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隋唐:我的猛将模拟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恪观兵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蓟州兵马一共三万。 看到这里。 王恪微微点头。 随后。 他的目光向下,扫过蓟州人口总数和钱粮细目的一大串数据。 结合着当地情况。 王恪略加思索。 他发现,这蓟州的资源,还是挺不错的。 于是。 王恪合上公文,对袁震说道:“将军辛苦了。” 袁震笑着说:“这只是纸面上的资料,若使君想要前往军营、坊市查访,末将即可安排人手跟随。” “先不必了……明日传令,让城中的兵马在校场集结,我看看军容如何,再做定夺吧。” 王恪摆了摆手,说道。 袁震闻言,当即默默记下,随后与诸多官员,拱手行礼而去。 待众人走后。 王恪又翻看了一阵公文。 随后,他起身而去,来到了后堂当中。 这里。 早就有自己麾下的几个亲信在此等候了。 昨天,王恪初来乍到。 他麾下的八百兵马,大部分并入军营中居住。 至于剩下的一百多人,则作为王恪的护卫,屯驻在刺史府邸当中,由王天佑统领。 “拜见主公!” 看到王恪到来。 甘猛、凌威、王君可、王天佑、姜松几人一起起身,拱手行礼。 顺道一提。 自从王恪进入蓟州之后。 他麾下众人,统一把对他的称谓改为了主公。 意在对他的尊重。 王恪摆了摆手,让众人坐下,随后问道:“君可,昨日你去了军营,可看到什么特别的情况吗?” 王君可眉头微微一皱,对王恪说道:“昨日末将前往军营,安顿我们的兵马,所见所闻,的确有些奇怪……” “因为什么?” 王恪看着王君可,问道。 王君可说:“那些蓟州本地的兵马,年龄都有些大,衣甲残破,看着我们的目光,还隐隐有些敌意。” “年龄大?有多大?” 王恪接着问道。 王君可回答说:“不知具体年岁,只见到几个士卒,头发已经花白了。” “头发花白,还在军中?这蓟州城到底是怎么想的?” 甘猛听到这里,按捺不住,大声说道。 “诶!先不忙下结论,等我明日在校场看了操演,再做定夺。” 王恪看着众人,轻轻摆手,对他们说道。 见王恪如此说。 其他诸人便不再多言。 他们又聊了聊蓟州别的事情。 约莫到了午时,一起用了午膳,各自散去。 其余杂事,权且不提。 …… 到了第二天。 王恪一身戎装,挺枪跃马,率领麾下诸将,来到了校场当中。 他们到达之际。 蓟州总兵袁震已经率领其他的本地官员在此等候。 “拜见使君!” 袁震身形微屈,向王恪行了一个军礼。 王恪拱手道:“袁将军,是否已经准备停当?” 袁震说道:“使君放心,请随末将入场!” 一边说着,他一边骑马在前,引导王恪等人进入了校场当中。 来到校场当中。 王恪缓步登上高台。 他目光向下,看着下方的军阵。 这一看,不由得让他眉头微皱。 只见校场当中。 左边一侧,有一个军阵,军容严整,衣甲鲜明,一柄柄刀枪林立,散发出阵阵杀气——这一队兵马,正是王恪从中原带来的八百精锐之士。 而右边一侧,却有四个军阵,但衣甲残破,兵器老旧,稀稀拉拉颇为分散,其中还有些士卒,身体单薄,晃晃悠悠,好像伸出一根指头,就可以将其推倒一样——很明显,这些兵马,便是蓟州城的本地戍守士卒。 “袁将军,这些士卒怎么回事?” 王恪见此情形,脸色微沉,对袁震说道。 袁震脸上露出苦笑,回答说:“前些日子,因为防备辽东,北平王征调各州郡的青壮,前往渤海之侧驻守,这里的兵马虽然年迈,可也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卒,这……” 不过。 还没等袁震说完。 王恪摆了摆手,打断他道:“一军之气,在于军容;一军之形,在于军阵;袁将军说这些人都是多年老卒,你也不必解释太多,只在操演中见真章即可。” 说罢。 王恪轻轻一摆手。 身后的凌威、甘猛二将齐出,手里的令旗卷动,而校场之中,顺势响起了擂鼓之声。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伴随着战鼓敲响。 下方的兵马衣甲摩擦,慢慢开始移动,变换阵法。 在华夏古代的冷兵器时期。 根据兵法所言。 作战军阵大概分为十类。 其中,除去火阵、水阵这种需要有特殊条件的阵型之外。 另外的八个军阵,都是士兵平时训练的基础科目。 这八个军阵分别是—— 方阵,军队战斗最为基础的阵法,攻守平衡,可以随时转换其他阵型。 圆阵,军队作战时的基础防御型阵法,金鼓旗帜部署在中央,没有明显的弱点。 疏阵,即疏散的战斗队形,方阵圆阵等均可疏开为疏阵,旨在以少胜多,迷惑敌人的战术。 数阵,密集的战斗队形,集中力量进行防御和进攻。 锋矢阵,前锋部队如同剪头的进攻阵型,特点为尖锐迅速,两翼坚强有力,可以通过精锐的前锋在狭窄的正面攻击敌人,突破、割裂敌人的阵型,两翼扩大战果,是一种强调进攻突破的阵型。 雁形阵,即为横向展开,左右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主要用来包抄迂回,左右夹击,席卷绞杀敌人。 钩形阵,正面是方阵,两翼向后弯曲成钩形,保护侧翼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攻击后方指挥金鼓之所在。 玄襄阵,这是一种迷惑敌人的假阵,队列间距很大,多数旗帜,鼓声不绝,模拟兵车行进的声音,步卒声音嘈杂,好像军队数量巨大,使用各种办法欺骗敌人。 这八个阵法,乃是古代作战时最为基础的阵型。 可是。 就在战鼓传达出变阵的命令时。 那八百名精锐之士可以很好的做到每个阵型的灵活转换。 而那八千名所谓的多年老卒,却歪歪扭扭,队列极度混乱。 尤其是从疏阵转化为数阵之际。 那八千兵马乱纷纷,几团士卒撞在一起,甚至还发生了踩踏事件。 “袁将军,这就是你所说的多年老卒?” 王恪面色冷峻,目光如冰,回过头,看向袁震,冷冷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