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章 洪秀全:要把洋兄弟往正路上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海岸旁,是一排销烟池。 池底铺设着石板,为防鸦片渗漏,池子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用于引海水灌入水池中。 在陈玉成的指挥下,海水被引入销烟池,然后光复军士卒上前去将一坨坨的鸦片膏分割成四瓣,然后扔进了池子中。 在盐分充足的海水的浸泡下,鸦片膏逐渐融化。 待到池子里的鸦片膏彻底融化之后,光复军士卒又开始往销烟池里倾倒生石灰。 石灰遇水发热,瞬间冒出热气,并将鸦片水煮的沸腾。 期间,光复军士卒在一旁用木棍进行搅拌,确保石灰能将鸦片彻底烧毁。 最后,便是将废水给排入大海…… 如此一来,便算是完成了销烟工作。 没错,李奕所用的销烟之法,正是林则徐当年所用的海水浸化法。 就李奕所知,这种销烟之法确实是当下最合适,成本也最低的。 毕竟,李奕总不能学鹰酱销烟,把鸦片堆在一起直接用火烧不是? 那踏马是销烟,还是请全城一起嗨啊? 能做出这种没脑子的事情来,只能说不愧是文明的灯塔! 随着销烟池内的鸦片逐渐被销毁,毒水被排入大海,四周再次响起了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万岁!” “万岁!” “光复军万岁,大都督万岁!” “……” 自当年鸦片战争以来,广州百姓深受鸦片毒害。 如今光复军能站出来禁烟,他们不免对光复军有了一定的认同。 李奕转头对各国公使,以及商人说道。 “本督想与诸位共立一份公约。” “自即日起,除英国之外,各国商人均可自由的前来我光复军治下进行合法的贸易和交流,我光复军会对各国商人提供足够的安全保证,保障贸易可以顺利进行。” “但有一点,今天之后,若再有商船被本督查出裹带鸦片来华,哪怕数量只有一两一钱,查出来一个杀一个。” 二百克死刑? 不,不存在的。 不用二百克,不论多少,查出来就杀头! 数量多的直接族灭! 乱世用重典。 李奕就不信了,自己还能禁不了害人的鸦片了。 众人闻言,先是面面相觑,可最终却也只能纷纷应下。 英国公使的人头还在销烟池边上摆着呢,他们可不敢挑战李奕禁烟的决心。 …… 完成了销烟工作,李奕带兵回到了广州。 李梁第一时间前来汇报道。 “大都督,我军西征部队已经成功攻取了肇庆府,罗定州,高州等地。” “广东广西算是被彻底连成了一片!” 说是攻取,其实并不准确。 因为在西征的过程中,光复军几乎没怎么动兵,差不多就是武装游行走过去的。 一路上,清廷的州府县城无不是望风而降,偶有抵抗者,也多是地主士绅组织起来的民团武装。 只不过,面对刚刚打完广州之战,正是兵精粮足,士气鼎盛的光复军,那些民团根本翻不出什么花来。 不足以对光复军的西征攻势造成阻碍! 李奕闻言,微微颔首道。 “很好!” “如此的话,我光复军粤桂合流的战略,便算是初步实现了。” 思索一阵,李奕继续说道。 “让岑溪方面的大都督府衙署准备动身东来吧。” “岑溪还是太偏僻了些!” 相较于岑溪这样的小地方,广州才是两广真正的核心。 光复军若要发展,龟缩在岑溪肯定是不行的,广州是目前最合适的地方。 之前是光复军刚打下广州,未曾安顿下来,是故,李奕就没让光复军的衙署和家眷轻动。 可既然现在广州已经安定,也就不用顾虑那么多了。 李梁闻言,当即点头应是。 脸上是明显的喜色。 现在他的家人也都在岑溪。 既然现在李奕下令让岑溪方面动身东来,那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便能再见到自己的家人了。 …… 太平军在攻克金陵之后,便将其改名为天京,视为天国首都。 洪秀全更改江宁将军府为天王府,入主其中。 蒙得恩行走于天王府内,手中捧着一份奏报,准备去求见天王。 他所过之处,一名名女官向着蒙得恩躬身行礼,态度异常恭敬。 