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火红年代,从宣传科干事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1章 又是钳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田小枣怀孕已经有一段日子,如今肚子里跟揣了个小西瓜似的。 孕妇是最需要营养的,但目前日子特殊, 自打8月10日,上面就发出指示,要求各地降低口粮标准。 “同时,大搞瓜菜,大搞副食品,大搞代食品和代用品”,正式提出了“低标准、瓜菜代食品”的要求。 到了十一月份,也就是上个月,上面发出紧急指示,要求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的群众运动,以渡困难。 目前来讲代食品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农作物类代食品。主要是指丰年不会食用的农业秸秆类。比如玉米芯、稻谷壳,玉米杆…… 第二类为野生代食品,如榆树叶、树皮、土茯苓、洋槐叶、沙枣、鸭跖草之类。这些虽然不能单独吃,但可以掺杂在粗粮里头,也能糊弄一下肚皮。 第三类为小球藻、红萍等浮游植物。 小球藻最初是饲料,但后来有研究提出,小球藻不仅是很好的精饲料,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甚至据说有人用小球藻粉哺育婴儿,效果跟奶粉不相上下。 第四类是指合成类代食品,如“人造肉精”、“人造肉”、叶蛋白等。 它们相对于前三类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此也被称作精细代食品。 其中人造肉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也依然有不少人食用。 除此外,人们还利用麦秸、油菜秸秆、谷壳、玉米包皮、玉米芯、高粱秆等制作淀粉。 因为玉米的适用范围最广泛,一度从“饲料之王”,提到“杂粮首要地位”,一直到“主粮地位”。 而在南方地区,则是大力推广种植产量高的木薯。 在粮食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采集和生产各种代食品,不失为一种动员群众渡过难关的办法。 壹玖陆零年副食品货源进一步紧张。 如在四九城,猪、牛羊肉到4月15日的全部库存只有361万斤,仅能维持1个月的定量供应。 壹玖陆零年猪肉货源急剧减少,到当年7月起已无鲜肉可供应居民,即月市场投放陈年肉罐头顶替鲜肉供应。数张票集中起来可买到一盒(听)罐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张沈飞不好明目张胆地给田小枣补,弄那些个鸡鸭鱼肉的回来,便只能捡一些养胎不养肉的东西回来。 他给田小枣定了计划,每天上午躲着喝一杯麦乳精,一個鸡蛋。吃完了正大光明地吃二和面饼子,咸菜疙瘩。 中午去云居胡同跟老太太一起吃饭,晚上回来,则是吃的跟大院邻居差不多。 半夜饿了的话,另有钙奶饼干给田小枣补充营养。 每天都是如此,田小枣的营养还是能跟上的。 但明面儿上,田小枣这个孕妇每天也是两顿饭。 因为这个,一大妈,陈大妈,二大妈他们找张沈飞说了不少次,让他给田小枣加个小灶。 今天张沈飞做好饭,将饭菜文在锅里,刚出自家大门,就又被一大妈和陈大妈逮个正着。 双方扯了一点儿闲篇之后,两位大妈就开始步入正题。 “田主任怀的可是你张沈飞的孩子,你不能为了补贴哥哥家,连自个儿的媳妇,孩子都不当一回事儿!!!” 张沈飞点头,表示一定会考虑。并表示家里钱并不是很缺,但这不是定量不够嘛。 “定量问题是老生常谈,我也没办法……”这两年甭管原来话题是什么,只要一扯到定量,话题指定歪。 