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生:跟着大佬捡属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2章 特殊人物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皮泰,湘江大学教授,连续发表了几篇惊动世界同行的文章,科学价值非常了得。 可是,在本校,他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教授,喜欢研究物理,本专业是数学。 他的数学有点搞怪,同一个研究所的人没有任何人能看懂,同行讥笑他在研究一加一等于二这个哥德巴猜想。 他不喜欢和同事交往,大多数时候是独来独往。 湘江大学有一个天文台,在天华台山顶上,这个皮泰不务正业,经常上去,一旦上去,半个月不回那是常事,有时候半个学期都不回来,自己的课,让学生自学。 他痴迷天文。 也有很多发现。 他发现了一个近地小天地,他计算出了下次近地时间是3年后的某一天,并且精准地验证到了。 对于这种小天地,连正规的实验室都容易忽略。 这还不是重点,他用方程式解决了物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关于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与温度,气压,速度等相关的问题,在实际的运用上得到了完整的验证。 非常了不起。 他这个方程式获得国际数学大奖。 可惜,诺奖没有数学方面的奖项。 奇怪的是,他在国内没什么名气。 甚至,他的同事都认为,他精神有些问题。 有人说天才与疯子只相差一个诊断书,也许吧。 皮泰身上确实是这样的。 他很多行为都被认为不那么正常。 他今年39岁了,还没有谈过恋爱,他明明解决了很多科研问题,但是他却穷困潦倒,连书包都是十几年前学术会议上发的。 他的衣服,很少更换,除非是换季。 他的学术谈不上高明,至少,他的学生不喜欢听他的课,很难懂。 但是你说他不学无术,他时不时在国际上发表一篇有影响力的文章,别人不想给他教授的职称都不行,他的硬指标太硬了,湘江大学,他的文章得分最高,超历史,特别是最近的那个研究,简直是爆炸性科技。 第二个证明他不是凡夫俗子的例子是,他为企业,科研单位解决的问题,有些可以申请专利。 不过,证明他不正常的例子更多,除了前面说过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例子,他帮企业和科研单位解决问题,人家是给了钱的,虽然有的单位不地道,给少了,但再怎么说,他也不应该贫困潦倒。 他的同事就知道,华为有一次就给了他300万,还有湘江高科园的一个科技企业,一次性给了他260万。像这样的例子很多。 他怎么会穷呢? 而事实上他就是很贫穷。 现在想起来这个疑问就有了答案,答案很简单,谁见过精神病人会理财的?他的钱早被人骗走了。 骗走他的钱的人,是一个女人。 秦堪他们赶到湘雅医院已经是晚上9点了。 “都已经准备好了,病人已经送到手术室里了,给了镇静剂。要不要再研究一下病情与治疗方式?” 在车上,过来迎接的神经外科专家对车上的人说。 “秦堪你说呢?”涂清明说。 “肯定要会诊,术前讨论必须坚持,不能因为特殊原因就免了。”秦堪说这话,心里也一紧,口吻不对呀。 没办法,他脑子里150万的医学属性,都是从年资比较高的人那里获得的。所以31岁的秦堪说出一些老气横秋的话,那也是正常的事。 刚才那个专家心里很不爽,但是,又有什么办法?秦堪在湘雅医院,神一般的存在,别说一般的专家,就是涂清明也让他三分。 再说,这个专家,今后还要向秦堪学习,不爽也必须忍着! 到病房了。 调出患者的核磁共振片,秦堪倒不是为了发现新问题,湘雅医院专家看过的核磁,秦堪也没有机会发现更多的新的问题了。 他是为了看清楚进针的路线。 人体大脑结构基本一致,但具体到每个人,在头颅上的投影还是有差异的,至少,头颅的颅骨本身各不相同。 这一步很重要,不在CT引导下,这一步就是最关键的。 秦堪认真看了一会,见刘渔樵始终站在身边,就说:“你注意一下这几个点,这几条连线,它是我进针定位的参考。” 刘渔樵知道,这是真东西,得认真学习。 不懂就问。 问了几个关键之后,刘渔樵满意了,今天学到了核心知识。 看完核磁,又看了一会检查单,讨论会开始。 涂清明和傅鸿雪也参加了,他们属于看热闹的。 讨论会进行的时间很短,只用了15分钟,基本上是秦堪独家发言,其他人也说不出所以然。 接下来,再次和家属见面。 谈话是例行公事。 皮泰基本上没有什么至亲的人了,前来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堂叔,一个是舅舅,都是农村的,他们不冷不热的,平常没什么来往,更不存在有什么感情。 他们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倒是湘江大学的数学系的领导,问了一些有关问题。 他们担心的是手术之后的效果。 他们可不敢接受一个杀人犯,特别是系主任,原来批评过皮泰很多次,万一没治好,皮泰下一个对象,他应该是最可能的人选。 秦堪做了回答。 “不会的,会一次性治好的。” 要是换一个人,得到的答复肯定不一样,系主任的心情也会不一样。 秦堪答得比较肯定。 换一个人则会比较灵活。这个年代,做医生的,都学会了防着点,保护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手术不做,风险意识都很强,你想听到肯定的话,一般都比较难。 幸亏是秦堪,他说得肯定,“治好病是没问题。” 要是别人,一定加一句,“杀人又不一定必须是精神病人,正常人杀人的还少了吗?”或者说:“那谁知道呢?我们也没有经验!” 系主任很感激秦堪,人都愿意听想听到的话。 秦堪进手术室了,刘渔樵紧跟着也进去了,神经外科专家走在最后,他心情还是不很好,自己48岁了,主任医师多年,现在,跟着两个30出头的人做助手,像什么话? 在湘雅医院这种等级森严的医院,论资排辈,一辈子都在拼地位,48岁了,按理是快要出头了,谁知到了这个新科室,一下子就降级,被两个年轻人压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