在她们的眼中,蒙得恩这个天王的亲信,绝对是一位可以一言绝她们生死的绝对大生物。 甚至,她们之中有不少人,都是被蒙得恩相看中,然后从女营中提到天王府来的。 很快,蒙得恩便来到了天王的书房内。 离着老远,他便听到书房内传出一阵背诗声。 “醒一样睡又一样,一时一样假心肠。” “假心肠定赏假福,贱人哪得永荣光?” “……” 显然,这首诗并非是什么诗歌名篇,而是洪秀全自己信手所做的,实打实的一首打油诗。 一个乾隆,一个洪秀全,简直堪称是中国古代诗词界的卧龙凤雏! 蒙得恩先是腹诽了一阵天王的诗才,然后在心里默默思索起了天王做这首诗的用意。 不多时,蒙得恩便有了猜测。 估计是东王那边又闹出了什么幺蛾子,天王做这诗,摆明了是在阴阳东王。 蒙得恩之所以能混到如今的位置,除去资历和忠心之外,更多的便是因为他能摸到洪秀全的脉门,猜到洪秀全的心思。 对此,他大概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蒙得恩迈步走到了天王的书房外,然后敲响了房门。 “启禀天王,殿前总指挥蒙得恩求见。” 他的话音落下,没多长时间殿内便给了回应。 “进来!” 蒙得恩推门而入,只见洪秀全正站在书桌后,在一张上好的宣纸上提笔写着什么。 在他身边,一名王娘研墨,一名王娘奉茶,一名王娘在旁照看火盆,不时添炭…… 这些王娘其实并不是洪秀全的妃嫔。 天王府内光王娘就有好几百,老洪也就一根家伙事,肯定是睡不过来的。 所谓的王娘,大部分做的都是侍女的工作。 洪秀全搁笔,抬头询问道。 “得恩,你今日此来为何?” 蒙得恩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口汇报道。 “回天王的话,臣今日前来,一共是有三件要事要向天王汇报。” “首先就是广州那边传来最新消息,李奕从广西东出,攻取了广州,并在广州城开始禁烟。” 洪秀全闻言,下意识蹙眉。 显然,他看李奕这个二五仔很是不爽。 “呵,我天国在江南吸引了清妖主力,不成想,却是叫李奕那小贼在两广侥幸得了势。” 洪秀全冷哼一声道。 “那第二件事呢?” 蒙得恩微微下拜,然后说道。 “第二件事是上海方面,有洋人主动同我天国接触联络,表示想要和我天国通商贸易。” 因为太平天国对外号称拜上帝,不少洋人都以为太平天国人均基督徒。 是故,对太平天国天然便有着一定的好感。 在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上海方面的洋人便开始主动派人前来接触。 洪秀全闻言,脸上露出一抹笑容,然后说道。 “可以!” “洋兄弟与我天国同信上帝,同为天父子民,虽非血脉相连,也是亲如一家,既然洋兄弟想要通商贸易,我天国岂能拒绝?” 蒙得恩闻言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洋人还准备派传教士来天京,和天王您交流教义。” 洪秀全闻言,脸上的喜色更甚。 “好啊,好啊,这更是好事了。” “洋兄弟虽和我天国一样信仰天父皇上帝,但朕之前观那《劝世良言》和《圣经》,发觉其教义,有不少错漏之处,长期以往,只恐误入歧途。” “他们能派人来交流自是正好,朕也好把正确的教义教给他们,把洋兄弟往正路上领……” 蒙得恩嘴角抽了抽,但还是说道。 “天王圣明!” 洪秀全微微颔首询问道。 “那第三件事呢?” 蒙得恩继续说道。 “回天王的话,是豫南方向传来的最新消息。” “西王和翼王率军攻破了南阳,汝州等重镇,进逼至洛阳城下……” 洪秀全闻言,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 “呵呵,萧朝贵和石达开的运气不错嘛!” “若能打下洛阳,便真要成气候了。” 说句实在的,现在洪秀全对萧朝贵和石达开其实并不讨厌。 因为在他看来,两人的“叛逃”,更多的是因为和杨秀清的冲突,和他洪秀全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甚至是两人即便叛逃,可依旧表示遥尊他洪秀全为天王。 