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2章 诸葛乔三路并进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蒋济的猜测,虽然跟事实上有出入,比如主将不是刘禅依旧是关羽;但蒋济却也猜到了暗中指挥兵马的另有其人。 下意识的。 曹仁脑海中浮现了一个人名:诸葛乔! “若依蒋常侍的猜测,那这替刘禅督军的人,极有可能是关羽的女婿诸葛乔!” “诸葛乔又是诸葛亮的长子,深得刘备器重和信任。” “昔日先帝在汉江跟刘备划界时,诸葛乔也是跟在了刘备身边。” “先帝对此子十分推崇。” “这几年,诸葛乔声名鹊起,多有战功。” “不仅跟江东的吕蒙交过手,也跟于禁、张郃、苏则等大魏宿将有过交锋。” “去年更是奇袭了长安城。” “刘备又封其为"辅汉将军",其意不言而喻。” “也唯有此人,才有可能暗中执掌荆州大军。” “难怪关羽敢放弃大军去南乡城跟徐晃叙旧,又跑来南阳郡玩奇袭。” “这是有恃无恐啊!” 曹仁顺着蒋济的猜测,思路豁然开朗了。 想到这里,曹仁感觉那内心的不安也消失了大半,当即决断道:“蒋常侍,你留守宛城;我引兵前往南乡郡。” 徐晃在南乡郡虽然有两万兵,但这两万兵跟曹仁的八万兵一样,都不是驻守一城,而是分兵重要的城池及关卡。 倘若蒋济的猜测无误,那么南乡郡是挡不住关羽的主力大军的。 曹仁麾下有能力的大将都在扼守重要城池险关,能去救南乡郡的就只有曹仁了。 蒋济没有阻止曹仁出兵,善审军事是蒋济的优点,统兵作战不是蒋济的擅长。 既然识破了对方的疑兵计,那么由曹仁引宛城的兵马去救南乡郡是最合适的。 当即。 曹仁挑选了五千精锐步骑,往南乡城急急而走。 宛城到南乡城三百余里,曹仁必须得抓紧时间。 曹仁的反应很快。 指挥荆州主力大军的诸葛乔更快。 三路大军。 一路以大将军司马苏非、大将军主簿廖化、从事中郎王甫、零陵太守习珍、宜都太守邓芝为主,走汉江北上跟刘封汇合,强攻南乡城。 一路以扬义将军马忠、扬智将军句扶、武陵郡都尉沙摩柯为主,在前往新野的途中折道南乡郡,强攻均水东岸的顺阳。 诸葛乔则亲率张嶷、姚伷、柳伸、邓凯、文布、樊友、吴砀、曾夏等十余将沿途劝降南乡郡诸县。 由于刘封事先在南乡郡传檄,引起了南乡郡士民的恐慌。 徐晃为了镇压响应关羽的士民,分出了不少兵在南乡郡诸县,又分兵固守顺阳城。 当苏非的第一路军沿汉江北上抵达南乡城时,徐晃在南乡城不到五千人。 苏非知道徐晃不可能降,故而先跟刘封引兵围了南乡城,又切断了南乡城跟顺阳城之间的联系。 合兵两万,强攻南乡城。 马忠的第二路军五千人,也在第二日抵达了顺阳城外。 诸葛乔本部五千人,则是沿着汉江北上筑阳、阴县、均县等城池,沿途招降落草为寇的南乡百姓,劝降地方士族豪强。 有不愿归降的地方士族豪强,诸葛乔皆以叛国罪除其族,将田宅金银粮草皆分给贫穷百姓。 又让这些贫穷百姓去走访亲朋,宣传大汉的仁德。 一时之间。 南乡郡沿途的地方士族豪强,纷纷大恐。 要么归降大汉以求自保,要么身死族灭田宅金银粮草全被瓜分。 诸葛乔没有给第三条路! 有不忿的儒士结队来指责汉兵行事凶残的,在进了诸葛乔的军营后,却不知何故出现了内讧,自己人喷自己人。 更有倒戈的儒士跑回亲朋好友家,主动替诸葛乔劝降。 这些倒戈儒生更是喊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个兴奋无比,仿佛发现了新的信仰一般。 至于那群未倒戈的儒生,诸葛乔直接扔去军中当苦力,体验下真正的疾苦。 秭归大族邓凯和文布,看得心惊不已。 两人都是地方士族豪族出身,自然有些物伤其类的感触。 邓凯硬着头皮劝谏:“将军,此举是否太激进了?” “若是有心人恶意中伤,恐怕会让南乡郡的地方豪强对大汉产生惊惧之心。” “即便降了,今后也可能复叛。” “对将军今后的名声也不利。” 文布虽然没开口,但跟在邓凯身后就已经表明了文布的立场。 始作俑者的诸葛乔,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弊,轻笑安抚:“两位将军,你们心中所想,我亦是深知。” “只是大汉两朝,积弊已深,若不能破而后立,又如何能让新兴的大汉再传承两百年甚至千年。” “你们所忧虑的,不外乎担心大汉今后会推行这种类似于王莽均田的制度。” “我还不至于傻到会跟全天下人做对。” “即便真有那一天要动伱们的土地,那必然是你们心甘情愿的献出。” “眼光要放长远!” “你们是跟随陛下的功臣,陛下又岂会亏待了你们。” “至于我的名声,呵呵。” “当名望足够大的时候,我的言行就是标准。” “不要为了这点小事而伤神,拿下南乡郡,你们的担心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拿不下南乡郡,一切都是虚妄。” 邓凯和文布对视一眼,不再询问。 诸葛乔有分寸,那就不用担心会造成不可挽救的灾难。 作为追随刘备的功臣,只要大汉赢了,秭归邓氏和秭归文氏就能得到大量的利益。 至于诸葛乔的名声,诸葛乔自个儿都不惧,旁人又何须多担忧。 南乡郡的地方豪强降而复叛,诸葛乔就更不担心了。 只要大汉足够强,上庸西城的申耽申仪兄弟都得老老实实的当大汉忠臣。 相反。 若大汉不够强,自诩汉室忠臣的荀彧,其子孙后代不是尊魏就是尊晋朝。 就如同后世明言:真理在炮弹射程之内。 足够强,才能称为标准。 地方豪族相继归降,徐晃部署在沿途各城池的守军,见势不妙或逃或降。 一时之间。 南乡郡汉军气势如虹,各郡士民或是惊惧或是欣喜,响应者此起彼伏。 求月票。昨天有个作者说他写的书最近没人看,于是我决定给他一个章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