果然,听到张沈飞这么说,一大妈立刻被带偏。 “可不怎么的,就说我们家吧,老易夏天时候已经成了八级工,每个月工资有九十九,这样的工资在咱们四九城也算不少了吧??”一大妈抱着易卫红,叹了口气。 “哪儿是不少啊?算是顶了天了。”陈大妈羡慕道,“老易的工资堪比高干了!!这四合院里谁提起不羡慕???” 一大妈皱着苦瓜脸:“可就这么滴,我们家伙食也没见多好……” 他们家定量是老易每个月三十二斤,她每个月二十八斤,快两岁的易卫红一个月只有六斤半。就这,还要打七折。 可谁家孩子一个月真的只吃四斤半粮食的? 再加上钳工也算是体力工作,老易的二十二斤也不够。 所以那九十九块钱工资里头,每个月都得拿出来一半儿买粮。 鸽子市细粮三块钱一斤,粗粮一块五。每个月五十块钱粮买下来,他们家三口人也就能混个肚儿圆,吃饱没问题,吃好是别想。 “整个四合院就数您家挣得多,您都觉得日子难过,我们这不更……”陈大妈面色晦暗,原本有些浮肿的脸似乎更白了。 老易家吃不饱能去鸽子市买粮,他们呢??买不起,只能生饿着!!! 两个大妈对着叹息,眼瞅着一时半会儿这话题结束不了。 张沈飞及时告辞:“嗐,不说这个了,我得去接我们家田主任下班了。” 交道口街道办距离四合院步行也就十分钟距离。 到街道办驾后,张沈飞驾轻就熟的找到田小枣的办公室。 看到她正在忙碌,张沈飞找了个空椅子坐下,随意地翻看着手边的旧报纸。 等田小枣处理完工作,两人便起身离开。 一路上遇到不少邻居,都只是点头,随意聊了两句。 四九城自古贫嘴多,但如今也没几个人愿意耍嘴皮子,毕竟,说话多费劲儿啊! 回到家,让田小枣坐着歇息,张沈飞去厨房,掀开蒸笼,将里面还温热的饭菜都端出来。 家常豆腐,盐煎肉,虾米皮熬白菜,主食大白馒头。 “尝尝,都是你最喜欢吃的。”张沈飞摆好饭菜,将筷子递到田小枣手里。 田小枣眼前一亮,夹了一块五花肉放进嘴里:“你在家里做这些,不怕人闻到味道啊??” 不说别的,就这家常豆腐和盐煎肉,做起来不得满院飘香??? “山人自有妙计!!!”张沈飞摇头晃脑,“别管这些,你赶紧吃。我今儿可是专门做这些给我闺女补身体的。” “你怎么知道是闺女?”田小枣咽下五花肉,白了他一眼,“就算是儿子,那也是你的第一个孩子,你还能真不喜欢啊?” 现在不管街道办同事还是四合院的住户们,对她肚子里孩子的猜测可都是男孩,男孩,还是男孩!!! 也就只有张沈飞,见天儿的摸着她的肚子叫闺女。 她就特别好奇,等到瓜熟蒂落那天,万一真的是儿子,张沈飞会是个什么表情。 张沈飞暗道谁说这是劳资第一个孩子了? 劳资的大儿子张捍东,现在都会叫妈妈了…… 当然,这些可不能让田小枣知道。 他只是摸着田小枣的肚子,说着家里小子实在太多,都有十个了,要是有个姑娘更高兴。 “可要是真是儿子了,我也不能扔了不是吗??”他笑道。 “哼,算伱有觉悟。”田小枣从鼻子里挤出一道冷哼,“我跟你说张沈飞,你可是我田小枣的家属,不能跟某些没有觉悟的群众一样,一会儿重男轻女,一会儿重女轻男的……你得一视同仁。” “得,受教了。”张沈飞夹了一块豆腐给她,“多吃蛋白质,这都是营养。” 吃完饭,张沈飞塞给田小枣一颗奶糖让她含着,洗过碗,又给打了一盆热水让小孕妇泡澡。 虽然只是孕中期,但田小枣的双脚已经有些水肿,泡脚可以缓解症状。 最近学校忙,又是半个月没回家。 夫妻俩好不容易有时间在一起,虽然小枣身子不方便,但还是喝了牛奶…… 夜里十二点, 田小枣睡熟之后,张沈飞起床出了门,一路上还得注意躲避夜间巡逻的。 骑着自行车一路向护国寺方向而去,到了罗圈儿胡同之后,张沈飞上墙观察了一圈儿。 发现聋老太说的那几个院子中,一个院子是独门独院,其他的三家都是大杂院。 独门独院那一家不知道什么身份,中院里头居然还有池塘,很是气派的样子。 人多就眼杂,情况不容乐观,但跟张沈飞预想的差不多。 毕竟现在四九城住房这么紧张,不可能还有空房在的。 只是住户这么多,又不知道东西到底在哪个院子,张沈飞只能从长计议。 