这令洪秀全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看吧,唯有我老洪才是天国真正的核心! 就在这时候,外边再次进来一人通报道。 “报,启禀天王,东王和北王在外求见!” 洪秀全闻言,先是蹙眉,然后说道。 “将人请进来吧!” 侍从闻言,当即抱拳应是,然后转身去将等候在外的杨秀清和韦昌辉请了过来。 不多时,便将两人带到了洪秀全面前。 “臣等拜见天王,天王金安!” 两人站在书房中,齐齐躬身下拜道。 洪秀全坐在椅子上,招呼杨秀清和韦昌辉各自落座,然后询问道。 “两位兄弟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 杨秀清闻言,当即开口说道。 “回天王的话,臣今日和北王一同前来,是为了同您商议我天国下一步的动向。” 韦昌辉在一旁点头,表示杨秀清所言不错。 洪秀全闻言,开口询问道。 “我等已经按照天父的指示攻下了天京,建立了地上天国,还能有什么动向?” 话语中,隐隐有想要摆烂的意思。 洪秀全这个人其实毛病不小,说好听点是他善于放权给合适的人,可说难听点,就是他这个人完全没有足够的战略眼光。 历史上,太平天国的扩张几乎是在杨秀清的一力主导下完成的。 待天京事变,杨秀清身死,洪秀全上位掌握实权,太平天国便开始由盛转衰…… 虽然这和天京事变中,天国折损了大量的中坚力量不无关系,但洪秀全个人能力不如杨秀清,也是事实。 杨秀清闻言,语气坚定不容质疑的开口说道。 “北伐!” “现如今,萧朝贵和石达开那两个叛徒已经杀至洛阳,不出意外的话,在攻下洛阳之后,他们就会进逼清妖京师。” “我天国主力必须抢在萧朝贵之前,发动北伐,直捣京师,擒杀妖酋,否则的话,这灭清的大功就要被萧朝贵给夺了去。” “到时候,只怕萧朝贵会携攻灭清妖的大功,来威胁天王的正统地位。” 洪秀全闻言,忍不住蹙眉。 “会吗?” 洪秀全感觉杨秀清在扯犊子,说起威胁来,明明是你这个就在眼皮子底下的东王对我的威胁更大…… 杨秀清颇为确信的点头道。 “一定会的!” 洪秀全不免踌躇了起来,但最终还是询问道。 “那东王以为我天国该派哪位大将率兵北伐?” 杨秀清露齿一笑道。 “在臣看来,由北王率兵北伐最为合适,天国这边还可调派林凤祥,李开芳二将给北王,交由北王统帅,发起北伐。” 历史上,太平天国发动北伐是,也正是由林凤祥和李开芳领的兵。 之所以杨秀清要让韦昌辉领兵,而不是让林凤祥和李开芳独自领兵,则是因为林李两人是萧朝贵的人。 历史上,杨秀清敢放心大胆的让两人独自领兵,是因为当时萧朝贵已经战死长沙。 杨秀清自然敢用他们! 可现在呢? 萧朝贵非但活着,且还在中原一带打的有声有色。 杨秀清要是让他们两个单独领兵,这俩人有八成的概率会带兵去投萧朝贵,两成的概率自己扯旗单干。 这样的情况下,杨秀清要用两人北伐,便只能派一个够份量的压阵,来压着两人才行。 在南王战死,西王翼王叛逃,而他杨秀清不可轻动,洪天王又享乐摆烂的情况下,北王韦昌辉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而韦昌辉对此也没什么意见。 一是因为他能够感受到现在天京城内洪杨两人之间略显紧张的气氛,不想参与其中。 二是因为他也想效仿李奕和萧朝贵这两个前辈,脱离天国自立。 这次率军北伐对他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 嗯,韦昌辉琢磨着,没道理萧朝贵和李奕两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他韦昌辉不行! …… PS:下一章晚点,但肯定有。 推一本朋友的书《反清1850》,他马上要上架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