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上第一豪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0章 想都不敢想。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在长江黄河上面,建立水电站,是叶坤想都不敢想的事。 因为没有这个技术,没有这样的国力,更没有那么多靠谱的材料。 在小型河流上,建造一批水电站,每日发电量达到一万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电力工业,也是配套的。 就算你能发电,还要有输变电能力。 现在搞一个三峡水电站,叶坤也没办法,从三峡把电力输送到涿郡来。 何田田笑道:“皇上要做千秋大业,规划宏伟远大,为什么不敢考虑长江黄河的水电站?” “做千秋大业,也得一步一步来。脱离了实际,就是空谈,只会留下笑柄,甚至祸国殃民。” 叶坤一笑:“水电站的建设,有一个问题,就是电站旁边,必须建设工厂。当地发电,当地使用,因为我们没有长距离输电的条件。 这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有些地方,适合做水电站,但是不适合建设工厂。所有的工厂,都有污染嘛,要注意环境保护。 但是建造火电站,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先确定工厂,再建设配套的火电站。环保工作,也方便安排。 另外一个,我们现在煤炭巨多,做火电站不担心能源。技术方面,也比水电站安全多了。” 何田田闻言,笑道:“我只是担心,总有一天,煤炭会被挖光。” “这个就有些杞人忧天了。” 叶坤大笑:“就我们目前的工业生产力,以及国内的这点人口,对煤炭的消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实这些年的煤炭开发,民间百姓,用的不多。 只有北方地区,民间有条件使用煤炭取暖。 长江以南气候温和,冬天也不需要取暖。 极冷天气下,还有木炭可以使用。 森林覆盖率高,树木再生速度快,南方不缺燃料资源。 “可是煤炭用量,只会越来越大。”何田田还是担心。 “煤炭用量越大,则说明我们的工业越发达。工业越发达,采煤炼铁的速度就越快,效率越高。那时候,会有大量机械出现,生产力进一步加强。 科技生产力强大了,海外运输的成本,就会大大下降。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两三百年之内,电力能源和石油能源,会成为主力,会大量替代煤炭资源。 所以,别担心煤炭不够。” 后世的人挖煤,也挖了几百年,不还是没有挖完吗? 何田田耸耸肩,笑道:“既然皇上打包票说煤炭够用,那我们就大力建设火电厂好了。工部找我了解过,问我能不能实现涿郡全城供电。我觉得,再增加十个大型火电厂,我们可以保证涿郡全城供电。” “何大人,你又在开玩笑吧?” 叶坤吓一跳:“涿郡现在的人口,已经接近一百万了。保障一百万人用电,我觉得难度很大。” 目前的老百姓用电,也就是照明。 可是照明设备要钱啊,电线杆,电线,灯泡,开关等等,都需要大量生产。 何田田笑道:“单纯考虑发电量,我觉得可以做到。” “可是没必要。” 丁丁今天没事,也在科技城补课,否决了何田田的建议: “目前来说,老百姓使用油灯照明,不会明显影响生活。我们生产出来的电力,应该用在科研上,用在工业上,用在刀口上! 现在对涿郡全城供电,就是虚假繁华,面子工程。” 受到叶坤的影响,大家都学会了很多新词。 什么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虚假繁荣,豆腐渣工程,经济效益等等,大家都是张口就来。 叶坤笑道:“我赞同丁师妹的说法,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老百姓用电的事,可以再缓一缓。如果一定要搞面子工程,我们可以让涿郡内城,实现全城供电。” 涿郡内城,只有七万多居民。 除了各级官府衙门之外,还有学校、博物馆、大剧院、医院等等建筑。 大型官方建筑和商业建筑,去年就实现了全部供电,换上了电灯。 甚至还有电水壶热得快,还有电风扇。 热得快和电风扇的技术,都不是很难,早些年就已经被攻破。 内城的居民,官吏家庭占一半。 剩下的百姓,也大多是商人,或者皇亲国戚,或者各部大员的亲属。 总之,住在内城的人,非富即贵。 有部分居民,已经通过自己为官的便利,将电线接到家里了。 所以,实现内城全城供电,不算太难。 科技城也有好几万人,就实现了全城供电,宿舍里面,都是电灯。 煤油灯和火把蜡烛,在科技城已经成了古董。 何田田笑道:“那我们就先从内城开始,全城供电。涿郡内城的用电,主要是照明,用电量很小,远远比不上科技城。这点电力,对我们的供电系统来说,完全没问题。” “这个我可以同意。不过,还是要规划一下内城,某些地方,要重新建设。” 叶坤叹了一口气:“当时定都涿郡,有些匆忙。虽然也做了长远规划,但是现在看来,还是保守了一些。涿郡的发展速度,人口增加速度,都超过了我的预期。 现在的涿郡内城,也面临人口众多,建筑杂乱、不够住的问题。 我们必须建设大量楼房,向天空要空间。” 当年规划涿郡新都,叶坤自以为,眼光已经很长远了。 没想到才十几年,涿郡人口即将突破一百万,内城外城,都一片拥挤。 当年盖的房子,因为匆忙,都是单层瓦房,楼房很少。 随着人口增加,房子就不够住了。 继续盖房子吧,土地面积也不够。 所以只能盖大楼,向天空发展,打造立体式住房。 丁丁问道:“师兄,涿郡外城,现在几乎都换成了三层楼房。内城被外城包围,看起来很低矮,的确不像话。 不知道师兄打算,内城的房屋,要盖成几层?” 叶坤叹气:“内城的房屋,也做成三层的吧。或者三层之上,再加一个小木楼。如果层数再高,大家的生活,就不方便了。” 居家过日子,二层小楼最合适。 楼层过高,爬楼就很累了。 四五层楼的建筑,只适合办公。 何田田说道:“皇上,我建议翻盖五层小楼,一劳永逸。我们现在的建筑技术,还有建筑材料,建设五层楼房,绝对没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