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实力太强,我长生者的马甲藏不住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易经》就是我写的!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终于,所有人都进了房间。 兰若云和赵小颖在一旁直播,柳元宗则正襟危坐,和赵长生攀谈。 “赵小友,此来没有提前通知,鲁莽了,勿怪!”柳元宗抱拳道。 呃~ 赵长生眉头微皱。 说实在的,他有些不习惯。 长生者要与时俱进,像柳元宗这样搞老一套,那他怕是要穿一身树皮… “人生豁达,过于追求形式,不好!” 赵长生叹息一声,缓缓闭上了眼睛。 柳元宗一愣,凝目看着赵长生,只觉一股苍茫的气息扑面而来。 仿佛他面前的不是人,而是一株万年古树,古老而苍凉。 柳元宗似有所悟。 这是在点拨吗? 往事涌上心头,五岁,父亲请了私塾先生启智识字。 七岁入学,记忆超群,三字经倒背如流。 十几岁博览群书,唐诗宋词张口就来。 二十岁出国留学,时刻谨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三十几岁荣归故里,成为儒学达人,为人师表。 兢兢业业,一板一眼,五十几岁,儒学大成,被尊为国学泰斗。 时至今日,经史典籍熟记于心,言行举止莫不知礼。 纵观一生,有热血,有奋进,可唯独这形式,始终没能脱开。 哪怕是这次拜师,也是经过好大一番思想斗争。 豁达到底是什么? 可知礼才是君子之风! 柳元宗在思想禁锢中挣扎,到得最后,他身子一顿。 歪了,全歪了。 自己这副做派,和古时迂腐的秀才有什么区别? 知礼和豁达并不冲突,形式才是禁锢。 只有不拘形式,思想才没有禁锢,才能创造无限可能。 就像赵长生所说,《连山》看似如山连绵起伏,可其本质是对宇宙的推演。 偏执地看山是山,结果便是,几十年易学研究到了狗身上。 柳元宗并没有丧气,相反,他的眼睛越来越亮,智慧光芒闪耀。 朝闻道,夕死可矣! 没有将禁锢带进黄土,已经是他最大的幸事。 想通之后,柳元宗起身,恭敬地对着赵长生施了一礼。 可赵长生的眼睛都没有睁开。 柳元宗一怔,哑然失笑,接着他直起身,很是随意地抱抱拳。 那模样,看着像是不情愿,满是敷衍。 可出乎预料的是,赵长生浑身气势消散,并缓缓睁开眼。 招牌性笑容重新挂在脸上,向着柳元宗微微点头。 “还行,不算太笨~” 呃~ 房间里一片安静,柳元宗的徒弟们眼睛差点瞪出来。 尼玛,说自己的国学宗师不算太笨,太特么狂了吧! 可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柳元宗随意地摆摆手。 “受教了。” 说着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还很随意地翘起了二郎腿。 而且一只脚在有规律地抖着。 抖腿? 所有弟子都麻了。 就这不着调的形象,真的是他们那一直以礼为先的国学宗师吗? 不过这样的师傅,似乎更有烟火气~ 不只是他们感觉到变化,赵小颖和兰若云也停了互动。 水友们都不理他俩,弹幕全是对围赵长生和柳元宗的讨论! “尼玛,赵老师把柳老魔化了!” “真新鲜,柳老是不知道直播摄像头都对着他吗,人设崩了~” “赵老师有毒!” “通过刚才的对话,我猜柳老这是悟了。” “好玄学,柳老一直生活在别人的眼中,这次算是放下了。” “嗯嗯,似乎更可爱了,这才像个小老头~” “卸下防备,活的不累,赵老师不愧是国民老师,国学宗师都被感化了…” 又一波崇拜值过后,弹幕也变得随意起来。 “唉你们说赵老师到底多大啊,他会的太多了吧,而且刚才他好像用了魔法,只一句话,柳老就像是傻了一样!” “不科学的事太多了,就那彩票,一开始都以为是玄学,直到福彩奖池被掏空,大家才恍然大悟。” “《归藏》牛逼,我大龙国古书出世,必将崛起,奥利给~” “话说赵老师到底怎么得到这两本书的,他又是怎么悟透的?” “谁知道啊,赵老师还说过,就算再聪明,悟性再高的人,也只能了解《易经》的万一,想想就恐怖。” “或许只是吹牛逼呢,毕竟赵老师就好这个!” “别说了,快听,柳老正在问话,关于两本神书的…” 所有水友都看向了聊天的二人。 “小友,不知这《归藏》和《连山》自何处来?” 洒脱的柳元宗再没有顾忌,很是坦然地问道。 赵长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皱了一下眉头。 柳元宗见状补充道。 “呃,小友,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有些好奇,不方便说就算了。” 没什么不方便说的,赵长生只是不想太惊世骇俗。 貌似说了也没什么,顶多当他在吹牛呗~ 赵长生沉吟一下,淡淡说道。 “你是想问来历吧,其实这三本书都是一人所著,我之所以了解的如此透彻,因为...” “那根本就是我写的!” 此言一出,现场死一般寂静,柳老和一众弟子都亚麻呆住了。 尼玛,开什么国际玩笑。 传言《易经》是三圣所著。 你赵长生生在现代,还妄想与圣人比肩。 这是对先贤的侮辱。 一众弟子在惊愕之后转为愤怒,都恶狠狠地盯着赵长生。 柳元宗老脸也不住抽动。 这要放在以前,他一定给赵长生一个大鼻窦。 可现在他不再迂腐,在他看来,这或许是隐私,赵长生只是不想说。 喉结鼓动半天,他苦笑一声。 “是我孟浪了。” 赵长生神秘地一笑。 他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 事实面前,很多人都选择视而不见,想当然地为他打掩护。 太懂事了~ 至于易经三书,当然都是他写的。 而且还用三个马甲,写了三遍,所以历史上才有三圣所著的传言。 第一次是万年前的蛮荒奴隶时代,那时他是族人领袖。 在经过一次万年大劫后,他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耗时49年,悟通万法,做出易经三书。 在那时,人们称他为伏羲。 可是在三千多年前,他虚弱期隐匿百年,再出世时,易经三书竟然消失了。 呃~ 也不知是哪个瘪犊子爱不释手,最后带进了墓里。 于是他不厌其烦,再次书写三书传给后人。 那一年,人们称他为周文王。 可惜好景不长,在他一次入北疆游历回来后,三书又特么不见了。 不用说,又进墓了。 为此他气愤了很长时间。 最后他想到一个办法,开宗立派,徒子徒孙一大堆。 他不但写了三书,还总结自身所感,将失传的近百本书全写了出来,并交给所有徒弟学习。 至此,天下到处都是奇书,于是有了百家争鸣。 赵长生做完这些,心满意足地骑着青牛出关,游历西方。 可但是,瘪犊子很多,不管啥都喜欢带到墓里。 等他回来后,又没了两本。 可一可再,但没有三四。 书都留下了,却不知利用,整天埋地下吃土? 赵长生实在不想为这样的子孙操心。 这次他没有再写,于是只有一本《周易》流传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