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火红年代,从宣传科干事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3章 千里马常有!!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青年公社的基层干部们虎视眈眈,颇有一副今天就要签合同,明天就将水轮泵装满全公社的架势。 佟洛阳,小程和另一个助手大头三脸懵逼。 不是,这水轮泵这么受欢迎的吗?还没有投产呢,就有客户要买了?? 一买还要买好几台,这是妥妥的大客户啊!! 只是,他们只有一台水轮泵啊!!!!至于量产??连对接的厂子都没有,还是没影儿的事儿呢!! 几人不知道怎么答话,只能求救般地想看向张沈飞。 这是他们这群学生中唯一有工作经验的人,也是他们的老大哥。 一直以来,他们遇到跟社会上人接洽的时候,都得仰仗对方。 张沈飞回视几眼他们,示意几人稍安勿躁。 而后举起酒杯,淡然一笑:“各位大爷大叔,现在说卖多少钱为时稍早。 我们只是科研人员,试验成功后还得有工厂批量生产水轮泵,再核算成本之后才能有报价……” 白脸干部急了:“那么一大套流程走下来得花多久啊???现在庄稼都旱在地里,多一天都不知道要减产多少。 特事特办嘛!!同志们,不要拘泥于那些条条框框。农业可是一个国家之本,没有比农业更重要的事情了!!” 现在水稻正是猛长期,按照这位张沈飞同志的说法,指不定得再过三四个月水轮泵才能生产出来。 到那个时候水稻早已经收割,一季的庄稼不就毁了吗???? 当然, 虽然本来没有水轮泵的时候,他们的庄稼也会是同样的命运。 但是明明有了获救的机会,却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实施,才更让人心急如焚啊!!! 白脸干部的话,立刻获得一众人等的支持,连钱老孙都忍不住跟着发表意见。 “大飞,小舅是個粗人,不懂一个农用器械从开始到实施需要多久走多少流程。 可是白干部说的对,那地里头的水稻是真的不能等了,多一天都不能等!!” “小舅你别急,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但是我会想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来跟进。”张沈飞不是在推诿,是真的这么打算的。 众人也看出他的慎重,没有再说什么:“那,那就拜托你了,张沈飞同志。我们公社这一季的水稻,都得仰仗你了。” “说这个就客气了,是人就得吃饭,我也是在为自己。” …… 翌日一早,在张沈飞的要求下,凌晨三点多,跟周扒皮学鸡叫一个点儿的时候,钱铁柱就套上马车带着燕京大学一行人下山。 回去之后其他人回了学校,张沈飞则是让佟洛阳抱着水轮泵,带着资料跟着自己走。 在早上八点钟,两人就准时站在了冶金部的大门口。 “沈飞,咱们的水轮泵跟冶金部也不沾边呀,咱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佟洛阳东张西望,有些无所适从的感觉。 不是说好找生产水泵的地方吗??怎么跑这里来了??? “别急,哥们儿,今天就教教你什么叫做走捷径。”张沈飞点燃一支烟,闭眼享受着,神情很是淡定。 一阵守株待兔之后,两人等到了骑着自行车前来上班的温处长啊不对,现在已经是温副司长。 “张沈飞同志,你怎么到这里来了???”看到张沈飞站在门口,温副司长捏了把刹车,停下自行车,单脚支地,好奇地问道。 张沈飞打开佟洛阳的背包,把水轮泵露出来给对方看。 温副司长粗略的扫了几眼:“这是……水轮泵吧???这东西我见过,大概七八年前,我们川渝就在使用了。” “还是您厉害,见多识广的。”张沈飞不走心的夸了一句,又把水轮泵的资料掏出来,递过去。 温副司长接过来,大致翻阅一下,眉目间带上了一抹好奇:“你们是想把这东西改装一下,投放到北方农村使用吗???” “是的,目前我们已经在燕京大学农场和房山钱家庄实验馆,数据很不错。”张沈飞说着,指了指钱家庄的数据给温副司长看。 水轮泵昨天在钱家庄使用一天,中途他们还换了不同水位差的地方测试,得到了不少有用的第一手资料。 