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上第一豪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1章 一级保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叶坤嘿嘿一笑:“是啊,我好害怕……麻烦克罗先生回去以后,转告你们的君主,就说我欢迎他前来御驾亲征。如果他愿意降临这片土地,我一定会好好招待他!” 内心深处,叶坤真的希望罗马君主御驾亲征,带着几万大军过来,跟自己打一仗。 那样的话,自己俘虏了他们,修建一条罗马风格的长城,也能给后世留下一些文化遗产。 克罗还当真了,笑道: “那你送我一些铁锅和瓷器,还有玻璃和蜀锦,我带回去献给君主。这样的话,才能帮你说好话。” “下次,下次吧。” 叶坤顾左右而言他,举起了酒杯。 要我给罗马上贡?真是病得不轻! 等以后统一神州华夏,科学技术生产力再提升一些,叶坤打去罗马还差不多! 次日,叶坤叫来农业官员,教他们如何种棉花。 这活,叶坤小时候干过。 把棉籽泡一泡,埋在松软的营养土里,保持湿度。等棉籽发芽以后,连根带土挖起,进行移植。琇書蛧 叶坤特意强调,这批棉籽比黄金还贵,让大家打起精神育苗。 十来斤棉籽,叶坤分成了二十份,找了二十个负责人,在不同的地方育苗移栽。 每人多少颗种子,精确到个位数。 又安排一个总负责人,啥事不干,专门负责这一批种子的育苗和栽培,全程一级保密! 还有那些西红柿,也分给大家催芽。 刚刚安排结束,秦丑从荆州飞鸽传书而来。 信中说,根据荆襄老农民的判断,今年可能有蝗灾,问叶坤是否可以应对,要不要调整夏季作物的耕种比例。 在秦丑看来,叶坤是万能的,所以意识到问题,先请示叶坤。 叶坤见信,大吃一惊。 因为他知道,蝗灾是很厉害的,所过之处一扫光! 然后到了冬天,粮食不足,就会大面积饿死人。 刚好农业官员都在,叶坤就地开会,询问对策。 一个老家伙说道:“汉中王不必担心,蝗虫乃是天灾,降临在无道之地。汉中王治下,人人奉公守法,海清河晏,怎么会有蝗灾呢?” “这……”叶坤哭笑不得,摆手道:“老先生,你可以退休了,回家养老去吧。” 老家伙还不服:“难道我说错了吗?苍天有眼,不会给我们降下蝗灾的。” “我不相信天,只相信事实。” 叶坤看着大家,说道:“蝗虫本是自然灾害,有着自身的规律性。哪怕是尧舜禹重生,也无法避免。哪怕是夏桀、商纣王在世,也不会年年闹蝗灾。所以,蝗灾和道德,是没有关系的。” 老家伙抬杠:“那么汉中王觉得,蝗灾和什么有关系?” “和自然环境有关系。” 叶坤想了想:“我记得墨家古籍上有记载,第一年发大水,第二年大旱,秋季就会闹蝗灾。因为大水过后再有大旱,非常适合蝗虫产子繁殖。”琇書蛧 老版《军地两用人才技术指南》上面,有蝗灾的原因分析和治理,叶坤看过,所以记得。 襄樊一带,去年遭受洪涝灾害,今年有很大可能爆发蝗灾。 老家伙还是不服,却被叶坤打断:“各位,就算没有蝗灾,但是也要预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先做好准备,到时候才能有备无患。” 一个官员说道:“成都一带,蝗灾发生的年份并不多,本地官员,并没有治理蝗灾的经验。” 其他官员一起附和。 的确,成都大平原,就是个风水宝地,连蝗灾都很少见。 反观中原一带,蝗灾三五年就来一次,每次都能带走许多老百姓的性命。 叶坤点点头,说道: “那我说,你们记录一下。大涝大旱,必有蝗灾;治理蝗灾,先在春季治理低洼水泽地,挖成鱼塘。或者清理积水,火烧杂草,翻整为良田;蝗虫不吃大豆,可以预测蝗灾发生的年份,少种水稻,多种大豆; 要积极探索药物防治蝗虫,比如用辣椒水、苦楝树油喷洒在水稻上;要多养鸡鸭,利用鸡鸭消灭蝗虫; 要准备专用的丝网和其他工具,捕捉蝗虫;发动百姓和军队,全体上阵,保护我们的粮食……” 众人安静地听着,不断点头。 刚才的老家伙又插嘴:“如果真的发生了蝗灾,还要祭拜五谷神,为政者,要检讨自己的过失……” “行了老先生,你先退下吧,办好交接手续,就回家去养老。” 叶坤气得直翻白眼。 亲兵上前,把老家伙请了出去。 叶坤看着大家,下达命令: “传我的命令,荆州、重庆、汉中和成都东部郡县,从现在起,禁止宰杀鸡鸭,多孵小鸡小鸭,预防秋季的蝗灾;各地郡县,都要生产一批捕捉蝗虫的丝网,我会叫人做出来,发给样品…… 农曹官员,就地征发民夫,带领各个百户村,清理境内所有水泽荒地。人员不够,我会让部队配合。” 会议过后,叶坤又写了几千字的治理蝗灾意见,飞马送给秦丑,让他立刻召集荆州农桑官员,征求其他意见和措施,一一落实。 这时候,刚刚开始插秧。 插秧过后,就治理水泽荒地,还来得及! 养鸡养鸭,也来得及。 当天下午,叶坤又安排专人,给荆州一带,送去十五万斤大豆良种,快马加鞭,不得有误。 黄昏时分,老何父女会同庞甲孙乙,前来汇报工作。 叶坤留饭,边吃边谈。 老何拿出一本工作记录,边吃边汇报: “叶大人,你交代的连发火枪,我们已经造出了样品,可以五连发,试验效果不错。钟表方面,庞甲孙乙两位老弟,也搞出来了,但是不能便携,需要一辆战车才能带走……” “是吗?两位师弟果然厉害呀!” 叶坤觉得很意外。 本以为,需要十年八年,他们才能把移动钟表搞出来。 没想到才三年,就完成了任务。 这也难怪,叶坤给出了思路,还给出了水表齿轮的模型,讲解了组合齿轮运动原理,大大缩短了研究时间。xь. 庞甲打个哈欠:“小试牛刀耳。再给我三年,我还能把移动钟表缩小一倍,比脸盆大一点点!” “师弟威武!” 叶坤大笑,又问道:“钟表的精准度,怎么样?” 庞甲说道:“我们和天文官金风,一起研究的移动钟表,经过验证,十二小时的误差,只有五分钟。” 小时、分钟、秒钟的概念,叶坤从两年前,就开始推广了。 现在的军队、学校和科研单位,都能深刻理解这个概念,并且熟练运用。 庞甲最新设计的移动钟表上面,就有时针分针和秒针,直观又清晰。 叶坤很开心:“很好,晚饭以后,我们去看钟表,明天一早,去兵工厂实验室,看连发火枪。” 孙乙笑道:“师兄你猜,连发火枪是谁搞出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