁在汉南吃不习惯,又带了十名宫里的御厨,照顾千岁饮食!” 湘王听后,心中瞬间升起一股暖意,自从老爷子走后,只有这位皇帝侄子是最关心他。 “替本王谢过陛下!” 湘王坚定说道:“臣朱柏定不负陛下重托,肃清汉南,还南疆太平!” “下官一定带到!” 王骥再次行礼! 此时湘王心中更加坚定剿灭黎利,肃清汉南的信心,不然,他对不起皇帝的厚爱,也对不起老爷子临走前的托付。 所有的朱家人,都要一心一意的帮皇帝治理好大明的江山社稷,不可有任何怨言。 老爷子的每一句话,湘王都不会忘,也不敢忘。 王骥没有立马离开,抬头看向大堂中间的沙盘地图。 湘王回头之时,看到了他,王骥连忙低头行礼。 “文官也对军事有兴趣了……” 湘王笑了笑,问道:“能看懂吗?” 王骥连忙说道:“下官虽是文官,却从小对行军作战之术颇有兴趣,闲暇之余,也常看一些兵书和历朝名将的经历!” 湘王喝了口茶水,指着沙盘笑道:“那你走近些看吧!” “谢千岁!” 王骥立马凑了过去,仔细的看了起来,还伸手在沙盘上比划着,时而皱眉,时而闭眼沉思,甚至低声自语。 过了一会儿,陈懋走了进来,说道:“千岁,庆远县再次被黎贼所占,黄中所部两卫兵马只有千人左右冲出城外,几乎全军覆没!” “黄中,蔡福等军官回去后,被大司马吊在辕门上,抽个半死!” 湘王听后,却是坦然一笑,说道:“告诉蓝太平,出口气就算了,不能把人真给打死了,他们有罪,当由朝廷论处,动用私刑,可不对啊!” 死了这么多人,湘王不仅没有心疼,反而觉得死有余辜,汉南之所以变成如今这样,可以说就是这些人祸害的。 “遵命!” 湘王招手道:“陈指挥,你来看看!” 陈懋立马上来,看到王骥,笑道:“这位大人,麻烦你让一下!” 王骥正在看的入神,突然反应过来,立马行礼后,站在了一边。 “谅州兵少将寡,一定不会和我们正面交锋,黎利最擅长袭击战术(游击),喜欢用兵设伏出奇,利用地形优势,避实击虚……” 湘王指着沙盘沉声道:“以渊县为核心,庆远为屏障,在四县之地藏于伏兵,不断袭扰,确实让人头疼!” 黎利占据谅州多年,多次被明军围剿,还能立于不败之地,可见他的军事能力非同一般。 湘王不是打不赢这场仗,而是信不过汉南的军队,黄中都敢给黎利送火器,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 最不想黎利被消灭的人,就是汉南的这些军官了,甚至可以说,黎利就是他们养起来的。 他们养的不是黎利,而是一个聚宝盆,黎利在,朝廷就会远远的送来钱粮,他们在汉南才有价值。 黎利要是被灭了,他们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陈懋趁机说道:“不如向楚王千岁求援,如今楚王就在清化,只要能把大明水师精锐调来,想必定能一鼓作气,剿灭黎利!” 湘王听后却是摇头道:“楚王那边也有事做,我把兵调来,他的处境就难了,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想调楚王的兵……” “还有,大明水师最擅长水战,海战,对于山林作战,确实也能打,但一定会有损伤……” “哎……陛下耗尽心血,千辛万苦养出来的水师,不能折在汉南这样的地方,太不值了!” 养一个水师士兵都能养三五个步兵! 而且在汉南谅州这种地形,骑兵压根无法施展。 “千岁何不坚壁清野,困死黎利叛军!” 湘王和陈懋顿时愣住了,因为说话的一旁毫不起眼的文官王骥,只见他走到沙盘中间,指着说道:“黎利最擅长袭扰之术,那就将他的伏兵全部逼出来,让他们无处躲藏!” 王骥语出惊人,湘王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四夷馆的小文官也能指点军事,而且思路还是对的。 “那你说说该如何去做?” 王骥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派大军佯攻庆远,给黎利造成一种假象,用以迷惑,不管他信不信,都要放重兵守住,这个时候,以黎利的作风,一定会让伏兵进行袭扰,千岁趁机将四县烧了,彻底折断黎利藏于暗处的尖刀!” “之后,黎利就只剩下两县,必然是严防死守庆远,此时,不可强攻,从出一支精锐,从西边宣化趁机偷袭渊县,黎利必败无疑!” 湘王听后,整个人都愣住了,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有理有据,而且大有可为,这样周密详细的作战计划能是一个小文官在短时间内想出来的吗? 而且,火烧四县,这得是多大的罪过啊! “你打过仗?” 湘王看着他,严肃问道。 “回千岁,下官是永兴八年的进士,入仕多年,一直是文秩,从未打过仗,也没有参与过军事……” 王骥拱手道:“军国大事,本不该多言,可实在没忍住,这才胡乱说了几句,还请千岁恕罪!” 湘王欣慰一笑,说道:“说的很好,你以后说不定能当兵部尚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