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310 章 【太厉害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来人不是旁人,正是苏轼惦记着的白居易……的好友元稹。 白居易和元稹,那可是年纪轻轻就约好一起退休的好朋友。 只不过中唐文人相约退休当邻居,大抵都是成不了的。 譬如柳宗元给刘禹锡写诗说“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结果贬谪没几年,柳宗元就病故在任地柳州了,到死都没有再见到刘禹锡。 至于约好“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的白居易和元稹,那也是年纪比白居易小许多岁的元稹早一步病逝。 倒是刘禹锡和白居易两个乐天派晚年偶尔还能凑到了喝个小酒,写诗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们快七十岁了都还能喝个一斗酒,并且还说好秋天来了再约一回、不醉不归! 虽说苏轼也曾辛辣点评过中唐几个著名诗人,说他们“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但他本人很爱读白居易他们的诗文,对元稹的到来他也是颇为期待的。 霍善昨天已经替苏轼“行卷”过了,别看苏轼写的诗常被袁枚他们这些家伙吐槽,实际上他也有一些佳作佳句,要哲理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趣味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至于苏轼写的许多词,白居易他们应当也是会喜欢的,毕竟宋代的很多词牌名都源自于唐代教坊曲。 要是搁在唐初可能很多人欣赏不就要小一些。 要知道白居易自己就和刘禹锡一起唱和过《忆江南》。 这曲子又叫《谢秋娘》或者《望江南》,白居易写出那首“日出江花红胜火”后一度更名为《江南好》。 苏轼那首有名的“诗酒趁年华”就是用的这个调,也叫《望江南》。 所以说白居易他们欣赏起苏轼的词作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元稹也是跟着白居易积极搞新乐府创作的人,苏轼来到这里可真是来对了! 元稹读过霍善赠予的《东坡集》后确实很欣赏苏轼的诗文,感觉这人过去籍籍无名着实不应当,今日一下衙便亲自来了一趟,准备好好与苏轼聊聊天儿。 苏轼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人,麻溜让两个学徒帮忙跑个腿,去买些酒回来给他和元稹畅饮一番。 元稹在同坊住着,便也不讲究什么夜禁不夜禁,与苏轼坐下开始聊起了《东坡集》,从里头的作品聊到整本《东坡集》的装帧。 事实上苏轼这《东坡集》用的也不是宋代流行的蝴蝶版,而是明清时期最为流行的线装版。 书籍装帧手法这东西一般都是往简易方便的方向不断发展的,唐代的人用惯了书卷,用着也不觉得费劲,可要是有更为好用的装帧办法,他们显然也会心动。 能靠诗文成名的人哪有不爱读书的?是以元稹看到《东坡集》便也想学上一手,不管是给自己整理文集还是给前人整理文集都可以用上。 霍善坐在旁边听他们你来我往地聊着天,顺便观察观察元稹的气色。 元稹今年才五十岁,对于劳苦百姓而言可能算是高寿了,但对于养尊处优的高官而言却算不了什么。他要是没遇到什么急病,应当也是能活个七老八十的。 只不过史书记载中的元稹应当是仕途再次受阻,心灰意冷地去了贬谪地,以至于在当地暴病而亡。 霍善就是想瞧瞧元稹那次暴病是因为当地气候问题,还是因为他此前就有那么一点毛病。 要知道他们行医治病往往不止要看眼前,还要看他前头有没有埋下病根。 比如《内经》有“夏伤于暑,秋必痎疟?[(.)]?15?+?+??()?()” 之说,意思是夏天没有注意避免暑气入体,秋天可能很容易犯痎疟。 只有追根溯源到位了,才能保证自己的治疗方案能够把人治好! 许是因为霍善的目光太过认真严肃,正和苏轼饮酒畅谈的元稹都忍不住停下来疑惑地看向他:“怎么了?()?()” 霍善想到苏轼给自己讲的那些文人关系,不由问元稹是不是约好将来和白居易退休后住一起。 元稹闻言笑了笑,没想到霍善一个半大小子都知晓他与白居易这一约定。他说道:“当时说是等我嫁了女儿再相携归隐,如今看来怕是还得再等等,我们家道护才出生没多久,还得等他娶了妻我才算了了这些俗事。()?()” 他此前只得四个女儿,临老才得这么一子,自是想为他打算打算。 霍善听得咋舌,这等老来子成婚得等到什么时候,至少得十四五年吧! 果然,诗人说要一起养老都是骗人的! 文化人的嘴巴信不得! 不过霍善好奇地算了算史书上白居易活了多少岁,赫然发现……白居易居然还能等得到那时候! 不愧是老白,当真能活得很! 现在问题来了,元稹自己到底能不能活到那时候? 元稹他们几个有闲工夫些那么多诗文的,早年大多都曾贬谪地方多年、辗转多地,要是心态一个不好,估计直接就回不来了。 而且就古代这交通水平,千里远行也是很折腾人的事,有时候连书信往来都难,何况是自己到处跑。 霍善见元稹注意到自己在盯着他看了,也没觉得不好意思,还问元稹要不要给他诊诊脉。 光是靠望诊,他也有些不确定! 