不过还好,他已经等了八年,不在乎再多几年。 跳下墙头,张沈飞没有返回四合院,而是就近去了陈雪茹那里。 孩子已经睡熟,两个大人反倒能腾出手切磋一番。 翌日一大早,张沈飞又返回四合院,到巷子口时候,还不忘给田小枣带了豆汁儿和焦圈儿。 一大妈,陈大妈见状,很是欣慰。 …… 又是一周过去, 因为肝炎的人数增多,四九城规定经医院确诊为肝炎“无误”后,病人可领取“康复粉票”一张。 凭票到指定地点可买“康复粉”一份,“康复粉”由麦麸、豆粉与砂糖掺制,每日用开水冲食数次。 张沈飞问过聋老太,老太太说,服用后效果还是不错的,肝炎似乎有明显改善。 寒假到来,张沈飞去看望了陈雪茹母子,给他们带了粮票和营养品。 每天都到云居胡同报到, 过年之前,他和张沈亮在四合院放出风声,要去关外找姑姑和老太太过年。 在大年二十三,灶神升天的日子,一家人躲进了云居胡同。 在这里时候,他们全家深入简出,虽然没敢在外面多露面,倒也过了个比旁人都丰腴不少的新年。 一直到大年初七,学校开学前几天,他们才重新返回四合院。 时光流逝,在阎埠贵刷刷刷清扫四合院的声音中,壹玖陆零远去。 壹玖陆壹,来了。 壹玖陆壹年,肉、禽、蛋库存急剧下降,紧张达到极点。 肉食货源只能保持特X供应,对居民所发肉票无货兑现。 从4月起,用生、熟肉、鸡鸭、鱼及其罐头制品等折合顶肉量供应。 由于后续货源无望,从6月至壹玖陆贰年2月,对居民平日不得不停发肉票,彻底对居民停止供应猪肉。 鸡蛋除供应部分特X、病人、产妇、托儿所等,对居民的平日定量亦无法保持,基本上停止了供应。 一斤地方粮票鸽子市价格3元,1斤全国通用粮票黑市价格4元,1市斤四九城细粮票黑市价格5元。 据统计:1961年四九城市人均肉食消费量是8两半(全年),是有史以来四九城居民消费水平最低的一年。 但仍远远高于其他兄弟省市。 壹玖陆壹年,凭票供应物品达69种,还不包括凭证的。 但还好,这只是黎明前最困难的日子。 开春之后, 张沈飞在三月十一号这个周六,回了南锣鼓巷。 刚进门,就跟棒梗撞了个满怀。 这小子穿着条绒面的五眼棉鞋,绿色军装,条绒军帽,一个洁白的口罩挂在胸前,没有戴,而是卡在第二和第三个扣子。 张沈飞记得好像就是从去年开始,口罩带子竟成为一种最时髦的点缀。 大街上的大姑娘小伙子不弄个口罩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棒梗这小子不到十岁就能弄到口罩,倒是让张沈飞意外。 “张叔。”棒梗站稳之后,慌忙就叫人。 可能是因为秦爱民的存在,棒梗没有得到奶奶贾张氏的优待,反而不像原剧中那么跋扈。 只是偷东西的毛病还是存在,没改掉。 “嘿,小子!够洋气的啊!”他上下打量着棒梗,说道。 “那当然!!”棒梗扯了扯口罩,“这可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我爸爸进了轧钢厂当临时工,一个月工资十六块五!! 他说等他当了干部,还要给我买更多的好东西呢!!!” 相比只爱二叔的奶奶,亲爹贾东旭对棒梗更好,再加上是被家庭主夫带大的,棒梗在整个家里最爱的就是他爹。 棒梗已经二年级,不是屁事不通的年纪。 知道整个南锣鼓巷,乃至整个红星小学他爹是唯一一个家庭主夫,这不光彩……因为这个,他也被人嘲笑过。 所以此时,亲爹有了工作最开心的就是他,最急于显摆的也是他。 “你爹进轧钢厂了?干什么的?”张沈飞很是意外。 棒梗仰着下巴很是得意:“还是做钳工,因为之前有工作经验,说是一年半就能转正。 张叔,到时候我们家可就有三个,啊不,三个半挣工资的人了!!!” 他妈那集体所有制加工厂有时候有活儿,有时候没活儿,所以只能算半份工资。 饶是如此,也够棒梗显摆的。 啊,还是轧钢厂的钳工?这么巧的吗?两次进厂都是同一个工种??? 张沈飞总觉得似乎忘了什么,可忘了什么呢?又想不起来。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