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4章 曹丕御驾入潼关,司马懿临阵换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片刻后。 夏侯楙又大叫起来:“不!潘濬一定是内应,他必须是内应!潘濬若不是内应,那我必被问责。” “朱灵将军,立即通告城内众官吏,潘濬投敌,长安城岌岌可危,我要亲自前往洛阳求援!” “请朱灵将军引长安众官吏,一定要死守长安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朱灵面色顿时一黑。 要跑路就跑路,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这“城在人在,城亡人亡”,难道只用来约束我等的吗? 想到夏侯楙的身份,朱灵暗暗一叹:“安西将军,倘若你出城再遇到魏延,又该如何?” 曹彰止住了夏侯霸,咬牙道:“司马监军才是主将,我等听命就可以了。” “你一介莽夫,懂个屁的兵家大忌!” “曹丕抵达潼关的消息或许是真的,他的十万大军在潼关必然是假的。” 魏延脸色骤变,右手下意识的按住了刀柄。 诸葛乔笑道:“何必急着求死呢,好歹也得拿你当个人情,我对废物利用是很感兴趣的。” “伯松和文长都看穿了曹丕的诡计,故而选择来打曹彰的营寨。” 即便是马超和张飞也忍不住兴奋起来,万户侯,那可是武将最高荣耀了。 司马懿则是凝声询问:“可有看清旗号?有多少兵马?” 魏昌吃了一惊:“可我们不到四千人,如何能唬住曹彰?” “可你要说我死后,诸葛家就会如霍家满门皆灭,那我只能说,你太小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了。” 尤其是苏则,对曹彰固执的要跟刘备在武功山对峙很是不满。 “别人怎么看你,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长安城怎么可能破?” 当潘濬选择叛汉投曹的那一刻,诸葛乔就已经将潘濬视为必杀目标了。 黄忠忧心道:“伯松,虽然曹丕大军未至,但曹丕闻讯肯定会派遣大军来支援关中。” 朱灵暗暗叹气,遂替夏侯楙准备了快船,又安排了几个会水的随行护卫。 潘濬看向诸葛乔的眼神更恨了:“诸葛乔,你不要得意。” 法正分析道:“曹丕用此诡计,也意味着他的大军尚未抵达潼关。” 吴质字季重,朱铄字彦才,这两人再加上司马懿和陈群,号称曹丕四友,跟曹丕的关系匪浅。 魏昌讶然:“辅汉将军也会来?” 夏侯霸怒道:“司马懿,你这是让我等去送死!” 最后。 “若是走漏一个而我等又不知晓,那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司马懿不再理会曹彰和夏侯霸,遣将急召于禁。 张郃拱手:“谨遵监军之命!” 诸葛乔大笑:“潘濬,我诸葛乔生来就是夺天之命,否则我也不会来到这个世上。” “你虽然不到二十就立下诸般功劳,堪比昔日霍去病,可即便是霍去病也是英年早逝。” 马超亦是虎眼圆瞪:“打就打,我会怕你?” 刘备又看向赵云、张南等将,下令道:“朕也知道,这几日攻寨将士疲惫。只要破了此寨,朕必有厚赏。” 在曹丕未散布消息前,诸葛乔是准备慢慢的磨曹彰和长安城的士气,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伤亡。 “且不说曹丕在洛阳就没十万大军,就算真的有,也不可能带着十万大军出现在潼关。” 司马懿冷哼:“镇西将军,我本无意与你争执,可你却总是想要跟刘备硬碰硬。” 张飞和马超不敢再争执,遂抱拳领命。 武功山。 万一这夜间船翻了,那就得去渭水喂鱼了。 司马懿逐一下达军令,将突围断后掩护等等军令安排的井井有条。 于禁被曹彰禁足后,一直都在军营中闲置,现在司马懿拿圣旨夺权,自然不会忘记于禁这个宿将。 “兄长,俺愿为先锋!”张飞率先请命。 司马懿看也不看夏侯霸,只是盯着曹彰的双目。 得知关中危急,曹丕吓得冷汗都冒出来了。 “先帝之恩,也该是你报效的时候了!” “即便是先帝在的时候,也不敢小觑刘备,你为何要非得逞能?” 