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签到系统去宫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124 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最后慈善拍卖会的点子交给了皇后去处理。 太后负责筹集捐款,皇后负责慈善拍卖,一人一件事去处理,十分公平。 而因为这两位大佬都很忙,忙的不想看到因为后宫闹腾而额外增加自己的工作量,难得联合表态,压制了一波因为临近年关,加上宫中频繁小宴而开始蠢蠢欲动的人。 因而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在后宫二巨头的联合压力下,都识趣的保持了安静。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年宴之后,年宴也受到这些事情的影响,中规中矩,可却没什么新意,比之前的太后寿宴差远了。 可好歹也是一件大事,又是出生后第一个新年,因此这次陆云缨还是带着两个孩子露了个面,不过很快就让人将她们带回去了,皇帝对此并没有任何意见。 只是通过这件事还是有不少人注意到皇帝对两位公主倒是十分上心,不过想到陛下登基多年也就这两根苗苗,上心些也实属正常,便也放下了。 因为上次雪雁传来的消息,带着两位公主现身时,陆云缨特意看了眼曲妃。 曲妃和钟妃关系不错,这种大宴上,两人向来是坐在一起的。 因此当陆云缨看过去时,比起专注于公主,忽视了其他人的曲妃,反而是钟妃察觉到了陆云缨的视线,与她四目相对,而后露出个笑容。 不管心底怎么想,钟妃表面上似乎是对陆云缨抱有善意。 对此陆云缨也回了个笑,这件事似乎也就这样过去了,但曲妃对公主的态度,也的确让陆云缨留了个心眼。 此事过后,宫中依旧很是消停了一段时间,可宫外却还没安静下来。 随着宫中宴会不断,天气也渐渐转暖,原本就经常举办各式各样聚会的宫外各世家大族间的走动也多了起来。 因此,陆府四小姐陆云绦和骆家的大小姐骆子云经常出游,且骆家嫡长子也常伴她们左右这件事也就被有心人看在眼中,再加上两家大人来往频繁,渐渐地,陆家骆家正在议亲的事也瞒不住,传了出去。 这种消息向来传的又快又广,再加上没见两家出来辟谣,也有人琢磨出此事怕是真的。 如今陆家虽然不算什么,可也不是没什么名头的小家族,他们家和骆家议亲,不少人看在眼中,也开始打听起来。 陆家没什么好说的,他们那些家底在陆云缨一跃成为主位娘娘,甚至更早之前,背景就已经被人扒的干干净净。 倒是骆家,骆家也算是百年世家,可在几十年前已经渐渐沉寂,本家倒是还在京城,可如今的家主也就是个四品官员,在这偌大的京中自然不算什么。 至于真正和陆家议亲的骆家旁支,据说早早就分了出去,如今在江宁那边混了些名头,过得倒也不错....... 借着宴会,听着各位夫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陆三婶发现这可比她在外面和陆家内部打听方便多了。 再加上如今她儿子陆清塘也算小有名气,连带她也是正儿八经的官家夫人,不是什么混进来的,沾光亲戚,因此也结识了一些地位不高的夫人。 “哎,陆夫人,你不是与陆府有亲么?说来也是同宗同族的,那你说,骆家真这么财大气粗,给了十多万两银子的聘礼?” 这话就说的有些逾越了,毕竟彩礼聘礼什么的,除了晒妆或者是自己愿意公布出来,哪有擅自打听的。 但陆三婶这个年纪了,也不是什么冲动的小姑娘,闻言笑了笑道: “这,我也才来京城不久,虽然和大哥家是同宗同族,但这十多年到底联系的少,哪里能清楚这许多?” “可最近我也.....” “好了好了。” 既然是正式结交,其他夫人也不可能看着陆三婶被逼问不帮忙,更何况是那冒然询问的夫人无礼,便开口打岔道: “树大分枝,他们两家分家都多久了,哪里知道那许多,你可别为难人。” “我,我也就好奇问问。” 那夫人知道自己无礼,讪讪的嘟囔了几句,又借口有事情提前离开。 见状那些夫人转而安慰起陆三婶道: “别管她,她没什么恶意,就是这嘴啊......” “要我说,在这种宴会上,不会说话不如不说话呢。” “反正你不要放在心上就是,若是不高兴,等会儿我帮你和她说说。” ...... 