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二章 配方的作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时期鱼雷战斗部的装药普遍是TNT。 对于普通炸弹或炮弹而言TNT已足够,不需要改进,甚至TNT在这时代还相当先进。 (注:TNT被用作炸药大概是在1907年左右,在此之前使用的是苦味酸,而TNT的发明后近40年的时间里一直用作亮黄色染料,它的作用是染棉花、丝稠,甚至头发) (上图为TNT染黄的头发,当时它叫“托尔”) 但如果用在鱼雷上,TNT就不一定够了,原因是鱼雷要千方百计的节省出空间以便携带更多的压缩空气。 最先想到改进炸药的是德国,他们在1907年将60%的TNT和40%的六硝基二苯胺(HND)混合,发现其爆炸威力比100%的TNT装药强7%。 这意味着要炸穿同一艘战列舰,鱼雷装药体积可以减少7%左右。 这是德国的军事机密,此时协约国还不知道这些。 然而,夏尔却知道更先进的配方,二战后期使用的鱼雷装药S9a:50%TNT,10%六硝基二苯胺,5%硝酸铝,35%铝。 其中的重点是铝,它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爆炸威力会比100%TNT装药强70%左右。 再加上铝的密度又接近TNT两倍,因此用这种配方的战斗部,装药量几乎可以减少一半。 如果再把燃料改成燃烧值更高的十氢化萘,鱼雷射程就能轻松翻倍甚至更远。 (注:二战时期使用这种装药和燃料的鱼雷使用44节高速时可以达到6公里射程,20节低速甚至能达到14公里射程) 这些改进方案都不难,重点在于配方。 知道配方不过就是找到这些原料,不知道配方就算想破脑袋也没用,还得一点一点的试验各原料的配比。 夏尔没打算这么快给出答案。 主要是法兰西在鱼雷方面没多大的需求,德国海军那边有英国撑着,夏尔改进鱼雷最终目的是为了压制英国海军,那是长远打算,不急。 同时,夏尔认为给韦尔斯的东西应该要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来,这样才能把他吊住持续支持自己。 如果一次性把所有技术给这家伙,资本家的本性就是转身不认帐,又会站在施耐德一边了。 又或者,夏尔觉得先进的配方可以留给自己。 比如从德国人60%的TNT40%HND这种原始配方开始,接着是S18,再上S36和S39,最后才是S39a。 这么多中间配方再加上燃料,套不死你? 不过夏尔沮丧的发现,他只记得最终形态S39a的比例,其它的没一点印象。 这就麻烦了。 但夏尔转念一想,不记得似乎也没关系,把对的配方改一改,先加硝酸铝,再加铝,再随意鼓捣一下比例,每次只要有一点进步能把韦尔斯整得晕头转向就行。 夏尔暗自得意,还得是夏尔,这方法都能想得出。 就在这时,一名守在电报前的参谋惊呼:“海军对达达尼海峡展开进攻了!” 说着,参谋快步把电报送到加利埃尼的办公桌上,这种紧急电报可以不需要经过夏尔直接送去。 加利埃尼扫了电报一眼,疑惑的望向参谋:“昨天的事?” “是的。”参谋点了点头:“可能是出于保密的原因。” 加利埃尼“嗯”了一声点点头,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海军的行动的确没太大的必要通知陆军。 不过这在夏尔的眼中却是个笑话。 德国人或许早就从哈丽那知道了这个,甚至是详细的作战计划,但法兰西第二层级指挥部却要在开战后一天才知道。 加利埃尼略一思索,就召集包括夏尔在内的参谋聚到面前开个短会,他扬了扬手中的电报: “首批主力战舰一共有16艘战列舰,其中法兰西4艘,英国12艘。” “阵容不小,他们应该是希望用海军迫使奥斯曼帝国屈服。” “但昨天的战斗并不顺利,他们没能成功突破达达尼尔海峡,甚至一座炮塔都没炸毁!” “战局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很可能会需要陆军正面进攻拖住德国人,你们知道怎么做了?” 参谋们接二连三的回答: “是,将军。” “明白!” …… 大战之前要做好兵源、物资、交通、医疗甚至装备更新的准备,参谋们对此早已轻车熟路。 人群散去各忙各的,夏尔却被加利埃尼叫住。 “上校。”加利埃尼若有深意的望着夏尔:“你不发表些意见吗?” 夏尔之前给阿尔贝特一世的建议是从北面登陆,现在协约国的舰队却是从南面展开进攻,这是不是说夏尔的建议被抛弃了? “不,将军。”夏尔平静的回答:“我没什么要说的。” 加利埃尼愣了下,然后轻轻一笑微微点头,夏尔的态度已经告诉他答案了。 夏尔如此淡定,就意味着他的建议没有被抛弃,协约国正在做的很可能就是他的建议。 也就是说,达达尼尔海峡的进攻是佯攻,协约国的主攻方向依旧是在北面。 加利埃尼没想到的是,他猜对了前面却没猜对后面。 协约国的确是按夏尔的计划打,但却是计中计又来一个反转,把加利埃尼这个精明的老将军都给绕晕了。 加利埃尼没在这上面多浪费时间,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递到夏尔面前:“这是皮托兵工厂设计的轻机枪,我想听听伱的意见!” 装备这东西没人比夏尔这个资本家懂,加利埃尼认为至少要得到夏尔的认可才能下单。 夏尔接过文件看了看,正是“绍沙”机枪。 看来斯蒂德已成功的把设计方案转给皮托兵工厂了。 夏尔假装考虑了一会儿,带着不太确定的表情回答:“似乎没什么大问题,毕竟我们的军队的缺乏轻机枪。另一方面,机枪的性能怎么样很难从图纸看出来,它往往需要用在战场上才能发现哪里不足。” 前半段是鼓励加利埃尼购买,后半段话是打预防针。 之后如果“绍沙”机枪暴露出许多问题,那不关夏尔的事。 加利埃尼对此表示赞同:“我也是这样想的,战场急需轻机枪,先订购一批看看情况!” 爬得越高,摔的才越狠! 夏尔要的就是这个新转型的兵工厂狠狠摔一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