如今有了机会,张飞是不肯让与他人的。 曹丕亲征,将曹真留在了洛阳都督军事,策应四方。 比的就是谁更善于临机应变,谁更善抓住战机! 司马懿下令道:“给你五千骑兵,以夏侯霸为副将,去打刘备的后军,配合于禁断后。” “若能请得援兵来,还请星夜遣人告知,如此也好安众人之心。” “你二人皆为先锋,破寨斩将,若齐力破寨,皆为万户侯。” 魏延又将潘濬押出来:“运气不错,生擒了潘濬。” “先破寨的,加封万户侯!” 夏侯霸急道:“将军——” 小校道:“是伪汉的辅汉将军诸葛乔、镇北将军魏延、卫将军黄忠、忠信将军王平、忠义将军马忠,其余的我没看清。” “你是永远无法理解的!” 诸葛乔与魏延合兵一处,彼此交换了情报。 探得情报的诸葛乔,微微诧异。 “传令众将,强攻曹彰大寨,无令不得退后!” “只有回到长安城,我们才能觅得反击的机会!” 曹丕采纳了吴质和朱铄的献策,与武卫将军许褚引亲卫骑兵先往潼关。 “曹丕亲引十万大军到了潼关?” 虽说不能用最佳策略,但这不意味着诸葛乔就不会用强攻的方式。 两日后。 评价一个主将是否有统兵能力,往往不在于主将能打多少胜仗,而在于主将能在一场大战中保全多少的兵力。 魏延笃信而笑:“谁说我们不到四千人?辅汉将军在池阳,肯定比我早得到消息。” “只要你守住长安城,我一定在陛下面前为伱请功!” 这一来二去,就耽误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再加上粮草准备军队调集,曹丕的亲征大军到现在都刚刚走到函谷关以西的渑池。 曹彰握紧了拳头:“末将曹彰,领命!” 魏延冷笑:“战场本就不可控,任何的意外都可能出现。” “到了潼关,让信使加急一日就能抵达洛阳,洛阳出兵到长安,急行军也只需要六七日。” “今日我不得不动用圣旨,才能阻止你继续犯错!” “天下很大,大到你无法想象,而我的器量也如这个天下一般开阔。” “腐儒坏朕大事!” “现在,只会加速他的灭亡!” 见曹彰依旧不肯下令,司马懿自怀中取出曹丕赐予的圣旨,喝道:“有陛下圣旨在,众将听旨!” 似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即便赢了,也等于是在亏空本国的国力和民心。 潘濬冷哼:“成王败寇,我没什么好说的。要杀就说,何必多言!” 战场本就瞬息万变,不可能全都按照诸葛乔的剧本来走。 “趁着曹彰尚不知长安城的真实情况,陛下可催军强攻。” 曹彰刚愎自早引起了诸将的不满,若不换将,众将难以齐心。 夏侯楙这次前往潼关很顺利,路上几乎没有遇到阻碍。 在得知曹丕这假情报的这一刻起,都不约而同的对战术目的进行了取舍。 吴质则与朱铄、毋丘兴、阎柔等将引大军和辎重粮草押后而行。 小校连忙辩解:“将军,是后方的汉狗在喊,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孰轻孰重,镇西将军难道还看不清吗?” 夏侯霸见司马懿竟然敢夺权,怒喝道:“司马懿,你可知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吗?” 这次不用偷偷出城,又是白日,夏侯楙自然要选择最安全的水路。 曹彰怒目盯着报信的小校,吓得小校双腿直打颤。 “同时再遣人入南郑,将曹丕亲征的消息告知丞相。” 刘备见张飞和马超起争执,喝斥道:“大战当前,岂有时间让你二人比试?” 张郃近前一步:“愿听监军号令!” 诸葛乔摇扇大笑:“老将军勿忧。” “为将者要善于应对战场的任何变化,果断取舍。” 诸葛乔笑道:“我就算将粮食丢在这里,也没人敢来抢!趁着曹丕大军尚未抵达,先破武功山曹彰。” 虽然诸葛乔离得远,但诸葛乔比魏延要先一步出发,而魏延有意等诸葛乔,因此这行军速度更慢。 司马懿冷哼一声:“算了,不想接令我也不为难你。先帝口中的黄须儿,也不过如此。” “先帝有你这儿子,真是令先帝蒙羞!” “夺天之命,注定不能长久;等你死后,你诸葛家也必会如霍家一般满门皆灭。” “至于我能不能长久,你猜不着,我也猜不着。” 诸葛乔不以为意:“阿斗乃是我的义弟,又岂会因为潘濬的些许言语而对我心生忌惮?” “至于今后朝中是否会有搬弄是非的,不用我出手,阿斗就会替我解决掉。” “估计是长安城的夏侯楙遣人去洛阳求援,曹丕大军未至,故意用此计来迷惑人心。” 