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豪:开局得罪女儿国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爱民用心良苦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飘逝的花头巾》的确与如今的文学风潮不符,遍寻《人民文学》、《燕京文艺》以及《魔都文艺》,大都是反思过去困苦的。 除了这些,就是更早些年的英雄故事。 《花头巾》更像是青春文学,关注的是年轻人的单独个体,同时也在反应社会现实。 这篇小说同样是倒叙,很符合林爱民以往的写作风格。 毕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和《灵与肉》,都是采用这样的手法。 故事的男主人公叫秦江,同学采访他开始,引发他和另一个姑娘沈萍交往的回忆。 秦江是一个成天酗酒的青年,不满意父亲对他的批评,一气之下离开燕京,孤身来到川省,轮船上当了一名加油工。 一天,他在船上与一位去燕京上大学的姑娘沈萍邂逅相识,交谈中得悉,她靠自学奋斗考入北方大学。 受此鼓舞,他便从此发奋读书,半年后也考入了北方大学。 在一次联欢会上,他又遇见了沈萍,与她进行了交谈,又相约去长城野游。 秦江发现沈萍变了,已非过去船上相遇时的她。 他很怅惘! 秦江已爱上沈萍,但沈萍与他在生活追求上,距离越来越远。 …… 这就是章徳凝想要林爱民搁置不发表的原因。 从关注现实社会到关注个人,反差太大,读者很可能会有怨言。 她是《燕京文艺》的编辑,当然比林爱民"消息灵通"。 复单大学的卢鑫华在班级墙报上写了篇小说《伤痕》,文汇报文艺部的负责人钟喜知听说此事,想要刊登出来。 相比刘新武的《班主任》,以及林爱民的"反思"系列小说,《伤痕》更直抒胸臆,目标非常明确。 文汇报内部有分歧,钟喜知他们就在魔都文学工作者中展开讨论。 据说这个月在燕京举行的文脸扩大会议上,钟喜知也受到邀约,准备和燕京当地的文艺工作者谈及此事。 好嘛! 大家都在反思,林爱民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关注个人问题的小说。 前几篇小说培养的好感,很容易崩塌。 不过林爱民坚持,章徳凝再去问了组长陈思崇,还是答应下来。 《飘逝的花头巾》论情节论文学性,的确是篇上佳之作。 他们《燕京文艺》不发,林爱民还有《人民文学》和《魔都文艺》可选。 再说有争论就有销量,杂志社巴不得引来关注。 作为朋友,提醒了林爱民,作为编辑,他们俩要为杂志社考虑。 5月末新一期,准时刊登《飘逝的花头巾》。 一万六千字的稿酬是112元,她也给了林爱民。 除此之外,林爱民还写了一篇感言,附在小说后面,不计稿酬,算是《燕京文艺》给他的福利。 了解这件事,他就回了朱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期间林力强和邓桂梅来朱家拜访,正式给林爱民和朱晽订婚。 两家的亲戚朋友在燕京都很少,尤其现在提倡简办,就没有张扬。 林家拿出一百块,是林爱民掏钱,再加上朱家的一百块,全买了大白兔奶糖。 分发给值得交往的朋友,就算是通知相熟的人,自家的儿子(女儿)已经有主了。 至于具体的结婚时间,两家父母都同意考试结束举办,想要两人全力备战高考。 备战? 林爱民胸有成竹,起码还能装模作样。 朱晽就不同了。 学习过程中,一会儿起来喝水,一会儿要活动,根本耐不住性子坐十分钟。 效果怎样?可想而知。 不想学,搞点儿别的也可以啊。 林爱民故意没让妹妹林若兰来,就是想给两人更进一步。 朱晽拒绝。 牵牵手可以,其他想都不要想。 有块肉就在嘴边,始终吞不到肚里,林爱民也很煎熬。 他只能等,等稿子发表的契机。 五月末的文脸扩大会议开过,《燕京文艺》新一期的杂志也出售了。 与此同时,比既有轨迹早了两个月,《文汇报》六月初刊登了《伤痕》。 风潮来了。 感同身受的读者们,纷纷给《文汇报》去信。 甚至有人说看过此小说的人,流的泪能汇成一条小河。 《文汇报》带有小说的那期报纸,加印到180万张。 卢鑫华的名字成了6月的热词。 仅次于他的就是林爱民,这次讨伐居多,赞同较少。 【谁关注你的情情爱爱和个人奋发,就不能说说我们的痛苦吗?】 【我对你很失望】 【林爱民老师,我最后叫你一声老师,你以后就不是了。你不再关注我们的痛苦,你背叛了我们】 …… 正如后世有人批判此时的文学一样,大家根本不去深究小说的内在含义,急吼吼就来吐槽林爱民。 最近忙着参与文脸扩大会议的艾晴,看了《飘逝的花头巾》,专门打来电话。 “你犯了众怒啊!” 他的话里透着唏嘘:“如果不是你在家里提到的话,我可能和他们一样。” “所以你的意思还是立足现在,想要引领大家往前看?” …… “艾老您高看我了。” 林爱民当然不会说着自己的意图,立即"撇清":“我只想到自己要提升,所以有了这样的灵感。” “你还在我这里谦虚。” 艾晴根本不信,感慨万分道:“不是谁都能像你能看那么远的,就如我刚复出一样,大家都想宣泄,至于宣泄后该做什么,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 “时间会证明一切。” 他宽慰林爱民:“我会站你这边,有空就带着妹妹和女朋友来我家做客吧。” 这是一种表态。 大诗人也不缺勇气啊! 林爱民懂,也因此感激,却把感激埋在心底,甚至有点儿羞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他自认还很穷,没那么高伟正,更想改变的是某个人。 当晚在朱家,目的就达成了。 回到家的方珍,拿出本《燕京文艺》,甩到朱晽面前:“爱民写的小说,你没看吧?” “小说?” 朱晽满脸狐疑,瞅林爱民一眼,拿起杂志翻看。 【秦江受到沈萍的鼓舞,奋发努力,考上大学】 【沈萍却贪恋玩耍和虚荣,落了个离开学校的悲惨下场】 …… 这不是在说她和林爱民吗? 难怪事先她不知情,林爱民是要嘲讽她啊! 朱晽生气了。 她不生气还好,她一生气,方珍就更生气了。 “你还要埋怨爱民?” 方珍恨铁不成钢道:“为了点醒你,爱民深陷困境。” “你知道复出的作家,有多少说他是墙头草的?” …… “爱民用心良苦!” 眼中满是赞许,她看了好女婿一眼:“女儿嫁给你,我是真的放心了。” 果然是他的好丈母娘,阅读理解满分! 而此时想明白的朱晽,已然热泪盈眶,是第三个阅读理解满分。 至于第二个,当然是林爱民的老丈人朱云青。 林爱民的目的达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