并且每个地方的测试结果都达到了预期,这让张沈飞几人激动的不行,这会儿更是献宝似的指给温副司长看。 温副司长虽然不知道张沈飞二人找自己说这些到底是准备干嘛,但还是点评道: “确实不错,现在全国干旱,国家也正是在大力投入资金,研发生产各款水泵的时候。 你们的这款水龙泵出现的很是时候,我很看好你们。加油干吧,年轻人们。” “您真的看好我们吗??那可太好了。”张沈飞一拍巴掌,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局长,您是知道的,我之前设计的削皮器就是在您的支持之下才成功建厂,在我心中,我就是那千里马,您就是那伯乐。 所以现在,有了新的千里马,我这不就又想到您了嘛……” 说着,他把佟洛阳往前推了推,佟洛阳则是呆头呆脑的把水轮泵举起来,往温副司长鼻子前面凑。 温副司长不由得后退两步,眯起双眼打量他们二人一番后,突然道:“伱们两个是在打什么歪主意??不如就直接说,大清早的就别在这里跟我卖关子了。 总之,能帮的我一定帮,但你得先把事情说清楚。” 现在国家正是大力发展水泵的时候,这小子拿着产品,全完全可以找水利部门,农业部或者是水泵厂对接,犯不着过来找自己。 事出反常必有妖,再加上张沈飞之前的劣迹,他不由得提了两分精神。 果然, 下一刻,张沈飞就给他出了难题。 “什么??让我帮你们去跟农业部和水利部谈批量生产水轮泵的事情???张沈飞同志,你开什么玩笑??”温副司长蹙眉。 “领导,我没开玩笑。这款水轮泵我们是想大量投产,年产十万台甚至以上的。这么大的项目要是我们自己去谈,那些部门肯定不会重视。 而且水轮泵只经过两轮测试,还都是小范围的,要是我们按照正常渠道报上去,光是再弄各种实验数据,步骤就得很长时间,这一来二去耽搁的都是时间。 我们人微言轻的,可您是冶金部的大领导……要是由您出面跟其他部门谈,这事情不就好办多了吗??” 张沈飞言之凿凿,一副你就是最合适的人选的样子。 “你这……不是我不帮你,但这件事跟我们冶金部真没什么关系啊……”温副司长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总觉得张沈飞的脑回路跟别人不一样。 “领导您别这么说,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只要您想,肯定能有办法的。” 但张沈飞根本不给他拒绝的机会,拉住他喋喋不休说个不停,从水轮泵的发展前景,公社庄稼的现状,老百姓的日子等多个角度分析。 不是他非得走温副司长这条路,只是只有这样,水轮泵才有大量投产的可能。 眼瞅着已经进入壹玖陆零年春末,他急啊。 说完困难,张沈飞又开始画大饼,描绘水轮泵量产之后,将为我国的农业做出多大的贡献,增产多少粮食,让多少人吃饱饭。 温副司长听的一阵沉默。 看着眼前稍显颓废的张沈飞, 想起八年前,四九城准备实施八级工资制度的时候,还是处长的他被分到轧钢厂当考核官。 当时, 就是因为眼前这个小伙子偶然间发明了削皮刨丝器,被他一眼看中商机。 上报后,又是他力排众议成立了工厂,专门将此产品用于出口赚外汇。 这八年来, 削皮刨丝器厂为国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他这个伯乐也跟着水涨船高。 虽然, 他的平步青云并不都因为这个,但这个总归让他的升迁之路更加好看。 后来还有张沈飞主管的集资房,虽然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停建,但群众基础也很广泛。 还有轧钢厂的养猪场,农场…… 温副司长本人对农业以及农业机械并不很了解。 如果今天换个人向他提起量产年产量十万台水轮泵的事情,温副司长只怕会觉得对方是在说大话。 但如果是张沈飞的话,似乎,是可以相信的???? 往日种种历历在目,温副司长心中有了答案。 看着很少如此认真执着的张沈飞,他笑了笑:“你是轧钢厂的人,还是个食堂主任,怎么老做些跟自己本质专业并不相关的事?” “都是为人民服务嘛,怎么能说是不相干呢????”张沈飞一本正经,“让老百姓们吃饱饭,是我们每一个干部的责任。” “你小……得,我帮你问问吧。”