诸葛乔又有了判断:“不,不对。” 万户侯,那可是最高等的侯了,代表的就是地位、财富、权力。 诸葛乔的行动很果决,只是简单的给黄忠解释后,就引五部飞军往武功山而走。 司马懿又看向曹彰和夏侯霸:“曹彰听令!” 被司马懿这一激,曹彰再也维持不住高傲,哼声道:“司马懿,你别激我,有什么军令你就说。” 一一四.四一.七九.一四八 曹丕老早就想亲征了,结果朝中大臣反对的太多。 很快。 “最多十日,洛阳的援兵一定能抵达长安城!” “若是曹丕忽然出现在长安城,反而会打我一个措手不及。” 于禁精神一震,那花白的头发仿佛也光彩了许多:“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潘承明,三年不见,你在伪魏的日子似乎没你预想中的那般美好啊。”诸葛乔戏谑的看向潘濬。 这虚张声势也是不能少的。 “我只知道,你是我向陛下举荐的,我不希望再听到你投降。” “若我是魏延,必会擒了潘濬再去诈取长安城,你不知反省,还敢再次口出狂言!” “我不知道有多少兵马,但绝不会少于五千人。” 司马懿面色一变:“诸葛乔和魏延全都来了!遭了,长安肯定出事了。” 强攻的伤亡代价太大,这对本就兵少的炎汉不是最佳策略。 “长安城的守将得到了消息,定会死守长安城,想破长安城就更难了。” “将军,我们不能再在这里跟刘备对峙了,必须尽快突围去长安城。” “用兵乃国家大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不可不察!” “故而,我们要抢在曹彰得知这个消息之前,先营造出长安城已经被攻破的假象!” “可你却在潘濬再三忍让的时候依旧选择跟潘濬的兵马交锋,中了贼兵诡计尚不自知。” 张郃一开口,苏则、李辅、邓贤纷纷向司马懿表态。 曹丕急召中郎将吴质和中领军朱铄。 司马懿急道:“镇西将军将军,我军粮草只能支撑数日!” “曹丕既然派人在长安城下散布曹丕在潼关的消息,必然也会设法让曹彰知晓。” 不论诸葛乔还是魏延,两人的反应都十分的敏锐。 潼关守将不敢怠慢,挑选了最得力的信使和最善长途奔跑的战马。 “兵者诡道,越是表面唬人的情报,就越可能是假的。” 对潘濬而言,诸葛乔就是人生的噩梦。 糜照策马来见刘备,向刘备交换了情报。 “陛下则暂时舍弃大军,只率禁卫奇兵入潼关,都督关中战事。” “不是人人都跟你一样,重私欲而轻恩义。” 军职不能继承,侯爵却能传子孙后代。 “当务之急,是给曹彰致命一击,以大胜入长安,让曹丕不敢出潼关半步!” 朱灵见夏侯楙态度坚决,只能道:“安西将军,倘若镇西将军真的败了,我未必能震慑这长安城宵小。” 见曹彰也领了军令,众将看向司马懿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敬畏。 诸葛乔跟潘濬间的恩怨,谈不上对错,更多的是立场。 消息很快传到中军帅帐,曹彰本就被刘备的几日强攻烦得毛焦火辣,听到“长安城已破”的消息,曹彰差点一口气没接上来。 “住口!”司马懿锐眼如鹰:“夏侯霸,我让鲜于辅助你,就是不想在不明情况下误杀了潘濬。” 刘备冷笑:“曹丕想跟朕争雄,朕也想看看这曹家兄弟有多少的能为。” 再加上无当飞军本就最善行军,两支兵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抵达了曹彰主寨的后方。 “传令众军,舍弃辎重粮草,只带一日干粮饮水,速往武功山!” 魏昌问道:“我等应该如何取舍?” 夏侯楙信誓旦旦:“我这人,最守信用!” 听得曹丕御驾亲征,又在关中散布十万大军入潼关的消息,刘备的眼神也瞬间变得冷冽:“曹丕身边也有能人啊,如此一来,就无法用欺诈的手段去取长安城了。” “即便我等在此截杀信使,也未必能尽数截杀。” 马超亦是不甘落后:“陛下,论骁勇善战,舍我其谁!我为先锋,定能先破大寨!” 谁愿意跟着一个经常死人的将军打仗啊! 司马懿看向武功山的方向,内心变得无比的冷静:从现在起,才是真正的军争! 朱铄也道:“季重言之有理。只要陛下出现在潼关,关中的军民就不会惊慌;刘备定然也想不到,陛下会亲征关中。” 