要是能接触到元稹本人,正式建立个医疗档案,以后说不准白居易组织的香山九老退休团就变香山十老了。 只是也不知道李昂这个有老祖宗点拨的皇帝能不能平息党争,要是不能平息的话元稹这个本来就身陷党争的人恐怕舒心不了啊! 对陷入党争漩涡最中央的患者该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患者心态这东西是霍善最难把握的,人心难测! 算啦,他只管治身上的病痛就好,心里的病痛他实在无能为力! 经过两天的传播与发酵,元稹这个尚书左丞也听说了这边出了个小神医的事,听到霍善说要给自己诊脉也没拒绝。 霍善给元稹 看诊过后,给他开了个对症的方子,争取能把这些年东奔西走埋下的问题给解决了。 不过光是喝药还不够,还得注意养生,霍善拿苏轼当例子叮嘱元稹要好好养生,看书批公文都不要久坐,看到这个苏轼没有,有的人看起来健健康康,实际上前些年刚割完陈年老痔! 苏轼:????? 你小子怎么还揭人短处?! 哦,我自己也到处说啊,那没事了。 苏轼立刻热情地给元稹讲述自己疼到喊弟弟、喊得五十好几岁的弟弟也彻夜难眠的痛苦。 元稹:。 听起来好像你弟更痛苦,都五十好几了还要照顾你个不靠谱的哥哥。 不过吧,这话题怎么听着听着就有种起来走动走动的冲动? 得知苏轼很想去拜访白居易,元稹便说自己正好顺道写封信托苏轼帮忙捎给白居易。 苏轼听得大喜过望。 白居易到底是当世文坛风云人物,贸然找过去人家不一定见你,有元稹的书信在手就不一样了。 等到了洛阳,他就去敲白居易的门,叫门房入内通传:老白啊,元稹的信在我手里,你是放我进去还是不放我进去? 这样一来岂有见不着人的道理! 苏轼一点都没藏着掖着,把自己的想法给元稹讲了。 元稹:“……()?()” 霍善见元稹震惊于苏轼的不要脸,还跟元稹说起苏轼流传千古的夜半寻友操作——怀民亦未寝。 看看人家魏晋人士突发奇想去找朋友,到了朋友门口觉得自己已经尽兴了,又原路返回。苏轼不一样,苏轼非要把人从屋里喊出人家张怀民亦未寝! 元稹:。 总感觉苏轼这性情确实和白居易很合得来。 说不定刘禹锡也会喜欢跟他玩耍。 等元稹在苏轼期盼的目光中写完给白居易的信,霍善才和他元稹聊起他一个叫元德秀的同宗。 元稹和元德秀不仅都姓元,还都是北魏昭成帝的后裔,带着点儿鲜卑血脉,所以往上数个十几代的话他们确实是同宗同源的亲戚! 听说这个元德秀活跃于开元天宝年间,为人可孝顺了,去考进士时不忍离开家中的老母亲,所以出门就用个木板车把老母捎带上,每次赴考都把他家老母亲不辞辛苦地从洛阳拖到长安。 经过元德秀的不懈努力,他的老母亲终于在他考上进士时一命呜呼。 元稹:“………?()_[(.)]???*?*??()?()” 怎么感觉你这说法怪怪的。 人家好好的孝行都被你说成什么样了!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故意让他娘来回颠簸,硬生生把他娘给折磨死的呢! 霍善关心地倒不是元德秀孝顺不孝顺,而是想验证李时珍给他讲的一则生理学奇闻。 据说元德秀兄长的孩子失去父母后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元德秀看着孩子心痛不已,居然自己给哥哥的儿子喂奶,直至哥哥的儿子能自己吃饭了,他的乳汁才停止分泌! 霍善好奇地看向元稹…… 胸前。 他相当好奇地问出心中的疑问—— 你们大唐人都能自己产乳的吗! 震惊! 这是真的吗? 简直是生物学奇迹! 大唐真是太厉害了! 元稹:????? 你说元德秀就说元德秀,眼睛看着我干嘛!!! 我不是,我没有,你别胡说! 所以他这同宗前辈到底怎么回事? 他难道真的可以……自乳兄子?! 作者有话要说 霍小善:震惊!你们大唐人都这样的吗! 霍小善:那么你们太宗李世民跪吮上…… 李世民:用力捂住崽嘴.jpg * 更新!很不错,今天也是祸害名人的一天! 兴致勃勃.jpg 所以!今天有没有点营养液!可以浇灌给善崽!浇灌即看更多奇奇怪怪的八卦!(bushi 善崽想蹭个分频榜单!只有月初有机会蹭蹭,月中月底竞争激励就蹭不上去了tat * 注: 1“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出自柳宗元的《重别梦得》 “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_[(.)]????╬?╬?()?()” :出自白居易的《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且结后期》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出自白居易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所以说人要好好养生,爱护身体,要不然你朋友跟别人喝酒去咯!(恶魔低语- 2“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酒趁年华”:都出自《苏东坡全集》 3元德秀“自乳兄子”:参考《唐国史补》,是唐代人编的笔记小说,不是我编的(理直气壮 【元鲁山自乳兄子,数日,两乳湩流,兄子能食,其乳方止】 元稹:别把野史当正史!! 霍小善:李时珍给我讲的! 元稹:迟早暗鲨李时珍.jp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