温副司长一副对他无可奈何,只好应承下来的样子。 佟洛阳见状,心中有些忐忑的揪了揪张沈飞的衣摆,谁料对方却不以为意。 “那局长您可得抓点紧,我有时间就会来催您的。” 张沈飞这句话可不是说话,后面几乎每天,他都会带着佟洛阳到冶金部堵温副司长。 被这两人,主要是张沈飞每天火烧屁股似的催促下,温副司长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了农业部和四九城附近几家水泵厂。 很快, 水轮泵项目开始上马,第一批产品下线之后,在四九城附近不少公社广受好评。甚至还上了农业报,不用油,不用电就可以抽水的水轮泵彻底火了。 温副司长在张沈飞的催促下又趁热打铁,跟农业部一起帮着申请资金,扩大生产。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两个月里。 一切走上正轨之后,初夏的傍晚,张沈飞终于有时间回一趟四合院。 才进门,就在垂花门那里跟埋头往外出的许大茂打了个照面。 “呦,大飞哥放学啦??”相对院子里其他人来说,许大茂的脸色要好很多,不说红润,但起码带着血色。 “嗯呐,你这是去哪儿??”张沈飞打量了一下许大茂跨着的军绿色包,随口问了一句。 许大茂在四合院里向来办事敞亮,见他一问,立刻就打开挎包,从里头掏出几块类似饼干的东西。 “大飞哥尝尝,这是我媳妇儿他们厂子现在出的D食品,吃起来味儿还凑合,主要是饱腹效果好。据说吃这么一块儿,能管一天。” 甭看家里这东西不少,但许大茂自己从没吃过。 D食品? D食品的研究现在挺火热的,连主流报纸上都发表的有文章,宣传小球藻…… 只是报纸是报纸,从没见过实物。 这会儿看着许大茂手里的东西,张沈飞微微一怔,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可不咋滴,许大茂他媳妇儿是在四九城食品厂工作。 那地方之前是生产面包,饼干,鸡蛋糕高档食品的地方。 听说前段日子得到了指示,开始研究生产D食品。 瞅这样子是真的研究出产品了??? 张沈飞看着许大茂手里拿黑乎乎的东西,接过来,咬了一口。 口感类似于棒子面窝头,嚼起来有点硬……吃不出来到底是什么成分。 他咽下有点拉嗓子的东西,好奇的询问道:“大茂,这东西的成分是什么?” “据我媳妇儿说是麸皮,麦糠,还有一些棒子面啥的……” 这些东西的配比都是有讲究的,据说有一定的营业价值…… “呦,你们家不是不缺吃的吗?要我说你媳妇儿忒会过,连这个东西都往家里顺???”张沈飞注意到许大茂包里还有不少这个东西,吧唧一下嘴点评道。 “哪的话呀???我拿这个可不是自家吃的。”被张沈飞当面揭穿自个儿媳妇儿往家偷厂里东西,许大茂却并不觉得有什么。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媳妇儿在食品厂工作,不就得吃食品厂吗??? 这在这年代属于常态,只要不被人举报,没什么好说的。 当年傻柱带盒饭大家都知道,要不是他自个非要得瑟,也不会惹出是非。 许大茂告诉张沈飞,这些东西是他帮他爹弄的。 “许叔日子都过得这么难了??”张沈飞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许家别看在四合院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其实条件相当不错。 “不是,我爸不是咱们厂子的放映员吗??平时老下乡去公社放电影……那些公社现在的日子不好过…… 我爸爸就想着……哎,总之那啥,您懂吧???”许大茂说的话没头没尾的,但张沈飞却立刻领悟。 也是, 甭看现在四九城邻居们一个个嚷嚷着吃不B,但其实他们的日子跟其他地方比已经好了很多。 不管怎么说,有全国人民保四九城的口号在呢。 许大茂把里头的弯弯绕绕说了之后,感叹道:“大飞哥您能无偿帮着城市工厂建设农场,让大家吃饱饭。 我们家没您那么伟大,我们是小人物,就拿着这些东西,卖给那些人,一方面让他们有口吃的,一方面也赚几个零花钱……” 您呐,也别瞧不起我们。要真论起来,我们这也算是为人民服务,积善行德。”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