魏延欲言又止,斟酌用词:“辅汉将军,我应该直接将潘濬杀了的。” 仔细分析了夏侯楙送来的急报,吴质看了一眼曹丕的脸色,斟酌道:“潘濬失节,致使关中战事有了危机。” 曹彰脸色大变:“司马懿,你难道想临阵夺权?” 见到诸葛乔的时候,潘濬眼中闪过几分恨意,又偏头看向一旁。 司马懿目光如炬,面容冷峻。 上回是夜间偷偷出城,夏侯楙不敢在夜间走渭水水路。 “帝王无情,除非你肯篡位自立,否则你诸葛家注定会被刘备父子除掉。” “传令诸军,今日朕亲自擂鼓助威!” “却不曾想曹丕竟然会派人来散布假消息。” “此等伎俩,又岂能瞒得过我。” 待得于禁到来,司马懿快速的下达军令:“张郃听令,你麾下兵马最是精锐,不计生死,给我将诸葛乔和魏延的阵型撕开,掩护大军撤退!” 哪怕张飞跟刘备出生入死,这军功不足也是不能加封万户侯的。 “定是夏侯楙那厮,又偷偷离开长安城了。”魏延敏锐的猜到了原因。 诸葛乔让糜照引骑兵绕过曹彰的营寨去跟刘备交换情报,稍作休憩后,与魏延兵分两路,出现在曹彰营寨后方。 潘濬此刻被绑得结结实实的,又披头散发,十分的狼狈。 藏兵槐里的魏延也得到了“曹丕亲引十万大军抵达潼关”的情报。 临阵换将虽然是兵家大忌,但也得分情况。 当即。 吴质和朱铄则跟着曹丕前往潼关督战。 “若不突围,待到粮草断绝,这几万大军都得折损在此地!” 整个帅帐只有曹彰和夏侯霸不肯听令。 张飞虎眼圆瞪:“孟起,你要跟俺比高低吗?不如你我先打一场!” 司马懿心情激动,语气也变得严厉。 司马懿又看向于禁:“于禁听令,给你五千锐士断后。” “我若是皱一个眉头,就不配当曹家的子孙!” 刘备这是铁了心要破曹彰的大寨了。 “长安城已破,尔等何不速速投降!” 魏延见魏昌还是不明白,轻叹道:“昌儿,你应该多读书。” 司马懿下达的军令虽然锐气不足,但谨慎有方,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全军力。 潘濬见诸葛乔面色如常,知道方才的话未能动摇诸葛乔的内心,于是冷哼一声,不在开口。 “给曹丕献策的人虽懂谋略,却也不多。” “眼下最重要的,是遣人入关中,散布陛下亲征的消息,让刘备不敢轻举妄动。” “我料辅汉将军也会引兵来打曹彰的主寨,到时候两军合兵,近万的兵力足以让曹彰惊惧。” 诸葛乔挥了挥手,军士将潘濬押下。 “朱将军,长安城就拜托给你了,相信我,我一定能请回援兵!” 与此同时。 此地距离长安尚有五百余里。 “我本想再等几日,等长安城的军心民心再低迷一些,再举兵攻城。” “然而镇西将军麾下有司马监军以及张郃、鲜于辅等宿将,即便暂时缺了粮草也未必会大败。” 曹丕抵达潼关,遣乐进之子乐綝,引百余骑前往关中散布消息。 到了潼关。 片刻间。 黄忠吃了一惊:“这里的粮草足够武当飞军吃上两个月,全都舍弃了?” 曹彰怒目盯着司马懿,不肯接令。 魏昌蹙眉:“曹丕若是抵达了潼关,这长安城的守将就会死守,那我们这几日的努力就白费了。” 夏侯楙即令潼关守将派遣信使星夜兼程的前往洛阳送信。 “你敢乱我军心?” 夏侯楙笃信道:“上次是我失算了,我不该乘坐马车,而是应该乘船直接去潼关,顺流而下,半日就可抵达!” 一阵阵劝降声此起彼伏。 “我不愿动用圣旨,是希望镇西将军你能善纳良言,可你却一意孤行。” 曹彰迟疑:“我们还未败!只要击退刘备,哪怕长安城真的被夺了,也能再夺回来。” 信使日夜兼程,虽然中途也有换马,但也差点将几匹马儿都跑废。 魏延看向武功山的方向:“陛下已经强攻曹彰数日,倘若这个时候我们去打曹彰的后方,诈称长安城已经拿下,定也能唬住曹彰。” 若曹彰肯早些时日退回长安城外,又岂会有现在的险情? 鲜于辅、戴凌、刘若等将犹豫了一阵,也向司马懿表态。 “既然敢来关中,就别想着轻易离开!” “亏我当初还向陛下举荐你,让你自封地来到关中,结果你连家国大事私事公事都分不清。” “不用多疑,等与辅汉将军汇合,你自然就明白了。” “既然不能拿下长安城,那就先让曹彰吃个败仗。” 大汉皇帝亲自擂鼓助威,这是何等的令人振奋。 众将纷纷抱拳应声:“愿为陛下效死!” 加更求月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