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70,从森林寻宝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第一桶金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刘恒也看到了,浑身一热,打了一个哆嗦,喉咙里喊了一声:“鸡枞!” 对!是鸡枞! 大片的鸡枞! 鸡枞,是热带雨林中的百菌之王啊! 在热带雨林里,鸡枞,并不罕见,再过几个月,到了雨季,就是鸡枞出产的旺季,但是,一次能采摘到10棵以上的机会并不多,通常,它的数量很稀少。 可是,今天,眼前,却是几百,上千棵! 不,不止千棵! 而是几千棵! 鸡枞,是热带雨林最为出名的名菌之一,民间流行一句话,不吃鸡枞不算到了版纳。 看着这些奶白色的鸡枞,闻到它独有的香味,刘恒咽了一下口水,这东西,太诱人了。前世,不超过6小时的新鲜鸡枞卖到了2000元一斤,蚂蚁窝上采摘的新鲜鸡枞,更加不得了,竟然卖到了6000元一斤。 这东西,就算是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知青和支边人,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 “刘恒,是上交公家,还是倒卖了?”赖青云的声音有些发抖。 鸡枞的市场价3块钱一斤,只是,不能公开买卖。 估算一下,超过100斤。 100斤,那不是300元? 300元,巨款啊。 刘恒是技术工种,工资43.5元。赖青云是普工,月工资是41.5元。 刘恒听他问,还有犹豫的吗? 如果,刘恒不是重生的,他大概率会上交公家,让整个九队职工和家属200多号人都尝尝新鲜鸡枞的味儿,队领导很可能会给他俩每人奖励一件背心,或者一个搪瓷脸盆,或者是一个搪瓷杯子。 但是,现在的刘恒,眼界不是45年前的了,而是一個70岁的老人的格局,他见过的事太多了。 这是上苍送给他的第一桶金!怎么可以轻易丢弃呢? 刘恒暗暗高兴,看来,自己的第一个目标设计是正确的。 “青云,卖了!我们现在太需要钱了。”刘恒认真地说。 “卖?你不怕?”赖青云是有顾虑的。 “青云,你要知道,这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俩的东西,我们能够违背自然神的本意吗?再说,我问你,我们抢了吗?我们偷了吗?没有!对,我们不抢不偷,为什么要交公?” 刘恒微微笑着,一脸的自信,一脸的认真。 “青云,听我的,卖了!” “曼掌寨子里的波罕,我们两个都不熟啊。”赖青云顾虑重重。 刘恒又是微微一笑,说:“我们不熟没关系。只要他认大团结就行了。” 赖青云也笑了:“嗯,对,有理,还没有人不认大团结的。” 离三分场最近的傣族寨子是曼掌,这个寨子里有一个强人,叫波罕,他是寨子寨主的儿子,偷偷收购山货,他有交通工具,几个小时就可以把山货运出去。 抓鱼的计划取消了。 两个人开始忙碌。 采摘鸡枞要尽量带土,这样就更加保鲜。 他们两个都是熟手,采鸡枞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就知道采鸡枞的诀窍。 他们还是小心翼翼。 一棵一棵,认认真真,采摘出来,整齐地排列放在野芭蕉叶上,千万不能抓在手里时间久了,更不能用力抓。 有点工作量。 大约有3000棵。 刘恒和赖青云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忘记了饥饿,就连挂在他们头顶上的熟透了的野芭蕉,也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鸡枞有大的,也有小的。大的,有饭碗那么大,小的,才酒杯那样大,但大多数都处在半伞的状态。 半伞,就是将要开全而又没有开全,这是鸡枞最肥美的时候,品相属于上上,市场上可以卖到好价钱。 令刘恒他们高兴的是,这群鸡枞,还全部是生长在蚂蚁窝上。 鸡枞下面有一个超级蚁巢,这种热带雨林独有的蚁巢经常有半个篮球场大小,在蚁巢上生产的蘑菇,营养成分比其他地方生长的要好很多,据说,蚁巢上长的鸡枞,富硒富锌,还有很多其他的微量元素。 这也是后世蚁巢上的鸡枞可以卖出天价的原因。 鸡枞菌下面的蚂蚁窝,早就废弃了,里面一只蚂蚁也没有。 赖青云拿起砍刀把蚁巢掏出一个大洞,他负责把鸡枞运进蚁巢,再在鸡枞上盖一层芭蕉叶。 刘恒把小鸡枞单独放在另外的地方。好东西卖钱,品相差一点的,味道未必就差,它们就留给自己吃吧。 亏待谁也不能亏待自己和家人啊。 鸡枞全部进了蚁巢,赖青云砍了一些树枝,把洞口盖好,外人根本就发现不了了。 于是,两人朝曼掌走去。 轻车熟路,曼掌离三分场很近,两边经常有来往,每年的泼水节,三分场的人都会去曼掌看。 到了曼掌寨子中最漂亮的一栋吊脚楼下。 这是波罕的家。 二楼楼梯口坐着一个人。 “我们要找波罕谈点事。”刘恒说。 那人问了名字,然后进了房间,很快就出来了,说:“上来吧。” 赖青云第一个上去,刘恒紧随其后,一边走,一边观察这户人家。 吊脚楼很大,占地面积足足有300平方米,所有的柱子都用的是名贵木材,重生的刘恒大致上能辨别几种木材的品种。 有望天树,红椿树,楠木,最多的还是红木。 这些都是版纳热带雨林中珍贵的树种。 此时的版纳,还没有禁止采伐,也没有禁猎。 波罕是一个矮个子,坐在木质躺椅上吸水烟。 吸水烟,傣族男女中很流行,各家各户都会有一个精美而巨大的水烟筒,吸食时,半张脸都埋进竹筒里面。 一米长的竹筒做的烟筒是傣族人最有代表性的物品,这东西是公用的,谁来了都可以吸上两口。 波罕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几,很黑,典型的傣族人形象,头上围着一条围巾,一角从耳朵边垂下。 他戴着一副墨镜,在这个年代显得格外异类,他手上的上海牌手表锃亮发光,这无疑是财富和地位的表白。 波罕吸了一口水烟,盯着赖青云和刘恒看了几秒钟。 把水烟筒向赖青云伸过来。 “来一口?”波罕很和蔼。 赖青云摇了摇头,“谢谢,我不吸烟。” “那,你来一口?”波罕看着刘恒问。 刘恒赶紧摇了摇手,“不会。” 波罕有些无趣,身子往后一靠,打了一个哈欠,然后说:“有什么好东西?” “有一大单新鲜的鸡枞。才采摘的。”赖青云说。 “多少?” 赖青云伸出1个手指头。 “10斤?”波罕有些惊讶,这个季节,鸡枞不多,鸡枞高产期要到雨季,一天可以收到几十斤的新鲜鸡枞。 收购鸡枞,零零散散的买不起价,一次大量的,才买得到好价钱,10斤,算一笔,生意了。 但不稀奇。 赖青云摇摇头,更正说:“不是10斤,是100多斤。” 波罕身子一震,惊问:“什么!100多斤?” 刘恒接着说:“是的,100多斤,大多还是半伞,没开全。” 波罕又是一震,“半伞?好家伙,我给你们3块一斤,我全要了。” 赖青云回头看了一眼刘恒,征求意见,刘恒说:“加点。” 赖青云笑着说:“波罕大哥,加5毛。” 波罕皱了皱眉头,摇头说:“加5毛?太高了!加两毛!走,看货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