陆三婶当然不可能将这点小事放在心上,大度的表示自己不在意。 只是刚刚说的那些事: “那位夫人为何会询问聘礼有十多万两银子?我可从来没听说,是谁在外传此等谣言?” 不熟悉是不熟悉,可好歹是一家子,也不能让人抹黑了去。 却不想陆三婶这么一问,比起刚刚那尴尬场面,更让这些夫人开不了口。 怎么说? 总不能告诉陆三婶,这话可不是别人 乱传,而是那骆家夫人的外甥女放出来的话吧。 而且那话里话外,还把陆云绦形容成一个贪财肤浅的女人。 只是不说,继续这样尴尬下去也不成,最后是一个和陆三婶关系最好的夫人,私底下悄悄和陆三婶通了气。 那是骆夫人,若是顺利,也是陆云绦婆婆的娘家亲外甥女说出来的。 这般亲近的关系,可信度极高。 因此不说别的,陆家女的名声,因为她这一手慢慢在降低,陆家的风评也在变差。 况且那位也没胡说,不少小姐都看到,陆家四小姐陆云绦从自己未来小姑子手里拿走了不少好首饰呢。 若是陆云缨在这里,听到这番话,便能准确锁定那位传出谣言的骆夫人外甥女的身份,不过不在也没关系。 等陆三婶将这消息传进宫去,陆云缨也很快锁定开口的应该是那天陪在骆小姐身边的女子,也是似乎对那位骆家少爷有意的表姐。 不过比起名声来,更重要的是十多万两......虽然有夸大之嫌,可既然出自那位骆家表姐之口,可信度大大提升。 这么多银子,就算是大世家娶宗妇也花不了这么多。 那么下这般血本,定然是有更大的图谋。 与此同时,太和殿。 皇帝不喜欢议政殿的气氛,即便下朝了也不会待在哪里处理政事。 大部分时间是在太和殿的书房,书房虽然相较议政殿的小了些,可看着那些书卷和奏折挨挨挤挤放在一起,就如同正殿他的那些收藏被挨挨挤挤的博古架收纳一样,皇帝莫名有种满足感。 而现在,他的奏折又添加了两份,更巧的事,这两份奏折还来自同一个地方——江宁。 一份是凤川的,记载了这段时间他追查的粮食的去向。 而另一份,是他派出去追查骆家,帮爱妃探查情况的队伍。 按理来说,凤川折子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第二份。 但因为最近凤川汇报的总是十分沉重,且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处理的东西,所以皇帝犹豫了下,带着看乐子的心态,选择翻开了另一份折子。 江宁、骆家 早在五六年前,骆家其实还没有这么富裕,只能说是衣食无忧的中上水平。 但不知怎么,骆家找到了一条能低价买入粮食的渠道。 买入地点正是江东,而卖出地点则是西北。 江东平原相对较多,也算是产粮大省之一,而 西北荒凉,除了几种具体的作物外,基本种不了其他什么东西。 所以这条买进卖出渠道还算正常。 而将江东的粮食运到西北卖出后,商队则又会购入一批低价且丰富的毛皮以及宝石货源。将这批大临少见的珍贵货物运往靠近江宁的江南地区售卖,则又是大赚一笔。 这样来回倒腾,渐渐地,骆家也变得豪奢起来。 看上去很正常,十分正常。 只除了两个低价货源比较奇怪,但这种商业上的事都是机密,一时半会调查不出来也正常,而且就算调查出来,估计也没什么可质疑的。 暂时没找到什么不对劲的皇帝松了口气,又提了口气,和陆云缨一样,他其实也觉得陆家这次的结亲对象有些奇怪,只是暂时没找到不对劲的地方,只能先放置。 而既然看完了这一份,那么,凤川的那份就算再怎么难以处理,也避不开了。 打开凤川的奏折,看到前面几行字,皇帝眼睛微微放大,随后嘴角勾起,然后笑容消失,他觉察到了不对劲。 皇帝看到凤川的奏折上写道——“臣确定江宁便是存粮的藏匿地点,亦或者是存粮沿途的运送点之一” 骆家在江东找到了低价的粮食货源 江东几个县城的粮仓空空如也 事情都是发生在江宁 而几乎是水灾发生前后,骆家就开始向陆家提亲 骆家五六年前起家 而江东五六年前.....哦,这方面证据还没找到。 可皇帝不是傻子,再加上前后两份奏折间隔的时间这么短,又是发生在同一个地方,这种微妙的联系便十分明显了。 ?已冬 江宁、骆家 皇帝在心中咀嚼了这两个词语,而后提笔开始给凤川写回信,亦或者下命令——调查骆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