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福运农女:种田救了病恹恹的王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5章 出门准备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白夏脑子里几番转动,她似乎知道李爷爷的意思。 “大哥记忆力好,只要给他时间,这些书都能倒背如流。不过,科举之事,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考上的。” “科举科举,筛选的是全大庆的最厉害的人才,为我大庆的江山社稷做出贡献。 若是这人才只知念书不通庶务,不懂民情,如何能够为我大庆百姓谋福呢?” 白夏想了想,“大哥出去游历是好事,见识多了,做出的文章就有见解。你们要知道,当今可不是那只喜欢锦绣文章的人。” 以她对当今圣上的了解,这位绝对是个务实派。 并且,现在大力提拔寒门子弟,自己没点实力还真打不过那些大家子弟。 白勇大掌一拍,“对,就是小夏说的这样。” 全家人似乎被小夏这一番话说服了。 急急忙忙开始准备各种出行要带的东西。 “锦泽啊,先生有没有说出去游历要多久啊?” 白锦泽摇头,“想来时间不会短。” 然后方婆子两婆媳把白锦泽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四五套,堆了满满一大箱子。 白锦泽:“......。” 白夏:“......。” 除此之外,米面粮油,家里的泡菜坛子搬了一坛又一坛,“要不带个厨娘吧,出门在外总有露宿街头的时候,有个厨娘也能有口热乎饭吃。” 白夏长叹一口气,“阿奶,娘,大哥是去游历的,你们这一副举家搬迁的样子是做什么。” “带上当季的衣服,带上一个茶壶小泥炉水袋等必要的东西就行了。” “最重要的,带上银票!” 穷家富路,带什么都没哟在身上带银子来的重要。 白老头道:“小夏说的对,带上银子,再带上些必要的,其他能省则省。” 白夏把她列出来的单子给白锦泽看了一遍,“大哥看看还缺些什么?” 白锦泽看着上面的单子,单子上面应有尽有,方方面面都包括了。 除了衣物,还有面叶及少量的调料,泥炉、碳等等。雨具也有,甚至连草纸都有。 “这里还有些药丸,是了尘做的。” 她特意上山了一趟,找了尘要了不少药丸子。 “上面都有写病症,都是常用的,但是也不能光靠这些药丸子,要及时就医。” 白锦泽点头,“很齐全,不必再准备了。” 白锦泽只装了一箱子书和笔墨纸砚。 白老头背着手出去,不多时又回来了,“家里账上只剩这么些,你先拿着用,不够了写信回来,爷爷想办法给你寄。” 白锦泽拿过来一看,是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一时之间有些眼热,“爷爷,无须这么多。” “穷家富路,身上多揣点银子才是正经。”白夏又递过来一张银票,“拿着。” 白锦泽大眼一看,是一张一千两的银票。 白锦泽默了,白老头也默了。 白夏怕他不接,还找了个说辞,“就当是我借大哥了,待他日金榜题名了,再连本带息的还给我。” 白锦泽喉咙干涩,笑笑,“多谢妹妹。” 白夏道:“大哥既然要出去游历,身边不能没有小厮。你在家里挑两个机灵的当书童。” “护卫也得找几个,马车就用我的吧,家里有两辆马车呢。” 白夏交待完了这些,又去李家了一趟。 把她写的条子给李秋山看,“李爷爷看看还缺些什么,我让人去准备。” 李秋山看着这张条子,心里暖暖的,“什么都不用准备,阿宸都给备好了。” “你准备了什么?” 司马宸勾唇,“和你准备的一样。” “马车、护卫、马夫我都安排好了,无需用到你的马车。” 白夏点头,也不跟他争。 李秋山转而说起了其他的事情,“族学开起来了,村长那里我也跟他说过了。” 他把原先几个学生的学费退了回去。 “锦诚几个呢,你若想让他们去族学就去族学上,那个新夫子我见过了,很是不错。” 白夏点头,夫子暂时只来了那个举人老爷,另一位据说还得过半个月才能来到。 “若是不想去族学上也行,让阿宸教学。” “另外,我要把瑾之带走,你李奶奶,李爷爷就托付给你了。” “李爷爷放心,我一定照顾好李奶奶。” 白夏道:“过两日我家的宅子就可以搬进去了,原本爷爷就留了个小院子给你们呢,独门独户那种,到时候李奶奶就搬过去和我们一起住。” 她家的新宅子虽然不如福田县君府大,不过也小不了多少就是了。 白老头秉着农村人家房间数多,显得家大业大的特点,院子弄的小些,小客院多盖了两个。 主要是她家人少,就如他们兄弟姐妹几个,一人一个院子都显得空旷。 白夏回家后,就说了锦诚几个上学的问题。 白老头当即拍板,“就让阿宸教。” 福王爷当老师,还是李先生的亲传弟子,肯定不会比新来的两个先生差。 不禁得意道:“你爷爷我有先见之明,弄了一个院子做学堂呢。” 白夏当即夸道:“我爷爷果然是最明智的爷爷。” 一句话哄得白老头开怀大笑,“哈哈哈哈......” 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李秋山和白锦泽、瑾之带着两辆马车还有六个护卫两个马夫离开了行山村去游学。 而在五月二十八这日,白家正式搬进了新宅子。 新宅子门口挂着刻着‘白府"两个大字的牌匾,大门口挂着四个大红灯笼,门口还摆着两座石狮子,很是气派。 火鞭声“噼里啪啦”响着,赞美道贺声不绝于耳。 除了本村的和家里一些在走的亲戚的,县城里的各家都送了贺礼来。 新知县的夫人林夫人带着一双儿女前来贺喜,沈家的当家主人和夫人小姐也来了。 就连和白家没有什么关系的镇长,都不请自来。 村长看着来白家贺礼的这些人,都是县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家。 一时之间,这心里又是高兴又是酸涩,轻叹一声,比不上啊。 白家乔迁之喜过后,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的日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