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章 祭拜蒯祺,诸葛乔的回击(1425)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申耽的脸色有些难看。 这是我不信你吗? 这是你不信我啊! 今日这话若是传到第三个人耳中,我怕不是得被你一刀砍了! “话虽如此,可将军该如何回绝刘封?”申耽小心翼翼的询问。 身为上庸盘踞多年的豪强,申耽很懂明哲保身的道理。 面对孟达这种骄矜悍将,能装笨的时候千万别显摆聪明。 孟达不屑冷哼:“这有何难?山城初附,民心未定,若强征粮草,恐有宛城侯音之祸。” 申耽惊得眼皮直跳。 什么宛城侯音之祸? 我又不是侯音! “将军,申氏对汉中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我妻儿以及宗族都迁往成都了,怎会效仿侯音?” 申耽连忙撇清关系。 孟达见申耽胆怯如鼠,内心对申耽也多了鄙夷:“申太守,这只是我给刘封的托辞,伱莫要紧张。” “你不仅主动投降,又主动迁徙妻儿宗族去成都,我又岂会怀疑你对汉中王的忠心?” 申耽暗暗松了口气。 迁徙妻儿宗族去成都,申耽其实并非全是为了表忠心,以刘备的为人,压根不需要申耽以妻儿宗族为质。 迁徙妻儿宗族的原因很简单:作为上庸豪强,申耽很清楚刘备赢了汉中之战后,上庸三城就成了刘备和曹操的必争之地。 若将妻儿宗族留在上庸,稍有不慎就是身死族灭;而将妻儿宗族迁往成都,申耽就不担心妻儿宗族的安危了。 哪怕曹操依旧执掌大势,这短时间内也打不到成都去。 对申耽这样的豪强而言,家族的存亡是盖过功名利禄的。 效忠谁不是效忠? 没必要将家族赔上去。 见孟达坚持要回绝刘封,申耽也不再劝。 若是劝多了,反而会引起孟达的猜忌,这兵权在孟达手中,申耽这个上庸太守也得认怂。 邓辅很快将孟达的回答反馈给刘封。 听得邓辅不肯提供粮草船只,刘封不由大怒:“邓辅只是孟达麾下的偏将,虽然暂领了房陵太守,但肯定不敢这般回绝我。” “定然是孟达那厮,故意授意邓辅,用这等托辞来回绝我!” “真以为我刘封,是个好糊弄的吗?” “阿乔你在这等着,我这就去砍了那邓辅,看那孟达还敢不敢以言语来糊弄我。” 费诗闻言大惊,连忙劝道:“副军将军,切莫冲动;若杀了邓辅,孟达必然恼怒。” “倘若因此而延误了君侯征讨襄樊的大计,副军将军就犯下大错了。” 诸葛乔也不由蹙眉。 邓辅的反应让诸葛乔感到意外。 刘封并未欺凌孟达,孟达对刘封的敌意这却这么浓? 这其中,另有隐情啊。 “看来孟达针对的根本不是刘封,而是君侯!” “怪不得连刘晔都曾评孟达"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 “这是觉得君侯老了,就敢恣意妄为了吗?” “哼!沾了法孝直的光,就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诸葛乔的眼中也多了几分恼意。 在处理上庸孟达和刘封的矛盾上,诸葛乔自认为已经很谨慎了。 结果还是出了纰漏。 果真是人心隔肚皮,人心难测。 “公仲兄勿急!”诸葛乔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语气微凛:“家父与姑丈各为其主,如今身死房陵,我身为小辈也是得去姑丈坟前祭拜的。公仲兄可引五百兵,裹上素巾,随我同往房陵城祭拜。” 费诗更是吃惊:“乔公子,怎么你也?” 诸葛乔轻轻摇头:“费司马误会了,我只是去祭拜姑丈,又不是去杀人的。你且与郭副将留在营中,莫要与人起了冲突。” “公仲兄,你也暂熄怒火吧。你是大王的长子,你的言行会影响房陵众人对大王的态度。” 刘封见诸葛乔语气沉稳,又提及刘备长子的身份,这心中的怒火也消了不少。 “阿乔放心,我也不是不知事的人,到了房陵城,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随着相处的时间增长,刘封对诸葛乔的信任和好感也在逐日增加。 费诗见诸葛乔心有定计,也不再劝,遂与副将郭睦留守营寨。 诸葛乔则与刘封亲率五百兵,人人裹上素巾,以祭拜前房陵太守蒯祺为由,来到房陵城下。 邓辅闻言,只能硬着头皮来见刘封和诸葛乔。 虽然刘封和诸葛乔带了兵,但名义上不是来兴师问罪的,而是来祭拜蒯祺的。 邓辅也是没理由来拦的! “房陵太守邓辅,见过副军将军,见过乔公子。”邓辅小心翼翼的行礼,生怕被寻到问责的理由。 诸葛乔的眼中有哀伤:“可知我姑丈坟在何处?” 邓辅连忙道:“就在城外往西一里。” 诸葛乔又问:“姑丈的遗孀孤可在城中?” 邓辅点头:“孟将军早有吩咐,务必对蒯太守的家人好生照料,我已令专人伺候。” 诸葛乔向邓辅行了一礼:“邓太守,劳烦你通知姑丈的遗孀孤,我稍后会与汉中王长子,同往姑丈的坟前祭拜,请他们务必前来。” “另外,再通知曾追随姑丈的房陵属官,不论是在职还是致仕的,都要通知,来不来随他们的意。” “若有曾受蒯祺恩惠的城中士民愿来,也无需阻拦。” “邓太守派个认路的,随我同往姑丈坟前。我就不入城了。” 邓辅心中惊讶,又暗暗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来问责的,那其余事都是小事了。 当即,邓辅让身边的小吏替诸葛乔引路,诸葛乔也不耽误,与刘封引兵前往蒯祺的坟墓。 而房陵城中,听闻军师将军长子诸葛乔和汉中王长子刘封要同往祭拜蒯祺时,曾追随蒯祺的官吏、受蒯祺恩惠的士民以及蒯祺的遗孀孤纷纷出城。 浩浩荡荡近千人,城中官吏更是去了一大半,邓辅当即脸都白了! “军师将军的长子,好深的心计!” “若我再敢借口不给钱粮,这房陵城都没人听我的了!” “得速速通报将军!” 山城初附,民心未定? 若强征粮草,恐有宛城侯音之祸? 邓辅顿感一个头两个大。 这近千人的出行祭拜,能叫民心未定?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